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垒砌筑的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0293阅读:2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垒砌筑的挡土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尤其是一种干垒砌筑的挡土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公路、河道治理及其它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和速度的加快,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公路或河道两侧的土坡通常会铺设挡土墙,在保证外观的情况下确保土坡上的植被可以被恢复,进而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挡土墙采用的都是单一的块型,即挡土墙是由单一形状的块体铺设形成的,为确保实现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功能,挡土墙的挡块之间通常没有间隙或者间隙相对较小,植被只能生长在砖体的穿孔上,绿化面积相对较小。

此外,现有干垒砌筑的挡土墙所使用的砖块的上下端面通常为平面,在进行干垒砌筑时,上下层之间的砖块需要人工对正,施工效率相对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干垒砌筑的挡土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化面积相对较大的干垒砌筑的挡土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垒砌筑的挡土墙,包括多个沿坡面逐层铺设的干垒层,所述干垒层包括下层单元和层叠在所述下层单元上的上层单元,所述下层单元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下砖体,所述上层单元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上砖体,所述下砖体和所述上砖体的水平截面都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所述下砖体的 水平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上砖体的水平截面的面积;

所述下砖体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对应的位置为下尖部,上砖体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对应的位置为上尖部;

同一所述上层单元上各所述上尖部的朝向相同,同一所述下层单元上的各所述下尖部依次交替位于对应的所述上尖部正下方和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上砖体之间的连接位置的正下方,各所述干垒层上的所述上砖体相互对应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干垒层上的所述上尖部相向布置或相背布置,间隔有一个所述干垒层的两个所述干垒层上的所述上尖部的朝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砖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条,所述下砖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条配合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砖体和所述下砖体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穿孔,且所述上砖体和所述下砖体上还分别开设有用于干垒砌筑的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砖体的各侧壁上分别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砖体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侧面为凸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砖体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梯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梯形槽的槽底为凸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砖体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对应的侧壁以及所述梯形槽的侧壁和底壁上分别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穿孔的深度方向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挡土墙通过下砖块来连接上砖块并对上砖块形成支撑,同时可在两个干垒层之间形成多孔洞,在确保实现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的增大了挡土墙的绿化面积,绿化面积相对较大。

2、通过设置定位条和定位槽,使得铺设时相邻两层之间的砖体可以实 现快速定位,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垒砌筑的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垒砌筑的挡土墙的下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垒砌筑的挡土墙的上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干垒层; 11-下层单元;

12-上层单元; 20-下砖体;

21-穿孔; 22-安装孔;

23-下尖部; 24-定位槽;

25-通槽; 30-上砖体;

31-上尖部; 32-定位条;

33-梯形槽; 40-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干垒砌筑的挡土墙,包括多个沿坡面逐层铺设的干垒层10,干垒层10可以呈直线布置,也可以呈曲线布置,具体的布置方式取决于破面的实际情况。干垒层10包括下层单元11和层叠在下层单元11上的上层单元12,这种双层的干垒层10的结构刻有有效提高干垒层10的重量,进而提升挡土效果。

下层单元11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下砖体20,上层单元12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上砖体30,即下层单元11和上层单元12分别通过下砖体20和上砖体30拼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下砖体20或上砖体30之间可以相互抵顶,也可以留有间隙。

下砖体20和上砖体30的水平截面都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此处的水平截面是指相应的砖体的上端面朝上时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类似的,下文中 砖体的上端指的是砖体使用时朝向上的一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为砖体的下端。下砖体20的水平截面的面积小于上砖体30的水平截面的面积,且上砖体30和下砖体20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穿孔21,当然,上砖体30和下砖体20上还分别开设有用于干垒砌筑的安装孔22,安装孔22同样上下贯通,通过将混凝土销同时穿插在对应,上砖体30和下砖体20的安装孔22上实现下砖体20的安装孔22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下层单元11和上层单元12之间的连接以及相邻两个干垒层之间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砖体30上的安装孔22有多个,分别布置在靠近上砖体20的侧壁的位置处,下砖体20上的安装孔22同样有四个,其中两个安装孔22布置在靠近下砖体2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对应的位置处,另外两个安装孔22分别位于靠近下砖体2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对应的位置处。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以下砖体2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对应的位置为下尖部23,以上砖体3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对应的位置为上尖部31,即下砖体20上有两个安装孔22位于下尖部23上。

同一上层单元12上各上尖部31的朝向相同,即同一上层单元12上的各上尖部31都朝向同一相邻的干垒层10方向。同一下层单元11上的各下尖部23依次交替位于对应的上尖部31的正下方和对应的两个相邻的上砖体30之间的连接位置的正下方,且同一下层单元11上相邻两个下砖体20的下尖部23的朝向相反,即分别朝向不同的两个相邻的干垒层10方向。位于对应的上尖部31的正下方的下砖体20可以对上砖体30的上尖部31形成支撑,而位于两个相邻的上砖体30之间的连接位置的正下方的下砖体20则对相邻两个上砖体30连接位置的边角进行支撑,进而确保上砖体30连接稳定。当然,每个上砖体30的三个边角位置分别的对应的下砖体20通过混凝土销进行连接。

各干垒层10上的上砖体30相互对应布置,且相邻两个干垒层10上的上尖部31相向布置或相背布置,间隔有一个干垒层10的两个干垒层10上 的上尖部31的朝向相同,这样,在每两层干垒层10之间可形成多个孔洞40,绿化面积相对较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砖体3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条32,下砖体20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定位条32配合的定位槽24。这样铺设时相邻两层之间的砖体可以实现快速定位,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砖体3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梯形槽33,这样有助于增加植被生长空间,梯形槽33的槽底最好为凸弧面,立体感较好,且可确保上砖体30上具有足够的空间开设穿孔21,同样的,下砖体2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侧面也最好为凸弧面。

优选的,下砖体20的各侧壁上分别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槽25,上砖体30与其水平截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对应的侧壁以及梯形槽33的侧壁和底壁上也分别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槽25,通槽25的长度方向与穿孔21的深度方向相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在下砖体20或上砖体30上设置其他结构特征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