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变形缝施工用端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2939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变形缝施工用端模板。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管线公共隧道,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在该隧道内,将原来分开铺设的燃气管、雨水管、污水管以及高压电线等集中铺设、并行不悖,都纳入综合管廊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管线的维修、扩容造成的“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的问题,对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大及建设的发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逐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

在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中,变形缝为施工的重点以及难点。综合管廊变形缝宽度为三公分,采用可拆卸式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但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较软且极易折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被挤压变形,甚至破碎直接现浇到混凝土内而无法预留变形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部分工地违反使用要求采用木模板代替聚苯乙烯泡沫板浇筑到混凝土中,造成木模板无法从浇筑后的变形缝中取出,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拆取容易,有利于提高变形缝的施工质量的综合管廊变形缝施工用端模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综合管廊变形缝施工用端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矩形的基板以及包裹在所述基板上的聚氨酯橡胶层,所述基板的宽度大于待施工变形缝所在墙体的厚度;所述基板与所述聚氨酯橡胶层的总厚度与综合管廊变形缝的宽度相一致。

采用上述结构,在基板上包裹聚氨酯橡胶层,由于聚氨酯橡胶具有硬度高,强度好的特性,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在混凝土的挤压下损坏,而基板与聚氨酯橡胶层的总厚度与综合管廊变形缝的宽度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高变形缝的成形质量。由于基板的宽度大于待施工变形缝所在墙体的厚度,使得基板始终有一部分位于墙体外,便于施工结束后,将模板从变形缝中抽出。同时,聚氨酯橡胶还具有高弹性、高耐磨性以及耐撕裂等优点,这样,在抽出过程中,聚氨酯橡胶层会发生变形,从而容易与混凝土层脱离,易于抽出。上述端模板的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拆取容易,有利于提高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宽度方向一侧的聚氨酯橡胶层上具有与止水带的中间突起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使所述凹槽能够从止水带的端部向中部滑动卡接在止水带上。

由于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将止水带固定好,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聚氨酯橡胶层上的凹槽,可以将聚氨酯橡胶层快速的连接在止水带上,从而利用止水带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从而简化了端模板的定位。凹槽可以沿止水带长度方向滑动,使得端模板的施工操作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长度为500mm~1000mm,且长度方向一侧的中部具有贯通基板和聚氨酯橡胶层设置的通孔。

由于综合管廊是深埋在地下,在放坡开挖施工过程中,预留施工宽度一般为50-60cm宽,而综合管廊变形缝通常较长,若采用一个整体的端模板,会使得模板安装无法展开,丧失可行性。另外,混凝土凝固之后,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不便于将模板从变形缝中抽出。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单块面积较小的端模板,并在端模板的端部设置通孔,这样,可以利用长螺杆将小块的端模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既能够满足变形缝施工的需求,又可以在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螺栓,将小块的端模板从变形缝中抽出,由于小块的端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拆除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厚度方向一侧上密布有贯通设置的减重孔。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的减重孔,既可以减轻端模板的重量,便于安装操作。同时,由于基板上密布有减重孔,使得包裹在基板上的聚氨酯橡胶层能够渗透填充到减重孔中,从而增强聚氨酯橡胶层与基板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利于提高端模板的重复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减重孔的直径为5~10mm,相邻两个减重孔的间距为3~5mm。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单位面积上布置更多的减重孔,使得聚氨酯橡胶层与基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进一步增加二者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采用铝合金制作基板,既能够保证端模板的整体强度,有可以减轻端模板的重量,便于施工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重量较轻,使用寿命较长,拆取容易,有利于提高变形缝的施工质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综合管廊变形缝施工用端模板,包括整体呈矩形的基板1以及包裹在所述基板1上的聚氨酯橡胶层2,所述基板1的宽度大于待施工变形缝所在墙体的厚度;所述基板1与所述聚氨酯橡胶层2的总厚度与综合管廊变形缝的宽度相一致。

采用上述结构,在基板上包裹聚氨酯橡胶层,由于聚氨酯橡胶具有硬度高,强度好的特性,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在混凝土的挤压下损坏,而基板与聚氨酯橡胶层的总厚度与综合管廊变形缝的宽度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提高变形缝的成形质量。由于基板的宽度大于待施工变形缝所在墙体的厚度,使得基板始终有一部分位于墙体外,便于施工结束后,将模板从变形缝中抽出。同时,聚氨酯橡胶还具有高弹性、高耐磨性以及耐撕裂等优点,这样,在抽出过程中,聚氨酯橡胶层会发生变形,从而容易与混凝土层脱离,易于抽出。上述端模板的结构简单,施工操作方便,拆取容易,有利于提高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实施时,所述基板1宽度方向一侧的聚氨酯橡胶层2上具有与止水带的中间突起部相配合的凹槽3,所述凹槽3沿所述基板1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使所述凹槽3能够从止水带的端部向中部滑动卡接在止水带上。

由于在变形缝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将止水带固定好,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聚氨酯橡胶层上的凹槽,可以将聚氨酯橡胶层快速的连接在止水带上,从而利用止水带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从而简化了端模板的定位。凹槽可以沿止水带长度方向滑动,使得端模板的施工操作更加的方便。

实施时,所述基板1的长度为500mm~1000mm,且长度方向一侧的中部具有贯通基板和聚氨酯橡胶层设置的通孔。

由于综合管廊是深埋在地下,在放坡开挖施工过程中,预留施工宽度一般为50-60cm宽,而综合管廊变形缝通常较长,若采用一个整体的端模板,会使得模板安装无法展开,丧失可行性。另外,混凝土凝固之后,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不便于将模板从变形缝中抽出。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单块面积较小的端模板,并在端模板的端部设置通孔,这样,可以利用长螺栓将小块的端模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既能够满足变形缝施工的需求,又可以在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螺栓,将小块的端模板从变形缝中抽出,由于小块的端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拆除更加的方便。

实施时,所述基板1厚度方向一侧上密布有贯通设置的减重孔。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的减重孔,既可以减轻端模板的重量,便于安装操作。同时,由于基板上密布有减重孔,使得包裹在基板上的聚氨酯橡胶层能够渗透填充到减重孔中,从而增强聚氨酯橡胶层与基板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利于提高端模板的重复使用寿命。

实施时,所述减重孔的直径为5~10mm,相邻两个减重孔的间距为3~5mm。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单位面积上布置更多的减重孔,使得聚氨酯橡胶层与基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进一步增加二者的结合强度。

实施时,所述基板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采用铝合金制作基板,既能够保证端模板的整体强度,有可以减轻端模板的重量,便于施工操作。

具体操作时:先在凹槽内涂抹润滑油,在端模板的两侧均匀涂刷脱模粉,先将凹槽由止水带的一端对准止水带的中间突起部,沿止水带长度方向滑动卡接在止水带的中间突起部上,在用长螺杆从基板端部的通孔中穿过,再用蝶形螺母和垫片紧固一端,从另一端抓住螺杆向外拉,使另一端的模板向内部移动,然后拧开蝶形螺母和垫片,在安装第二块模板,又从新安装蝶形螺母和垫片,从另一端抓住螺杆向外拉,使另一端的模板向内部移动,然后拧开蝶形螺母和垫片,接着安装第三块模板,反复操作直到所有的端模板全部卡接在止水带上后,在两端并用蝶形螺母和垫片紧固,将所有的端模板固定成一个整体,最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除一端的蝶形螺母,在从拆除的一端抓住螺杆向外拉将端模块从变形缝中抽出,抽出一块拆除一块,直到全部抽出即可,最后把聚苯乙烯泡沫板放入变形缝中填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