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48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混凝土基桩在基础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设备将桩打进地下,使其固定,现有技术的桩一般都是方桩或者圆桩,当打桩位置出现偏差或者需要取消打桩时,这种桩很难从地下拔出,需要对桩的周边进行挖掘,比较耗费麻烦。在现有的混凝土桩中,例如申请号为201520044202.6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主体,主体内部设有两根竖向平行设置的复合材料导管和一根复合材料环形管,环形管竖向设置且环形管的上部设有缺口,环形管位于缺口处的两个管口分别与两根导管的下端连通,两根导管和环形管形成的连通通道内穿设有钢丝绳,该专利虽然设置出钢丝绳来提拉混凝土桩,但在实际提拉时对钢丝绳的固定效果并不理想,导致钢丝绳极易脱离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密封板,所述顶密封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钢丝绳,所述桩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侧安装台,所述侧安装台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桩体相连,所述侧安装台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顶板和底弧形板,所述顶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钢丝绳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底弧形板的内侧设有中心辊,所述钢丝绳紧密缠绕于中心辊的外侧,所述中心辊的外侧安装有侧板,所述底弧形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贯穿连接有夹紧螺栓,所述夹紧螺栓贯穿侧板,所述钢丝绳的中心处安装有束紧环,所述束紧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有顶接触板,所述顶接触板的中心处与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中心通孔和底通孔,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立杆,所述顶接触板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空腔,所述立杆贯穿空腔,所述立杆的顶端安装有内活动板,所述内活动板通过压缩弹簧与顶接触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顶密封板的外侧设有顶压盖,所述顶压盖分别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三固定螺栓与桩体相连,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三固定螺栓与顶压盖的连接处均设有减震垫,所述顶密封板和桩体的顶端内侧均设有与顶压盖相匹配的适配槽Ⅰ,所述顶压盖与顶密封板和桩体的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底弧形板的内壁设有与钢丝绳相匹配的侧适配槽。

优选的,所述立杆与顶接触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滑套。

优选的,所述底通孔的内壁安装有合金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桩,通过束紧环、顶板和底弧形板的配合,将钢丝绳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并且缠绕于底弧形板内侧的中心辊上,将夹紧螺栓贯穿底弧形板和侧板,将中心辊和缠绕的钢丝绳固定于底弧形板内,采用此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对钢丝绳的固定效果,避免钢丝绳脱离掉落,在提拉钢丝绳时钢丝绳绷紧带动底板和顶接触板上移,在顶接触板接触至顶密封板后,通过钢丝绳提拉时向外侧的张合力带动底板和立杆向上移动,由内活动板压缩内侧的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受压产生的弹性形变减缓底板受到钢丝绳的张合力,进而避免钢丝绳在提拉时顶密封板脱离桩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束紧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压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辊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丝绳,2、顶压盖,3、束紧环,301、压缩弹簧,302、中心通孔,303、空腔,304、内活动板,305、立杆,306、顶接触板,307、密封滑套,308、底通孔,309、底板,310、合金筒,4、侧安装台,5、第一固定螺栓,6、顶密封板,7、桩体,8、顶板,9、底弧形板,10、橡胶垫,11、第二固定螺栓,12、第三固定螺栓,13、减震垫,14、适配槽Ⅰ,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夹紧螺栓,18、侧适配槽,19、中心辊,20、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桩,包括桩体7,桩体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密封板6,顶密封板6的外侧设有顶压盖2,顶压盖2分别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1和第三固定螺栓12与桩体7相连,第二固定螺栓11和第三固定螺栓12与顶压盖2的连接处均设有减震垫13,顶密封板6和桩体7的顶端内侧均设有与顶压盖2相匹配的适配槽Ⅰ14,顶压盖2与顶密封板6和桩体7的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垫10,在顶密封板6安装后通过顶压盖2固定于桩体7的连接处,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1和第三固定螺栓12进行固定,提高了顶密封板6安装后的固定效果,避免在钢丝绳1提拉时其提拉的张力带动顶密封板6脱离桩体7,顶密封板6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钢丝绳1,桩体7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侧安装台4,侧安装台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与桩体7相连,侧安装台4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顶板8和底弧形板9,顶板8的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钢丝绳1依次贯穿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底弧形板9的内侧设有中心辊19,钢丝绳1紧密缠绕于中心辊19的外侧,中心辊19的外侧安装有侧板20,底弧形板9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贯穿连接有夹紧螺栓17,夹紧螺栓17贯穿侧板20,底弧形板9的内壁设有与钢丝绳1相匹配的侧适配槽18,将钢丝绳1贯穿顶板8后穿入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内,并且缠绕于底弧形板9内侧的中心辊19上,将夹紧螺栓17贯穿底弧形板9和侧板20,将中心辊19和缠绕的钢丝绳1固定于底弧形板9内,钢丝绳1的中心处安装有束紧环3,束紧环3包括底板309,底板309的顶端设有顶接触板306,顶接触板306的中心处与底板30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中心通孔302和底通孔308,底通孔308的内壁安装有合金筒310,底板309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立杆305,顶接触板306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空腔303,立杆305贯穿空腔303,立杆305与顶接触板30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滑套307,立杆305的顶端安装有内活动板304,内活动板304通过压缩弹簧301与顶接触板306相连,两股钢丝绳1贯穿中心通孔302后,分流贯穿底通孔308,在提拉钢丝绳1时,钢丝绳1绷紧带动底板309和顶接触板306上移,在顶接触板306接触至顶密封板6后,通过钢丝绳1提拉时向外侧的张合力带动底板309和立杆305向上移动,由内活动板304压缩内侧的压缩弹簧301,通过压缩弹簧301受压产生的弹性形变减缓底板309受到钢丝绳1的张合力,进而避免钢丝绳1在提拉时对顶密封板6造成损伤。

将钢丝绳1贯穿顶板8后,两股钢丝绳1贯穿中心通孔302后分流贯穿底通孔308,然后穿入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内,并且缠绕于底弧形板9内侧的中心辊19上,将夹紧螺栓17贯穿底弧形板9和侧板20,将中心辊19和缠绕的钢丝绳1固定于底弧形板9内,在提拉钢丝绳1时钢丝绳1绷紧,带动底板309和顶接触板306上移,在顶接触板306接触至顶密封板6后,通过钢丝绳1提拉时向外侧的张合力带动底板309和立杆305向上移动,由内活动板304压缩内侧的压缩弹簧301,通过压缩弹簧301受压产生的弹性形变减缓底板309受到钢丝绳1的张合力,进而避免钢丝绳1在提拉时对顶密封板6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