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梁场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12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梁场的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梁场是生产桥梁预制混凝土简支架的场所,在场地内生产完简支架后用运梁机和架梁机运输架设到桥墩上。在生产简支架之前需要将场地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梁场内设有排水系统的明渠,雨水通过明渠汇流,再通过管道排放到附近沟渠。

明渠汇流的雨水夹带梁场的泥沙,通过直接排至沟渠内,造成水土污染。在梁场施工中,浇筑混凝土需要大量的水,目前,浇筑大部分使用地下水,而雨水未被收集利用,水资源在无形中被浪费,尤其是地下水干涸的地区,地下井取水成本高,增加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梁场的雨水收集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土资源污染、水资源浪费、取水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梁场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梁场的明渠,还包括进水管,设置在明渠出口、用于雨水汇集的沉砂池,通过进水管与沉砂池连通、用于收集和存储雨水的集水井,设置在进水管内的过滤网,设置在集水井底部、用于汇集淤泥的集沙井,以及混泥土搅拌取水系统;所述混泥土搅拌取水系统包括安装在集水井内、用于监测水位高度的液位计,安装在集沙井底部的排污泵,以及安装在集水井内的取水泵。

具体地,所述沉砂池侧壁底部设置排沙管,其中,排沙管出口端设置与其匹配的排沙阀。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上部侧壁设置有雨水溢出的溢流管。

再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侧壁设置有进出集水井清理淤泥的爬梯(13)。

更进一步地,所述明渠出口处设置一道拦污栅(14)。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沉砂池和集水井四周边缘设置高110cm的围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明渠将雨水汇集,汇集后的雨水流入沉砂池内进行沉淀,通过过滤进入集水井存储,最后通过水泵取水循环使用。通过该雨水收集系统,可实现雨水收集充分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该雨水收集系统具有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施工污染、节约施工成本等优点,在桥梁施工领域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梁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明渠,2-进水管,3-沉砂池,4-集水井,5-过滤网,6-排沙管,7-排沙阀,8-集沙井,9-溢流管,10-液位计,11-排污泵,12-取水泵,13-爬梯,14-拦污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梁场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梁场的明渠1,进水管2,设置在明渠1出口、用于雨水汇集的沉砂池3,通过进水管2与沉砂池3连通、用于收集和存储雨水的集水井4,设置在进水管2内的过滤网5,以及安装在集水井4内的混泥土搅拌取水系统。

该系统中的沉砂池3侧壁底部设置排沙管6,排沙管6出口端设置与其匹配的排沙阀7。沉砂池3清淤时,开启排沙阀7,将沉砂池3内水排尽,便可进行清淤工作。其中,进水管2安装位置高于排沙管6的位置,沉砂池3内的雨水通过沉淀后溢入集水井4,可减少水中含沙量。在明渠1出口处设有一道拦污栅14,可有效的拦截漂浮物。

该系统中集水井4底部设置有汇集淤泥的集沙井8,集水井4的上部侧壁设置有雨水溢出的溢流管9,当集水井内水位高出溢流管9时,集水井内的水溢出。集水井4侧壁设置有进出集水井4清理淤泥的爬梯13。

该统中的混泥土搅拌取水系统包括安装在集水井4内、用于监测水位高度的液位计10,安装在集沙井8底部的排污泵11,以及安装在集水井4内的取水泵12。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沉砂池3和集水井4四周边缘设置高110cm的围栏。

雨水收集系统中的集水井可作为地下水暂存场所,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集水井存储地下水,解决施工用水量大,地下水短时间无法满足带来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