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16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池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池结构。



背景技术:

水池的建设是水处理构筑物中重要的工程,作为一种特种结构,其规模和容量日益增大,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工艺使用要求,部分水池会有中间层,以作斜协管或填料的支撑构件。中间层常规设计仅作为斜管或填料支撑,而没有与池壁整体连接,或采用普通梁与池壁连接。若此类带有中间层的水池,中间层不与池壁整体受力考虑,水池常为敞口形式,因而池壁多为悬臂结构,致使池壁很厚,配筋很大才能满足强度和裂缝要求,若中间层设普通梁与池壁连接整体计算设计,因池壁内水侧向压力较大,普通梁受轴向力很大,且耐久性计算验算抗裂度时,钢材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池结构,其能够让水池的中间层与水池稳定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池结构,包括有水池,所述水池的池壁包括有水池壁板,所述水池壁板底端向外延伸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抵触水池壁板的水池扶壁,所述水池的中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由若干托梁组成,所述托梁的两端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均连接,所述托梁为预应力梁。

通过上述方案,水池包括有水池壁板,水池壁板围绕成水池,水池扶壁设置在水池壁板外侧,用于支撑水池壁板,托梁同时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连接,即托梁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一体,且托梁为预应力梁,当水池内有水时,水池内的水会给水池壁板一个侧向水压力,会使水池壁板与底板连接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弯矩,这个弯矩会经由水池壁板传递到水池扶壁上,会使得水池扶壁与底板连接的位置承受较大的力,从而会产生弯矩,而由于托梁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均连接,则托梁会给予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一个水平的拉力,可以有效的减小水池对水池壁板和水池扶壁的侧向水压力,进而减小了侧向水压力对水池扶壁传给水池壁板的边缘弯矩,同时由于池壁水平侧向压力较大,导致与水池壁板和水池扶壁相连的托梁往往会承受较大的拉应力,且此层托梁不仅受轴向力还承担填料的竖向压力,因此把托梁设为预应力梁,可以使其承受较大的拉应力,又能够使其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从而让中间层较稳定的结合到水池上。

进一步的,所述托梁包括有托梁一和托梁二,所述托梁一和托梁二相互垂直交错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托梁一和托梁二均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连接,托梁一和托梁二相互垂直交错设置,可以使托梁一和托梁二分别承受不同方向上的拉力,从而让中间层较稳定的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连接,进而较稳定的与水池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托梁一和托梁二内设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通过上述方案,在托梁一和托梁二内设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一方面可以提高托梁一和托梁二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让托梁一和托梁二承受更大的拉应力,从而较稳定的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均设有锚具,所述锚具设置在水池扶壁远离水池壁板的一端。

通过上述方案,锚具可以让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与水池扶壁和水池壁板较稳定的连接,同时可以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限位,当水池壁板和水池扶壁承受侧向水压力的时候,锚具可以牵引着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能够配合托梁承受一定的拉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水池扶壁呈直角梯形,所述水池扶壁的斜边远离水池壁板设置,且所述水池扶壁的下底靠近底板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侧向水压力会对水池壁板造成较大的挤压力,会使水池壁板靠近底板的位置产生较大的弯矩,把水池扶壁设为直角梯形,且让水池扶壁的下底与底板连接,当水池壁板产生弯矩时,直角梯形的水池扶壁能够支撑水池壁板,从而阻碍水池壁板产生较大的弯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预应力梁与水池壁板和水池扶壁的连接,可以让中间层较稳定的与水池结合;

2、通过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设置,可以提高预应力梁的拉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托梁一和托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池;2、水池壁板;21、底板;3、水池扶壁;4、中间层;41、托梁一;42、托梁二;5、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51、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水池结构,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有水池1,水池1的池壁包括有水池壁板2,水池壁板2围绕成水池1。

如图2和3所示,由于水池1内装水时,水会对水池壁板2一个侧向水压力,水池壁板2靠近底部的位置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在水池壁板2底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底板21,同时在底板21上设有用于支撑水池壁板2的水池扶壁3,让水池壁板2能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如图3所示,水池扶壁3呈直角梯形,且水池扶壁3的斜边远离水池壁板2设置,另外水池扶壁3的下底与底板21连接,这样设置,直角梯形状的水池扶壁3的直角边就与水池壁板2抵触,当水池壁板2产生弯矩时,水池扶壁3会支撑着水池壁板2,阻碍水池壁板2产生弯矩,从而让水池壁板2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从而让水池1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如图1和2所示,在水池1中间设有中间层4,以作斜协管或填料的支撑构件,中间层4由若干托梁组成,托梁包括有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均为预应力梁,且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相互垂直交错设置,且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均与水池壁板2和水池扶壁3连接。

如图2和3所示,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与水池扶壁3和水池壁板2受力过程:当水池壁板2和水池扶壁3受到侧向水压力时,水池扶壁3和水池壁板2都会产生弯矩,而由于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均水池壁板2和水池扶壁3连接,则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会给予水池扶壁3和水池壁板2一个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可以有效的减小水池1对水池壁板2和水池扶壁3的侧向水压力,进而减小了侧向水压力对水池扶壁3和水池壁板2的弯矩,同时由于水池壁板2和水池扶壁3受到的水平侧向压力较大,导致与水池壁板2和水池扶壁3相连的托梁往往会承受较大的拉应力,且此层托梁不仅受轴向力还承担填料的竖向压力,因此把托梁设为预应力梁,可以使其承受较大的拉应力,又能够使其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从而让中间层4较稳定的结合到水池1上。

如图3所示,在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内均设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5,无粘结预应力的两端均延伸至水池扶壁3处,且在无粘结预应力的两端均设有锚具51,同时锚具51设置在水池扶壁3远离水池壁板2的一侧,当水池扶壁3受到侧向水压力时,锚具51可以牵引着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5对水池扶壁3提供水平拉力,从而提高托梁一41和托梁二42的拉应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