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198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速公路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以及建设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会对自然环境及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搞好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苗木移植变得尤为重要。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大规模的挖方形成了较多裸露的路堑坡面,造成原植物生态环境的消失,路堑坡面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有效养分贫乏;表土与碎石和母质混合,有的甚至就是裸岩;吸收辐射热量快,表层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严重,水分蒸发快,降水易形成坡面径流。在北方地区,路堑边坡还易受到风蚀作用"开展路堑边坡绿化工作极其困难。目前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绿化方式主要有植草,三维植被网,浆砌片石,骨架植草防护,藤蔓植物防护和土工格栅植草等。但是单一的绿化栽植导致成活率低,绿化效果差,而与工程形式结合的植物防护,工程投资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和钢筋的腐蚀,工程效果也越来越差。

鉴于此,目前亟需实用新型一种施工方便,既能保证公路路堑边坡苗木移植效率又能保证绿化长期有效的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不仅施工方便,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灌溉苗木,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对苗木先进行培育再移植,确保苗木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且能保证绿化工程长期有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主体、边坡主体上固定的框架梁、育苗模块和灌溉系统,框架梁包括多个横纵交错固定的横梁和纵梁,横纵交错的横梁和纵梁围成多个设有基材模块的种植格,基材模块包括种植格处挖有的种植坑、覆盖种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上的防护网和种植坑中设有的营养基质,基材模块内设有多个育苗模块。

所述育苗模块包括苗木和种有苗木的种植盆,种植盆包括内填有的营养土、可降解的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可降解的盆身,且盆身为保温性能好的材质制成,种植盆和防护网连接固定,且同一种植格中的育苗模块用竹筋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种植格内育苗模块间的空隙中填有种植土。

所述横梁包括边坡主体的坡面上设有的横沟槽、设在横沟槽内的钢筋和浇筑在横沟槽内的混凝土,纵梁包括边坡主体的坡面上设有的纵沟槽、设在纵沟槽内的钢筋和浇筑在纵沟槽内的混凝土。

所述防护网包括金属网、麻绳网和塑料网。

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在边坡主体顶部的蓄水池、自动开关装置和水管,蓄水池均匀设有多个泄水孔,泄水孔与水管连通,泄水孔处设有自动开关装置,水管设有多个出水孔,雨水落到蓄水池中,经由自动开关装置的控制,通过水管从出水孔出水,灌溉边坡主体上种植的育苗。

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集水器、连杆、塞子和横杆,蓄水池固定有套有弹簧的限位杆,横杆可活动的套装在限位杆上,雨天时,雨水聚集在集水器内,水的压力将整个装置下压同时横杆克服弹簧的弹力沿着限位杆下移,从而导致塞子将蓄水池底部的泄水孔封闭;天气转晴,集水器内的雨水蒸发,重量减少,塞子由于弹簧的反力作用上移,水通过泄水孔流出进入水管从出水孔流出灌溉育苗。

所述边坡主体中插接固定有锚杆,框架梁与锚杆连接固定。

所述的框架梁均匀预埋有铆钉,铆钉与防护网连接固定。

所述的边坡主体底部设有排水沟,排水沟底宽1m,顶部宽2m。

所述蓄水池高1.5m,宽1m,种植坑深度为5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所述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用挖掘机逐级修整边坡主体的坡面,严格按照设计值控制坡比,搭设脚手架在边坡主体的坡面钻设锚杆孔;

(2)锚杆施工:用空压机清锚杆孔后,将制作好的锚杆插入锚杆孔中,及时对安装好锚杆的锚杆孔进行注浆,充分补浆后封锚;

(3)框架梁施工:先用铁锹进行刻槽,挖出交错的横沟槽和纵沟槽形成框架梁的形状,然后分别绑扎放入横沟槽和纵沟槽内的钢筋,并将钢筋和锚杆绑在一起,在横沟槽和纵沟槽内按一定间距插入铆钉,然后在横沟槽和纵沟槽内立模浇筑混凝土,框架梁开设使种植格之间可以通水的通水孔;

(4)基材施工:在横纵交错的横梁和纵梁所围成的多个种植格处开挖移植育苗模块的种植坑,在种植坑表面铺设防护网,并喷有营养基质;

(5)灌溉系统施工:在边坡主体顶部砌筑设有多个泄水孔的蓄水池,泄水孔处安装自动开关装置,将水管与泄水孔连接,水管开设多个出水孔;

(6)育苗模块移植:在种植坑内填入种植土随后移植多个育苗模块,将育苗模块的盆身与防护网连接,种植盆底部通过短钢筋绑扎在防护网上,同一种植坑中的育苗模块顶部用竹筋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在育苗模块之间的空隙中填上种植土,用铁锹压实;

(7)排水施工:边坡主体底部设有排水沟;

(8)养护:将自然降水储蓄在蓄水池中,晴天时通过灌溉系统对育苗进行灌溉养护。

所述步骤(1)锚杆孔孔径110mm,与水平面的角度为20°。

所述步骤(2)中的水泥浆强度M15。

所述步骤(3)中刻槽的深度为100mm,宽度为300mm,铆钉直径10mm,长50mm,混凝土强度为C20,通水孔直径20cm。

所述步骤(4)的种植坑的深度为50mm,防护网距离种植坑底部30cm,营且养基质要同防护网等高。

所述步骤(5)中的蓄水池高1.5m,宽1m,所述步骤(7)中的排水沟底宽1m,顶部宽2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不仅施工方便,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灌溉苗木,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对苗木先进行培育再移植,确保苗木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且能保证绿化工程长期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基材施工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自动开关装置示意图;

图4是育苗模块在种植坑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育苗模块的初始结构,b为育苗模块一段时间后的结构;

图5是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1.蓄水池,2.水管,3.出水孔,4.苗木,5.种植土,6.营养土,7.锚杆,8.框架梁,9.防护网,10.铆钉,11.盆身,12.营养基质,13.底座,14.排水沟,15.天然降水,16.边坡主体,17.路面,18.蓄水池底,19.集水器,20.连杆,21.限位杆,22.横杆,23.弹簧,24.泄水孔,25.塞子,26.短钢筋,27.通水孔,28.竹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主体16、边坡主体16上固定的框架梁8、育苗模块和灌溉系统,框架梁8包括多个横纵交错固定的横梁和纵梁,横纵交错的横梁和纵梁围成多个设有基材模块的种植格,基材模块包括种植格处挖有的种植坑、覆盖种植坑且固定在框架梁8上的防护网9和种植坑中设有的营养基质12,基材模块内设有多个育苗模块。

如图4所示,所述育苗模块包括苗木4和种有苗木4的种植盆,种植盆包括内填有的营养土6、可降解的底座13和固定在底座13上的可降解的盆身11,且盆身11为保温性能好的材质制成,种植盆和防护网9连接固定,且同一种植格中的育苗模块用竹筋28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种植格内育苗模块间的空隙中填有种植土5。

如图2所示,所述横梁包括边坡主体16的坡面上设有的横沟槽、设在横沟槽内的钢筋和浇筑在横沟槽内的混凝土,纵梁包括边坡主体16的坡面上设有的纵沟槽、设在纵沟槽内的钢筋和浇筑在纵沟槽内的混凝土。

所述防护网9包括钢丝网、麻绳网和塑料网。

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在边坡主体16顶部的蓄水池1、自动开关装置和水管2,蓄水池1均匀设有多个泄水孔24,泄水孔24与水管2连通,泄水孔24处设有自动开关装置,水管2设有多个出水孔3,天然降水15落到蓄水池1中,经由自动开关装置的控制,通过水管2从出水孔3出水,灌溉边坡主体16上种植的育苗。

如图3所示,所述自动开关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集水器19、连杆20、塞子25和横杆22,蓄水池底18固定有套有弹簧23的限位杆21,横杆22可活动的套装在限位杆21上,雨天时,雨水聚集在集水器19内,水的压力将整个装置下压同时横杆22克服弹簧23的弹力沿着限位杆21下移,从而导致塞子25将蓄水池1底部的泄水孔24封闭;天气转晴,集水器19内的雨水蒸发,重量减少,塞子25由于弹簧23的反力作用上移,水通过泄水孔24流出进入水管2从出水孔3流出灌溉育苗。

所述边坡主体16中插接固定有锚杆7,框架梁8与锚杆7连接固定。

所述的框架梁8均匀预埋有铆钉10,铆钉10与防护网9连接固定。

所述的边坡主体16底部和路面17之间设有排水沟14,排水沟14底宽1m,顶部宽2m。

所述蓄水池1高1.5m,宽1m,种植坑深度为50mm。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所述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用挖掘机逐级修整边坡主体16的坡面,严格按照设计值控制坡比,搭设脚手架在边坡主体16的坡面钻设锚杆7孔;

(2)锚杆7施工:用空压机清锚杆7孔后,将制作好的锚杆7插入锚杆7孔中,及时对安装好锚杆7的锚杆7孔进行注浆,充分补浆后封锚;

(3)框架梁8施工:先用铁锹进行刻槽,挖出交错的横沟槽和纵沟槽形成框架梁8的形状,然后分别绑扎放入横沟槽和纵沟槽内的钢筋,并将钢筋和锚杆7绑在一起,在横沟槽和纵沟槽内按一定间距插入预埋件铆钉10,然后在横沟槽和纵沟槽内立模浇筑混凝土,框架梁8开设使种植格之间可以通水的通水孔27;

(4)基材施工:在横纵交错的横梁和纵梁所围成的多个种植格处开挖移植育苗模块的种植坑,在种植坑表面铺设防护网9,并喷有营养基质12;

(5)灌溉系统施工:在边坡主体16顶部砌筑设有多个泄水孔24的蓄水池1,泄水孔24处安装自动开关装置,将水管2与泄水孔24连接,水管2开设多个出水孔3;

(6)育苗模块移植:在种植坑内填入种植土5随后移植多个育苗模块,将育苗模块的盆身11与防护网9连接,种植盆底部通过短钢筋26绑扎在防护网9上,同一种植坑中的育苗模块顶部用竹筋28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在育苗模块之间的空隙中填上种植土5,用铁锹压实;

(7)排水施工:边坡主体16底部开设排水沟14;

(8)养护:将自然降水储蓄在蓄水池1中,晴天时通过灌溉系统对育苗进行灌溉养护。

所述步骤(1)锚杆7孔孔径110mm,与水平面的角度为20°。

所述步骤(2)中的水泥浆强度M15。

所述步骤(3)中刻槽的深度为100mm,宽度为300mm,铆钉10直径10mm,长50mm,混凝土强度为C20,通水孔27直径20cm。

所述步骤(4)的种植坑的深度为50mm,防护网9距离种植坑底部30cm,营且养基质要同防护网9等高。

所述步骤(5)中的蓄水池1高1.5m,宽1m,所述步骤(7)中的排水沟14底宽1m,顶部宽2m。

本实用新型不仅施工方便,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灌溉苗木4,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对苗木4先进行培育再移植,确保苗木4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且能保证绿化工程长期有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

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