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15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背景技术:

收集雨水,实施土壤入渗是一种常见的雨水利用方式。常见的设施是侧壁开孔的砖砌渗透井或侧壁开孔的钢筋混凝土渗透水池。砖砌渗透井,浪费土地资源,人工砌筑费时费力。钢筋混凝土的渗透水池建造成本高,难度大,水池因故拆除时,拆除难度大,废弃的混凝土块,形成建筑垃圾,污染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成区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原有的植物截留和蒸发、地面下渗作用降低,于此同时,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城市地区发生强降雨事件频率增加,暴雨所带来的雨水问题日益突显。道路作为城市汇水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排水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至关重要,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在雨水资源利用和洪涝控制方面明显存在以下问题:传统道路采用的雨水管网排水方式将雨水直接排入河网,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发生强降雨时,道路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大,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除,道路路侧的积水深度和范围较大,危害行车安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5100360U,公开日为2016年3月23日,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一种用于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包括生物滞留槽,该生物滞留槽从上到下依次铺设有蓄水层、种植层、人工填料层、水洗粗砂层和水洗碎石层,生物滞留槽的断面结构呈U型,且两侧槽壁和底部涂覆有厚度为 0.5 ~ 1cm 沥青封层,沥青封层上加盖隔水土工布;所述水洗粗砂层和水洗碎石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层。

上述现有技术提供的雨水蓄滞结构,虽然有一定的蓄水能力,但是其蓄滞雨水的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具有较大的蓄水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包括路面透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透水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层;所述路面透水层下面铺设有滤水净化层,所述滤水净化层下方设有集流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是由孔隙和实体骨架构成的多孔结构层;还包括统一设置在地下的蓄水模块,所述蓄水模块包括呈正方体外形的模块本体和用于连接相邻模块本体的截面呈“H”形的模块连接体;所述模块本体上设有T形槽,所述集流层将雨水收集并送往蓄水模块;所述集流层包括管路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开设有集水孔,所述集水管周围填充碎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作为路面的承重部分,主要承受车辆载荷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传下来的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有足够的水稳定性;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层和滤水净化层到达集流层,集流层将雨水收集并送往蓄水模块,蓄水模块对雨水进行存储,为了便于运输和安装,蓄水模块分为模块本体和模块连接体,模块本体上设有T形槽,模块连接体的截面呈“H”形,两个模块本体的T形槽对接在一起,然后插入“H”形的模块连接体,能快速且牢固的实现蓄水模块的安装;蓄水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大小,通过蓄水模块对蓄水进行统一汇集,雨水通过集水孔进入集水管,被集水管汇集,将雨水送往蓄水模块,大大提高了雨水蓄滞结构的蓄水能力;通过铺设面层封闭剂增加了该透水混凝土层的防尘防砂效果,多孔结构层提高了该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效果,碎石对集水管具有包裹支撑作用,提高了集水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模块本体和模块连接体设有竖直方向的正六边形蓄水腔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正六边形蓄水腔室,相邻蓄水腔室共用一堵隔壁和一个孔底,不但节省了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且重量又轻。

进一步,所述模块本体为PP聚丙烯模块本体,所述模块连接体为PP聚丙烯模块连接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PP聚丙烯模块本体和PP聚丙烯模块连接体,使模块本体和模块连接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更强的抗冲击强度,且对水特别稳定,吸水率低、成型性好、防腐蚀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模块连接体包括端部连接体和中部连接体,所述端部连接体的长度为模块本体边长的一半,所述中部连接体的长度与模块本体的边长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块本体堆叠起来,将端部连接体先插入T形槽内,然后将中部连接体插入T形槽内,最后将端部连接体插入T形槽最上端,这样不同层的模块本体在分界面处通过中部连接体连接,使蓄水模块具有更好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雨水通过透水混凝土层、碎石层、滤水净化层,进入集流层,集流层中的集水管对雨水进行收集并汇流到蓄水模块,蓄水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用于连接模块本体的模块连接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本体的个数,从而决定蓄水模块的蓄水量,通过蓄水模块对蓄水进行统一汇集,大大提高了雨水蓄滞结构的蓄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蓄水模块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模块本体的俯视图;

图5为模块连接体的俯视图;

图6为端部连接体和中部连接体与模块本体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透水混凝土层;2、碎石层;3、滤水净化层;4、集流层;5、蓄水模块;6、模块本体;7、模块连接体;8、蓄水腔室;9、集水管;10、集水孔;11、T形槽;12、端部连接体;13、中部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参见图1,包括上而下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1、碎石层2、滤水净化层3以及集流层4。

透水混凝土层1是由一系列相连的孔隙和混凝土实体骨架构成的透水透气性的多孔结构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胶结剂和面层封闭剂加工而成的路面结构。

碎石层2采用三种不同粒径的碎石,分别为37.5~19mm、19~9.5mm和9.5~4.75mm,和4.75mm以下的石屑组成,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中不含粘土块、植物等有害颗粒。

滤水净化层3为细砂、活性炭、沸石、炉渣、火山岩和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参见图1、图2和图3,集流层4内铺设有集水管9,集水管9周围填充碎石,集水管9周壁上开设有集水孔10;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层1、碎石层2和滤水净化层3到达集流层4,通过集水孔10进入集水管9;集水管9相互连通,通往远处集中设置在地下的蓄水模块5。

参见图3,蓄水模块5包括堆叠在一起的模块本体6,模块本体6为正方体,模块本体6之间通过模块连接体7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

参见图3、图4,模块本体6上设有多个正六边形的蓄水腔室8,模块本体6的四个侧边上均设有用于插入模块连接体7的T形槽11。

参见图5,模块连接体7的截面为“H”形,模块连接体7上也设有多个蓄水腔室8。

参见图6,模块连接体7包括端部连接体12和中部连接体13;端部连接体12的长度是模块本体6边长的一半,中部连接体13的长度与模块本体6边长相同;安装时,先将端部连接体12插入T形槽11,然后中间插入中部连接体13,最后再插入端部连接体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