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钻孔桩混凝土首次封底料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518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水下钻孔桩混凝土首次封底料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下钻孔桩混凝土首次封底时,为确保导管埋深大于1米,一般设置具有足够容量的料斗。常规料斗底部为圆锥体,在首封时常出现下料不畅导致首封失败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下钻孔桩混凝土首次封底料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下钻孔桩混凝土首次封底料斗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料斗和溜槽;所述的料斗为筒状结构,料斗下端设置有用于封底的倾斜底板,位于底板倾斜下端处的料斗外壁上开设有与溜槽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的底板下端面安装有振动器;所述的溜槽通过托架沿倾斜方向固定在支架上,溜槽上端位于出料口下方或是与出料口持平,溜槽上安装有控制料浆流动的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溜槽与底板处于同一倾斜平面内或是分置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倾斜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料斗上端设置有对料斗内部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装置包括固定在料斗上端的盖板;所述的盖板为中空的环形板状结构,盖板下端安装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为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淋孔的环形管道,喷淋管与穿设于盖板上的连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斗底板下端面安装振动器,能够方便料斗内的料浆快速从出料口排放至钻孔内,且振动器能够对料浆进行分散打碎,防止料浆淤积在料斗内,解决了料浆排放存在不畅、容易堵塞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斗上端设置清洗装置,能够方便地对料斗内部进行冲洗,避免了料浆得不到及时清洗干燥后粘附在料斗内的情况发生,且清洗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倾斜底板使其与溜槽平行,料斗在下料过程中会产生倾斜向下的惯性作用力,下料进入到溜槽后不容易堵塞沉积,便于快速方便的下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料斗排料不畅、容易堵塞料斗的问题,且设置的清洗装置能够及时方便地料斗进行快速清洗,便于料斗的保存和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料斗;3—溜槽;4—底板;5—振动器;6 —托架;7—阀门;8—盖板;9—喷淋管;10—连接管;11—支撑梁; 1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水下钻孔桩混凝土首次封底料斗装置,包括支架1,本实施例的支架1为桁架结构,用于支撑整个料斗,使用时放置在钻孔上端的地面上。本实施例的料斗为圆筒形结构,其下端设置有倾斜的底板4,底板4下端通过纵横交错的支撑梁11固定在支架1的上端,底板4下端面还设置有附着式的振动器5,振动器5振动底板4,将料斗2内的浆料进行振动分散,避免料浆在料斗2内沉积堵塞料斗2的出料口。

位于底板4倾斜下端处的料斗2外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料浆通过出料口排放到料斗2外。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于支架1上的溜槽3对料浆进行再次分配,溜槽3为沿倾斜方向布置的U槽结构,溜槽3上端位于出料口下方或是与出料口持平,以便于承接从料斗2中排放的料浆。

为了增强料浆的排放流畅性,本实施例的底板4与溜槽3平行,或是两者处于同一倾斜平面内,两者形成连续的倾斜坡面结构,如图 1所示。

溜槽3通过托架6沿倾斜方向固定在支架1上,溜槽3上安装有控制料浆流动的阀门7。

使用时,料浆通过通过料斗2上端开口处进入到料斗2内,底板 4下端面的振动器5振动底板4,料浆通过出料口排放到溜槽3上,打开溜槽3上的阀门7,料浆经由溜槽3排放到钻孔内的小料斗中,通过小料斗下端的管道流入到钻孔底部,对钻孔底部进行封底。

另外,为了便于对料斗2内部进行清洗,本实施例在料斗2上端开口处设置有清洗装置。如图1所示,清洗装置包括固定在料斗2上端的盖板8,盖板8为中空的环形板状结构,盖板8下端安装喷淋管 9,喷淋管9为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淋孔的环形管道,喷淋管9与穿设于盖板8上的连接管10连通。

料浆灌注完成后需要对料斗2内部进行清洗,清洗时,直接通过连接管10向环形的喷淋管9内注水,水通过喷淋管9上的喷淋孔喷入到料斗2内,对料斗2内的浆料进行冲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