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沟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121阅读:1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沟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排水沟盖板。



背景技术:

排水沟指的是边沟、截水沟、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排水沟根据其修建的位置可以分为明沟和暗沟,在广阔的田野里一般采用明沟方式,而在城市、公路隧道、引水渠、部分公路两边等采用暗沟方式。

为了暗沟的疏通和维护方便,目前采用单层较薄的混凝土板作为排水沟盖板,将这排水沟盖板放置在排水沟上,但是在发生洪涝的时候,排水沟中流过的水就容易将排水沟盖板顶起,使排水沟盖板落入到排水沟中,人们走在路边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沟盖板,通过连接杆对本排水沟盖板支撑,不易被水顶起,达到不易发生意外事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水沟盖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朝向排水沟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两侧铰接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排水沟的内壁抵触设置,所述的连接杆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板体放置在路边,支撑杆置于排水沟中,通过重力的作用使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排水沟的内壁抵触,使连接杆倾斜设置,当排水沟的水流动并对板体施加向上的压力时,连接杆沿着铰接处产生翻转的趋势,从而能够增加连接杆与排水沟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支撑杆和板体能够放置稳定,不易被水顶起,从而让人们行走在路边时,不易发生意外事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均铰接有用于与排水沟的内壁抵触的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朝向排水沟的一侧开设有防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的设置,能够增加与排水沟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摩擦力,同时,通过防滑凹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定位板与排水沟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板体不易被水顶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上开设有引水槽,所述的引水槽置于板体与所述连接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沿着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水可以从引水槽中穿过,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水对支撑杆产生的冲力,不易发生折断,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水槽包括入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的出水端置于入水端与板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由入水端进入到引水槽中,继而从出水端导出,能够对引水槽的内壁施加往远离板体方向的下压力,进一步能够使板体放置稳定,不易被水顶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杆包括锁紧件以及相互滑动连接的内杆和套管,所述的套管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的内杆与所述定位板铰接,所述内杆通过所述锁紧件与套管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杆沿着套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再通过锁紧件将内杆固定,能够使连接杆适应多种不同宽度的排水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板体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沿着排水沟的长度方向流动,能够使一部分水从通水槽穿过板体,减小对板体施加的压力,使得板体更为不易被水顶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板体背对支撑杆的一侧固定有多个防滑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行走在防滑凸块上时,能够增加摩擦力,使人们不易滑倒,从而进一步不易发生意外事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板呈流线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经过定位板时,不易对定位板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定位板与排水沟的内壁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发生洪涝时,水沿着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移动,水对板体产生上压力,连接杆沿着铰接处产生翻转的趋势,增加定位板与排水沟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板体不易被水顶起,从而不易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方向视图。

附图标记:1、板体;11、通水槽;12、防滑凸块;2、支撑杆;21、引水槽;211、入水端;212、出水端;3、连接杆;31、内杆;32、套管;33、锁紧件;4、定位板;41、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排水沟盖板,包括板体1,板体1呈长方体设置,放置在地面上。在板体1上开设有多个通水槽11,通水槽11呈长条状并且这些通水槽11沿着板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在板体1背对地面的一侧固定有多个防滑凸块12,防滑凸块12的横截面呈长方形设置。这些防滑凸块12沿着板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板体1背对防滑凸块12的一侧固定有一个支撑杆2,支撑杆2呈长方体设置,支撑杆2与板体1垂直设置。在支撑杆2的中部开设有一个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引水槽21,引水槽21将支撑杆2贯穿。该引水槽21包括入水端211和出水端212。出水端212置于入水端211与板体1之间。在水经过引水槽21时,水对引水槽21的内壁施加压力,该压力能够产生远离板体1方向的分力。

在支撑杆2远离板体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杆3,这两个连接杆3分别置于支撑杆2的两侧。连接杆3包括内杆31、套管32以及锁紧件33。内杆31呈圆柱形设置,套管32呈圆筒状,锁紧件33为螺栓。将内杆31穿设于套管32中,并与套管32滑动连接。将套管32远离内杆31的一端与上述支撑杆2铰接设置。在套管32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将锁紧件33穿过该螺纹孔后与内杆31的外壁抵触,产生的摩擦力将内杆31定位。

在内杆31远离套管32的一端铰接有定位板4,定位板4呈流线型。定位板4背对内杆3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防滑凹槽41,这些防滑凹槽41沿着定位板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定位板4开设有防滑凹槽41的一侧与排水沟的内壁抵触。

综上所述,当发生洪涝时,水沿着排水沟的长度方向流动,随着水的流量的增加,水对板体1朝向支撑杆2的一侧施加上压力,一部分水从通水槽11溢出,减小了对板体1施加的上压力,不易使板体1被水顶起;同时,水经过引水槽21时,水对引水槽21的内壁施加远离板体1方向的分力,进一步使板体1不易被水顶起;水对板体1施加上压力的过程中,套管32产生沿着铰接处翻转的趋势,该趋势使得定位板4增加与排水沟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板体1不易被水顶起,从而使人们行走在路边时,不易因脚踩到排水沟中而引起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