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607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属于护壁或其部件的锚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基坑工程的深度和规模的增大,通常先采用锚杆对边坡进行锚固,然后在边坡稳固后对边坡进行支护。锚杆对边坡锚固的方式包括注浆式和提拉扩体式。注浆式锚杆采用中空锚杆,通过高压注浆,使加固围岩。提拉扩体式通过倒刺、气囊等方式,提拉后的锚杆头部倒刺或者气囊可增加抗拔力。一方面,通过气囊方式的锚杆需要专门大型的高压充气机,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气囊在地质复杂的尖锐石块环境下容易破裂;另一方面,采用倒刺形式的锚杆,结构非常复杂,操作步骤复杂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实现了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包括锚杆、扩体爪和紧固橡皮筋,锚杆为中空金属圆管,锚杆前端设置有内螺纹,后端设置有外螺纹,锚杆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的配合实现依次连接;锚杆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的中空金属圆管壁上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孔眼,孔眼内安装有扩体爪;扩体爪包括内弯钩和外翻爪,内弯钩和外翻爪为一体式结构,内弯钩与外翻爪呈30°-45°设置,内弯钩位于锚杆内部,外翻爪通过紧固橡皮筋固定于锚杆管壁上;当锚杆击入地面后,紧固橡皮筋通过泥浆的摩擦从锚杆管壁脱落,提拉锚杆后,提拉后的外翻爪呈倒刺状增加抗拔力。

进一步地,所述外翻爪在提拉后,其外翻的角度呈30°-45°设置,内弯钩紧贴锚杆管壁内侧。一般来讲,只要满足外翻爪与管壁之间呈锐角,就可以实现抗拔力增加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孔眼,即至少一组扩体爪。根据需要,可以定制有一段锚杆上有多组扩体爪的类型,供不同施工情况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扩体爪采用刚性金属丝弯折构成,其中内弯钩长度短于外翻爪长度。由于锚杆管壁较细,所以内弯钩的长度小于锚杆管壁直径,由于扩体爪抗拔力大小主要依靠外翻爪,因此外翻爪要长于内弯钩。外翻爪的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在满足施工抗拔力的情况下,适当选择外翻爪的长度可以适当缩减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孔眼的直径大于扩体爪的直径,且孔眼的直径小于内弯钩长度。由于扩体爪需要活动,因此孔眼的直径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过小将阻碍扩体爪外翻,过大将使扩体爪脱落锚杆。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橡皮筋脱落的时间根据击入锚杆的速度有关,击入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击入速度越快,紧固橡皮筋脱落时间越短。需要说明的是紧固橡皮筋非常容易脱落,而在击入过程中,外翻爪由于泥浆摩擦力呈并拢状态,所以紧固橡皮筋的作用其实仅仅在于施工前便于扩体爪不掉落且便于运输等。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橡皮筋脱落后紧贴锚杆管壁表面,不会影响到相邻外翻爪的外翻。紧固橡皮筋的弹性效果好,一旦脱落,在非人工参与情况下不易重新套紧同一层的外翻爪。

进一步地,所述同一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外翻爪从紧固橡皮筋中脱离时间是同步的。由于同一层的外翻爪的长度一致,而且紧固橡皮筋在泥浆中受力一致,因此脱离的时间也是同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锚杆的孔眼中放置扩体爪,将所有的外翻爪通过紧固橡皮筋进行紧固,将锚杆前端的内螺纹接上常见的锚头,然后通过人工将锚杆击入地面,在击入过程中,紧固橡皮筋通过泥浆的摩擦力脱离锚杆管壁,外翻爪与紧固橡皮筋分离,但是由于外翻爪由于泥浆摩擦力呈并拢状态,此时不会影响施工;当击入时机达到时,停止击入锚杆,同时略微上提锚杆,外翻爪在提拉作用下开始外翻呈倒刺状,增加抗拔力。通过反复多次的提拉和击入,外翻爪可以紧紧抓牢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生产和制作难度低,施工过程简单有效,非常适合需要人工参与击入的边坡场合,深受市场欢迎;结构简单,运输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图二。

图3(a)-图3(c)是本实用新型从击入到提拉所处的不同状态图。

图中:1、锚杆;2、外螺纹;3、内螺纹;4、孔眼;5、外翻爪;6、内弯钩;7、紧固橡皮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包括锚杆1、扩体爪和紧固橡皮筋7,锚杆1为中空金属圆管,锚杆1前端设置有内螺纹3,后端设置有外螺纹2,锚杆 1通过内螺纹3和外螺纹2之间的配合实现依次连接;锚杆1内螺纹3和外螺纹2之间的中空金属圆管壁上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孔眼4,孔眼4内安装有扩体爪;扩体爪包括内弯钩6和外翻爪5,内弯钩6和外翻爪5为一体式结构,内弯钩6与外翻爪5呈30°-45°设置,内弯钩6位于锚杆1内部,外翻爪5通过紧固橡皮筋7固定于锚杆1管壁上。

如图2所示,当锚杆1击入地面后,紧固橡皮筋7通过泥浆的摩擦从锚杆1管壁脱落,提拉锚杆1后,提拉后的外翻爪5呈倒刺状增加抗拔力。

所述外翻爪5在提拉后,其外翻的角度呈30°-45°设置,内弯钩6紧贴锚杆1管壁内侧。一般来讲,只要满足外翻爪5与管壁之间呈锐角,就可以实现抗拔力增加的目的。

实施例二:

锚杆1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孔眼4,即至少一组扩体爪。根据需要,可以定制有一段锚杆1上有多组扩体爪的类型,供不同施工情况选择。

所述扩体爪采用刚性金属丝弯折构成,其中内弯钩6长度短于外翻爪5长度。由于锚杆1管壁较细,所以内弯钩6的长度小于锚杆1管壁直径,由于扩体爪抗拔力大小主要依靠外翻爪5,因此外翻爪5要长于内弯钩6。外翻爪5的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在满足施工抗拔力的情况下,适当选择外翻爪5的长度可以适当缩减成本。

所述孔眼4的直径大于扩体爪的直径,且孔眼4的直径小于内弯钩6长度。由于扩体爪需要活动,因此孔眼4的直径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过小将阻碍扩体爪外翻,过大将使扩体爪脱落锚杆1。

所述紧固橡皮筋7脱落的时间根据击入锚杆1的速度有关,击入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击入速度越快,紧固橡皮筋7脱落时间越短。需要说明的是紧固橡皮筋7非常容易脱落,而在击入过程中,外翻爪5由于泥浆摩擦力呈并拢状态,所以紧固橡皮筋7的作用其实仅仅在于施工前便于扩体爪不掉落且便于运输等。

所述紧固橡皮筋7脱落后紧贴锚杆1管壁表面,不会影响到相邻外翻爪5的外翻。紧固橡皮筋7的弹性效果好,一旦脱落,在非人工参与情况下不易重新套紧同一层的外翻爪5。

所述同一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外翻爪5从紧固橡皮筋7中脱离时间是同步的。由于同一层的外翻爪5的长度一致,而且紧固橡皮筋7在泥浆中受力一致,因此脱离的时间也是同步的。

如图3(a)-图3(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锚杆1的孔眼4中放置扩体爪,将所有的外翻爪5通过紧固橡皮筋7进行紧固,将锚杆1前端的内螺纹3接上常见的锚头,然后通过人工将锚杆1击入地面,在击入过程中,紧固橡皮筋7通过泥浆的摩擦力脱离锚杆1管壁,外翻爪5与紧固橡皮筋7分离,但是由于外翻爪5由于泥浆摩擦力呈并拢状态,此时不会影响施工;当击入时机达到时,停止击入锚杆1,同时略微上提锚杆1,外翻爪 5在提拉作用下开始外翻呈倒刺状,增加抗拔力。通过反复多次的提拉和击入,外翻爪5可以紧紧抓牢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简易扩体式边坡锚杆,生产和制作难度低,施工过程简单有效,非常适合需要人工参与击入的边坡场合,深受市场欢迎;结构简单,运输方便,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