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配重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45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夯机配重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强夯机配重总成,主要应用在强夯机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低能级强夯机转场运输频繁,整机需要用专用吊车吊装,其最重单件是下配重,重量约9吨,而吊车租赁费用较高,因此每次转场请专用吊车安装既影响施工周期又多出额外的费用,并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拆分、单件重量轻、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模块化设计的强夯机配重总成,解决强夯机转场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单件重量较重需要请专用吊车的问题,同时既经济又安全,还方便节省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申请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强夯机配重总成,其特征是设置有下配重、左中配重、中央配重、右中配重、左上配重、右上配重、小配重、焊接长螺杆、焊接短螺杆、焊接螺杆,下配重设计成上面开口的结构件,下配重左右各设置有一个箱型腔,下配重通过螺栓、垫片固定于强夯机平台后部的箱型梁上,两个小配重分别通过焊接螺杆固定在下配重的两个箱型腔内,左上配重、左中配重通过焊接长螺杆固定在下配重上;右上配重、右中配重通过焊接长螺杆固定在下配重上;中央配重通过焊接短螺杆固定在下配重上。这样就解决了下配重单件重量偏重,且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央配重、左上配重、右上配重均设置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配重底部设置漏水孔。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洁,可拆分调节、单件重量轻、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模块化设计等,解决强夯机转场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单件重量较重需要请专用吊车的问题,同时既经济又安全,还方便节省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

图中:1-下配重;2-右中配重;3-中央配重;4-左中配重;5-右上配重;6-左上配重;7-小配重;8-焊接长螺杆;9-焊接短螺杆;10-垫片;11-螺栓;12-焊接螺杆;13-强夯机平台后部支撑配重用的箱型梁;14-箱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申请的解释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强夯机配重总成设置有下配重1、左中配重4、中央配重3、右中配重2、左上配重6、右上配重5、小配重7、焊接长螺杆8、焊接短螺杆9、焊接螺杆12,下配重1设计成结构件,下配重1左右各设置有一个用来放置小配重7的箱型腔14,强夯机平台后部设有支撑配重用的箱型梁13,箱型梁13上设置有4个螺纹孔,下配重1通过四根螺栓11及垫片10固定于平台后部的箱型梁13上,其中,每2个焊接螺杆12将1个小配重7固定在下配重1的其中一个箱型腔14内,共2个小配重7固定于下配重1箱型腔14内。

本实施例安装时,先将下配重1通过定位销定位,螺栓11连接固定于平台后部的箱型梁13上;再分别将2件小配重7通过定位销定位,再通过焊接螺杆12固定于下配重1的左右两个箱型腔14内;紧接着将左中配重4通过定位销定位,右中配重2通过定位销定位,中央配重3通过定位销定位;然后将左上配重6通过定位销定位,右上配重5通过定位销定位;再将2件焊接长螺杆8依次穿过垫片10、左上配重6和左中配重4将其固定于下配重1上;同理将2件焊接长螺杆8依次穿过垫片10、右上配重5和右中配重2将其固定于下配重1上;最后将2件焊接短螺杆9依次穿过垫片10和中央配重3将其固定于下配重1上。由于下配重1左右设置有箱型空腔,且上部配重重量全部固定于下配重1,通过下配重1传递至平台,因此下配重1受力较大,要求下配重1结构强度足够,同时最好结构形式简单,各上部配重可设计吊耳方便吊装,且可设置挡边防止雨水进入箱型腔14,并设计漏水孔为佳。

凡是本申请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或者组合,应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