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18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中护坡桩水平偏移监测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扩大基础施工,在地面挖设基坑,基坑的基坑侧壁使用护坡桩支护,阻挡基坑侧壁的泥土。随基坑内土体挖出,基坑侧壁土体倾向于向基坑内部移动,护坡桩承受基坑侧壁的侧压力增大。需要对土体水平形变进行实时监测,以判断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

授权公告号为CN103046523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护坡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装置,在监测点基坑侧壁上挖水平孔,水平孔的内壁使用硬质塑料管支撑,在水平孔内插入钢筋,钢筋一端插入到水平孔的底端,钢筋的另一端从水平孔的开口处伸出,并且在该位置处固定标尺,基坑侧壁发生水平偏移时,钢筋随之偏移,读取标尺上的读数可以计算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偏移量。

如果监测基坑内护坡桩侧壁上部的水平偏移量时,水平孔开设在基坑侧壁上,并且沿着基坑侧壁向内部水平延伸,钢筋与水平孔底部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出水平孔设置。读数的位置也位于水平孔的开口处,而该位置均设置在基坑侧壁上,距离基坑侧壁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有一定的距离,读数时需要借助扶梯或者爬至基坑的边沿读取,不方便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在基坑的地面上开设竖直向下的监测孔,监测孔与水平孔相连,在监测孔内设置标尺组件,基坑侧壁的水平偏移量从监测孔的标尺处读数,读数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包括自基坑侧壁起向基坑侧壁内部水平延伸的水平孔,与水平孔垂直设置监测孔,监测孔向地面方向竖直延伸,水平孔内放置一端与护坡桩固定的承重杆,监测孔内部设置与承重杆固定的监测管,监测孔的开口处设置有供监测管读数的标尺组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水平孔内的承重杆与护坡桩固定,监测孔内的监测管与承重杆固定。护坡桩在受到侧压力时,水平向基坑内部移动。护坡桩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承重杆水平移动,继而监测管也向基坑内部的方向移动。监测管偏移的数值可以通过标尺组件上读出,监测管的水平偏移量即为护坡桩受到基坑侧压力水平向基坑内部移动的偏移量,在地面上读数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尺组件包括夹住监测管的两个平行的钢尺,两个钢尺通过固定件固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两个平行的钢尺夹在监测管的两侧,两个钢尺的端部使用固定件固定在一起。监测管的水平位移可以通过钢尺上的刻度读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钢尺的长度大于监测孔的开口直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钢尺横跨在监测孔的开口处,与地面固定,方便读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钢尺和监测管之间留有监测缝隙。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护坡桩受到基坑侧壁的侧压力向基坑内部移动时,监测管在向基坑内部移动的同时,也会有上下方向的微调。在钢尺和监测管之间预留监测缝隙,避免监测管在移动过程中与钢尺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监测管上开设有沿监测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延伸至钢尺上方的指针,指针与凹槽滑动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监测管上设置可以沿监测管长度方向滑动的指针,指针指向钢尺的刻度处。当监测管发生上下移动时,调整指针的位置,指针始终搭在钢尺上方,方便读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水平孔的内壁使用硬质PVC管支撑。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水平孔的内壁支撑硬质PVC管,避免水平孔上的泥土塌陷影响承重杆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杆为钢管或者钢筋中的一种。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承重杆的作用主要是传递检测管的位移,将承重杆设置为钢管或者钢筋等能够与检测管相连,并且可承受一定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监测管的水平偏移量代替护坡桩的水平偏移量,监测管偏移的数值可以通过标尺组件上读出。监测管的水平偏移量即为护坡桩受到基坑侧压力水平向基坑内部移动的偏移量,读取数据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水平孔;11、承重杆;12、硬质PVC管;2、监测孔;21、监测管;211、凹槽;212、指针;3、标尺组件;31、钢尺;32、固定件;4、护坡桩;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坑护坡水平位移监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开设在基坑侧壁上端部的水平孔1,水平孔1从基坑侧壁起向内水平延伸。基坑上端的地面上开设竖直的监测孔2,监测孔2从地面向下延伸至与水平孔1连通。水平孔1内放置有承重杆11,承重杆11靠近基坑侧壁的一端与基坑侧壁固定。监测孔2内部放置有监测管21,承重杆11和监测管21在水平孔1和监测孔2的转角连接处焊接固定。监测管21从监测孔2的开口处伸出地面。地面上设有标尺,基坑侧壁的水平偏移量即监测管21的水平位移,监测管21的水平位移可从标尺上读出。

具体来说,在地面挖设基坑,基坑靠近基坑侧壁处挖桩孔,在桩孔内固定护坡桩4,护坡桩4自桩孔起向基坑的开口处延伸,护坡桩4贴在基坑侧壁处,基坑侧壁排列若干护坡桩4。护坡桩4的骨架由钢筋笼支撑,钢筋笼内部浇筑混凝土。除护坡桩4之外,基坑还可以使用现有的土钉墙等所有能够阻挡基坑侧壁泥土掉落的支护方式,本实施方式仅以护坡桩4为例进行阐述。

使用洛阳铲在基坑的基坑侧壁靠近上端部的位置挖水平孔1,水平孔1自基坑侧壁起向内水平延伸,水平孔1内壁使用硬质PVC管12支撑,避免水平孔1坍塌。在水平孔1内部放置承重杆11,承重杆11可以是钢筋或者钢管等任何一种能够与护坡桩4和检测管21连接的介质。靠近水平孔1的护坡桩4上开设通孔41,通孔41的内径与承重杆11的外径相适配,承重杆11靠近基坑侧壁的一端插入通孔41内,承重杆11与护坡桩4的连接处,将承重杆11焊接在护坡桩4外部的钢筋笼上进一步加强二者的固定。

承重杆11远离基坑侧壁的一端延伸至水平孔1的底部。

在地面上,位于水平孔1底部的正上方使用洛阳铲挖监测孔2,监测孔2自地面起竖直向下延伸,至与水平孔1的底部贯通。监测孔2的开口半径依据实际护坡桩4受到侧压力发生水平位移进行预估,在监测孔2内部放置监测管21,监测管21靠近监测孔2底部的位置与承重杆11焊接,监测管21远离承重杆11底部的一端从监测孔2的开口处伸出地面。

如图3所示,在监测管21的开口处设置标尺组件3,标尺组件3包括夹住监测管21的两个平行的钢尺31,钢尺31的长度大于监测孔2的开口直径,钢尺31和监测管21之间留有间隙,钢尺31的两个端部使用固定件32固定,钢尺31和固定件32之间使用螺栓固定。

监测管21上沿监测管21的长度方向开设凹槽211,凹槽211自监测管21的上端部起延伸至监测管21的下端部。在凹槽211内嵌设有指针212,指针212一端与凹槽211匹配嵌入到凹槽211内,指针212另一端搭在钢尺31上,指针212与钢尺31的搭接不影响监测管2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护坡桩4受到基坑侧壁的压力向基坑内部水平移动,与护坡桩4固定的承重杆11在护坡桩4的带动下也向基坑内部移动,监测管21在承重杆11的带动下向基坑内部移动,监测管21的偏移量即为护坡桩4的水平偏移量。监测管21在两个钢尺31之间移动,监测管21的移动偏移量通过标尺读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监测管21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可能还有上下方向的移动。监测管21发生上下移动时,指针212沿凹槽211滑动至合适的位置,搭放在钢尺31上,再进行监测管21水平方向的位移监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