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闸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36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闸保护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闸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县城等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缺水将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寻求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在开发中保护水资源,控制用水、控源截污、节水减排是保护治理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水资源分布于偏远山区,深山中,无法有效的利用,因此,采用大管径的输水管道进行输送,通过管道输送网,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配置、有效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为使区域水资源能得到更好的应用,不断发挥生态作用,采用大管径的管道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调度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的形成输水管网,各个分水点有效的控制输水的去向,极大的对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而每个分水点都将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电动阀门控制着水的输送方向,打开和关闭不同的阀门将使输水的目的地不同,而打开这些阀门往往因为存在压差,对阀门本身损害较大,减少使用时间,严重损害阀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闸保护系统,利用U形管的特点,减少水闸两侧的液压差,保障水阀的使用安全及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闸保护系统,该保护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第一水阀、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以及位于第一水阀下方、连接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的分压管;

所述的进水管、第一水阀与第一出水管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相垂直,并通向上方方向;所述的第二出水管设有第二水阀;所述的第三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相垂直,并与第一出水管相平行;

所述的分压管为U形结构,并设有导压阀;所述分压管的直径为进水管的1/5~1/10;所述第一水阀的两端设有第一压差计;所述的第二水阀的两端设有第二压差计。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压差计和第二压差计分别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及导压阀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管为V形结构;所述的分压管的底端设有漏斗,并与排污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管的底端设有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并与电机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压管与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拦污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压管利用U形管的特性,能使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呈相同的水位,从而避免了第一水阀一侧充盈、一侧排空的现象,使第一水阀的两侧压力一致,避免了液压差对水阀造成的危害,保障了第一水阀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垂直连接,并将第二出水管连通向上,再次利用U形管的特性,将水截流在第一出水管,避免了水继续流入下游管道。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第一水阀及第二水阀的两侧进行压力的监测,根据用户在不同输水段的压力设定及水阀两侧的压力差来控制第一水压阀、第一水压阀及导压阀的开启和关闭,避免人工操作,实现智能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斗、搅拌桨的设置,能有效的排除分压管中的污泥,避免污泥聚集,从而造成分压管的堵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压管与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设置拦污栅,能有效的避免污泥进入分压管中,从而保障分压管的通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水闸不易损害,使用寿命较长、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水闸保护系统,该保护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1、第一水阀2、第一出水管3、第二出水管4和第三出水管5,以及连接进水管1和第一出水管3的分压管6;

所述的进水管1、第一水阀2与第一出水管3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第二出水管4与第一出水管3相垂直,并通向上方方向;所述的第二出水管4设有第二水阀7;所述的第三出水管5与第二出水管4相垂直,并与第一出水管3相平行;

所述的分压管6为U形结构、设有导压阀8,并位于第一水阀2下方;所述第一水阀2的两端设有第一压差计9;所述的第二水阀7的两端设有第二压差计10。

其中,所述的第一压差计9和第二压差10计分别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第一水阀2、第二水阀7及导压阀8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分压管6的直径为进水管1的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压管利用U形管的特性,能使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呈相同的水位,从而避免了第一水阀一侧充盈、一侧排空的现象,使第一水阀的两侧压力一致,避免了液压差对水阀造成的危害,保障了第一水阀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垂直连接,并将第二出水管连通向上,再次利用U形管的特性,将水截流在第一出水管,避免了水继续流入下游管道。通过第二水阀的设置,进一步对水进行截流和控制。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第一水阀及第二水阀的两侧进行压力的监测,根据用户在不同输水段的压力设定及水阀两侧的压力差来控制第一水压阀、第一水压阀及导压阀的开启和关闭,避免人工操作,实现智能操作。

而将分压管的直径设置为进水管的1/5,能有效的控制分压管通入第一出水管的水量,控制第一水阀两侧的液压差。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水闸保护系统,该保护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1、第一水阀2、第一出水管3、第二出水管4和第三出水管5,以及连接进水管1和第一出水管3的分压管6;

所述的进水管1、第一水阀2与第一出水管3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第二出水管4与第一出水管3相垂直,并通向上方方向;所述的第二出水管4设有第二水阀7;所述的第三出水管5与第二出水管4相垂直,并与第一出水管3相平行;

所述分压管6为V形结构;并设有导压阀8,并位于第一水阀2下方;所述的分压管6的底端设有漏斗11,并与排污管12相连。所述第一水阀2的两端设有第一压差计9;所述的第二水阀7的两端设有第二压差计10。

其中,所述的第一压差计9和第二压差10计分别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第一水阀2、第二水阀7及导压阀8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分压管6的直径为进水管1的1/10。而将分压管的直径设置为进水管的1/5,能有效的控制分压管通入第一出水管的水量,控制第一水阀两侧的液压差。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分压管设置为V形结构,不仅也具有U形管的特性,控制第一水阀两侧的液压差,还能有利于污泥在分压管底部的聚集,使其在漏斗结构中沉降并通过排污管排出,有利于分压管的通畅。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分压管6的底端设有搅拌桨13,所述的搅拌桨13并与电机相连。

由于分压管设置在第一水阀的下方,且分压管的直径较细,则使污泥容易在分压管的底部沉集,不仅容易造成分压管的堵塞,使水阀两侧的液压差增大,也容易造成分压管的结构破坏,在分压管的底部设置搅拌桨,能有效的避免泥沙的沉降及聚集,也有利于污泥的排出,保持分压管的通畅。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的分压管6与进水管1和第一出水管3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拦污栅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压管与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设置拦污栅,能有效的避免污泥进入分压管中,从而保障分压管的通畅性。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