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294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成了城市开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于发展迅速的大城市。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各种公用事业的发展,城市公共管线日益增加。现在城市公共管线已逐渐放入地下,以减少因气候,人为或者自然灾害对其的破坏。城市综合管廊作为收容公共管线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而且也避免了随处开挖现象的产生。

地下综合管廊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施工方式,预制综合管廊由于其施工速度快,施工作业噪声低、现场文明,管廊质量可靠性高,抗渗及耐久性好等优点在国内管廊结构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然而,预制综合管廊结构同时也存在结构整体性差,接口多,接口出现问题的概率大等缺点。预制管廊的接头可分为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两种,但是不论哪种接头,都很少有接头形式既能够满足接头处的抗渗要求,同时又能抵御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而不出现错位或者折断现象。如纵向预应力筋张拉连接方法,作为一种刚性连接,采用预应力将节段进行连接,但是其预应力是为了对防水胶圈施加压力达到密封要求,而未在廊体内部形成预压应力,没有抵抗沉降能力,当沉降较大时,可能出现箱体折断;又如双胶圈大企口接头,作为一种柔性接头,可以适应一定程度的位移和转角,但是当位移较大会产生错位现象,而且此类接头的工作面尺寸精度要求高,接口制作难度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目前预制综合管廊结构节段连接处抗渗性能弱,抗不均匀沉降性能低,且刚性连接在连接处易发生脆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预制段、后浇段和钢板构成,其中后浇段设置在两个相邻预制段之间,预制段内部设置钢筋和预埋件,预埋件嵌入预制段,且预埋件顶面露出预制段表面,钢筋纵向伸出预制段断面,钢筋和预埋件在预制段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邻预制段纵向伸出的钢筋在后浇段内固定连接,后浇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覆盖钢板,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预制段的预埋件固定连接。

预制段在预制时需预埋预埋件,预埋件采用异型钢;预制时,纵向钢筋需从断面伸出,伸出长度大于纵向钢筋相互连接时所要求的长度;预制段断面末端采用齿状结构,以增大后浇段与预制段混凝土的粘结,若没有采用齿状结构则需对预制段断面末端进行凿毛处理。

预制段完成后需按要求的位置进行就位,就位完成后可进行纵向伸出钢筋的连接。纵向伸出钢筋连接接头可采用焊接或者套筒连接,具体需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和《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相关要求。

纵向钢筋连接完成后,可进行钢板与预埋件的连接,其中顶板外部钢板需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连接。钢板与预埋件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钢板采用普通钢板或带肋钢板,钢板需进行特殊的防腐、除锈处理,以保证其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螺栓、焊缝、钢板和加劲肋的各项参数需根据埋深,土体性能参数等因素计算确定。

待钢模板完成后即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抗渗、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预制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混凝土终凝后,即可连接顶部钢板和预埋件,形成管廊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于连接段采用后浇混凝土,使得预制综合管廊的整体性更好,并且在连接处没有预留空隙,从上到下为钢板、混凝土、钢板,有三层防漏水层,使得结构抗渗性更好;

2、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中钢板起到了混凝土模板,防水层和受力钢筋的作用,使得此种连接方式不仅施工速度快,施工方法简单,而且此种连接方式在连接部位承载能力高,不会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脆断或者错位现象,有更好的抵抗沉降的能力;

3、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中由于节段采用钢筋和钢板的连接,相较于一些柔性防水结构,对于工作面尺寸的加工精度要求有所降低,加工相对方便;

4、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中由于连接处是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不存在使用防水胶圈作为防水措施时所带来的橡胶老化现象。而且根据工程实践,混凝土和钢板经过一定处理后,能够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用于城市管廊建设,特别是管廊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者地基不均匀沉降较大的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预制段、2为后浇段、3为钢筋、4为钢筋连接接头、5为钢板、6为预埋件;

图2为实施例二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7为螺栓;

图3为实施例三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8为带肋钢板;

图4为实施例四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9为齿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预制段1、后浇段2和钢板5构成,其中后浇段2设置在两个相邻预制段1之间,预制段1内部设置钢筋3和预埋件6,预埋件6嵌入预制段1,且预埋件6顶面露出预制段1表面,钢筋3纵向伸出预制段1断面,钢筋3和预埋件6在预制段1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邻预制段1纵向伸出的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后浇段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覆盖钢板5,钢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预制段1的预埋件6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接头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套筒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钢板5与预埋件6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栓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预埋件6为异型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异型钢为π型钢、槽型钢或角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钢板5为普通钢板或带肋钢板。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预制段1与后浇段2混凝土接触面做成齿状结构。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预制段1与后浇段2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后浇段2采用后浇混凝土填充。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预制段1、后浇段2和钢板5构成,其中后浇段2设置在两个相邻预制段1之间,预制段1内部设置钢筋3和预埋件6,预埋件6嵌入预制段1,且预埋件6顶面露出预制段1表面,钢筋3纵向伸出预制段1断面,钢筋3和预埋件6在预制段1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邻预制段1纵向伸出的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后浇段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覆盖钢板5,钢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预制段1的预埋件6固定连接。

其中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钢板5与预埋件6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预埋件为π型钢;所述钢板5为普通钢板;预制段1与后浇段2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后浇段2采用后浇混凝土填充。

本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预制段1、后浇段2和钢板5构成,其中后浇段2设置在两个相邻预制段1之间,预制段1内部设置钢筋3和预埋件6,预埋件6嵌入预制段1,且预埋件6顶面露出预制段1表面,钢筋3纵向伸出预制段1断面,钢筋3和预埋件6在预制段1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邻预制段1纵向伸出的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后浇段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覆盖钢板5,钢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预制段1的预埋件6固定连接。

其中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钢板5与预埋件6的固定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预埋件为π型钢;所述钢板5为普通钢板;预制段1与后浇段2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后浇段2采用后浇混凝土填充。

本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预制段1、后浇段2和钢板5构成,其中后浇段2设置在两个相邻预制段1之间,预制段1内部设置钢筋3和预埋件6,预埋件6嵌入预制段1,且预埋件6顶面露出预制段1表面,钢筋3纵向伸出预制段1断面,钢筋3和预埋件6在预制段1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邻预制段1纵向伸出的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后浇段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覆盖钢板5,钢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预制段1的预埋件6固定连接。

其中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钢板5与预埋件6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预埋件为π型钢;所述钢板5为带肋钢板;预制段1与后浇段2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后浇段2采用后浇混凝土填充。

本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混凝土连接结构由预制段1、后浇段2和钢板5构成,其中后浇段2设置在两个相邻预制段1之间,预制段1内部设置钢筋3和预埋件6,预埋件6嵌入预制段1,且预埋件6顶面露出预制段1表面,钢筋3纵向伸出预制段1断面,钢筋3和预埋件6在预制段1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邻预制段1纵向伸出的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后浇段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覆盖钢板5,钢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预制段1的预埋件6固定连接。

其中钢筋3在后浇段2内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钢板5与预埋件6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预埋件为π型钢;所述钢板5为带肋钢板;预制段1与后浇段2混凝土接触面做成齿状结构;后浇段2采用后浇混凝土填充。

本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连接结构一方面保留预制结构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性高等优点,另一方面在连接处有良好的抗渗性,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性能,此外钢板在连接段起着模板、防水层和受力筋的三重作用,使得连接处的承载能力高,不会因沉降差产生脆断。该连接结构可广泛适用于预制综合管廊节段连接中,特别适用于管廊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者地基情况较差的环境中。

与其它预制管廊连接结构相比,由于连接段是采用后浇混凝土进行连接,其整体性能、抗渗性能都很好,表面上与现浇混凝土没有差异,在保留了预制方法的优点的同时继承了现浇方法的优点;此外由于钢筋连接和钢板的存在,此种方法在连接处受力性能更好,承载力更高,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抵抗能力更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