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198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在开挖之前,通常需要建立围护结构,以达到挡土、挡水的目的,围护结构可以是连续墙、钢护板或搅拌桩的形式。传统的搅拌桩挡土挡水结构,其结构强度不是很强,而且防水效果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护结构,结构强度好,防水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护结构,包括搅拌桩,还包括位于搅拌桩内侧的第一支护桩,所述搅拌桩的上端连接有拉梁,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搅拌桩紧密结合,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冠梁,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上端内侧连接有支撑梁,所述的拉梁、第一冠梁和支撑梁结合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长度大于搅拌桩的长度,所述搅拌桩的顶面与拉梁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面衔接第一冠梁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搅拌桩外侧的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二冠梁和拉梁结合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护桩通过拉梁与搅拌桩相分离,所述第二支护桩的长度与第一支护桩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二支护桩的底端与第一支护桩的底端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均为AB型管桩,长度均为15m,壁厚均为0.11m,直径均为0.6m,嵌入到地面以内的深度均不少于8.8m,一排第一支护桩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护桩的中心距以及一排第二支护桩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护桩的中心距均为0.8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桩的长度为13.5m,直径为0.8m,一排搅拌桩中的相邻的两个搅拌桩的中心距为0.5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支护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上述结构,防水效果好,而且强度好。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护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支护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2,所述的支护结构包括搅拌桩1,还包括位于搅拌桩1内侧的第一支护桩2,所述搅拌桩1的上端连接有拉梁3,所述第一支护桩2与搅拌桩1紧密结合,所述第一支护桩2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冠梁4,所述第一支护桩2的上端内侧连接有支撑梁5,所述的拉梁3、第一冠梁4和支撑梁5结合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护桩2的长度大于搅拌桩1的长度,所述搅拌桩1的顶面与拉梁3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支护桩2的顶面衔接第一冠梁4的底面。还包括位于搅拌桩1外侧的第二支护桩6,所述第二支护桩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冠梁7,所述第二冠梁7和拉梁3结合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护桩6通过拉梁6与搅拌桩4相分离,所述第二支护桩6的长度与第一支护桩2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二支护桩6的底端与第一支护桩2的底端平齐,从而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好,结构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支护桩2和第二支护桩6均为AB型管桩,长度均为15m,壁厚均为0.11m,直径均为0.6m,嵌入到地面以内的深度均不少于8.8m,一排第一支护桩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护桩2的中心距以及一排第二支护桩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护桩6的中心距均为0.8m,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稳固。所述搅拌桩1的长度为13.5m,直径为0.8m,一排搅拌桩中的相邻的两个搅拌桩1的中心距为0.55m,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稳固。

采用了上述结构之后,可使得支护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防水效果更好。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