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9392阅读:1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工程用地钻,特别是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



背景技术:

地钻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工具,常用的地钻结构如图1所示,由钻杆1、拉环2、螺旋叶片3焊接而成,使用时竖直钻入地下,拉环露出地面用于锚固拉线。然而,按照规范要求,作用于拉环的拉线对地角一般不大于45°,故在拉线收紧的过程中,地钻同时承受拉线水分分力与垂直分力,地钻会向受力侧偏移,由于钻杆直径较小,钻杆上部常被拉弯,导致旋出困难,使用后需矫直,降低了钻杆强度,增加了安全隐患。为此,有人提出在地钻受力侧增配一块挡板以抵消水平拉力、防止钻杆弯曲,但并没有解决钻杆同时承受两方向力的难题,只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水平拉力,特别是在河网地形中,挡板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地钻抗拔力受地质影响很大,而常用地钻长度固定,不同地质下抗拔力差别巨大,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解决地钻受力问题,保证钻杆强度、提高操作方便性和可靠性的组合式地钻锚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包括有钻杆,钻杆尾端部安装有螺旋叶片,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三连杆和压板,三连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直角处设置有能够连接锚固拉线的通孔;压板共有两块,每块均包括有底板、横向三角架和纵向三角架,两种三角架均为直角三角形构造,且均以底板作为其中一直角边,另一直角边垂直于底板,横向三角架和纵向三角架的三角平面均垂直于底板,且横向三角架的三角平面垂直于纵向三角架的三角平面;两块底板纵向并排分布,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此时两块底板上的两个纵向三角架镜像对称并呈纵向一字分布;而两个横向三角架则呈平行分布;两纵向三角架垂直于底板的直角边上端部均具有连接构件,分别与三连杆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端铰接;两底板靠近纵向三角架的一侧边与钻杆上端部固定连接。

这样,压板上的底板、横向三角架和纵向三角架便构成了空间立体架构。三连杆用于连接锚固拉线,而纵向三角架则用于连接三连杆,二者均采用稳定的直角三角形平面构造,三连杆所长三角平面能够以其斜边为支点,绕纵向三角架旋转,而横向三角架则为纵向三角架提供支撑,支撑在三连杆的受力方向上。而底板则是提供足够的触地面积,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抵消三连杆和纵向三角架所受的水平拉力。这样的受力能够均摊到压板上的各个部件,解决了地钻的受力问题,确保了钻杆的强度,从而提高操作方便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还包括有挡板,由两节竖向直板组成,每节直板上安装有套圈,竖向直板与钻杆平行,并与压板的底板固定连接,同时套圈环套着钻杆而与钻杆连接。

两节竖向直板包括上直板和下直板,二者固定连接,其中下直板的下端为刀刃式构造。

使用时,先让套圈套在旋入的钻杆上,安装时,先打入下直板,再打入上直板。挡板主要应用于沼泽、河网等地质,防止地钻因压板摩擦力不足造成的受力侧偏移。

所述钻杆包括有地钻入土节和地钻接续节,地钻入土节的上端头和地钻接续节的下端头各焊接有一个对接头,两对接头截面构造相同,并通过一种接续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接续结构包括有传动套筒和接续套管,传动套筒套接地钻入土节的上端头和地钻接续节的下端头的对接头,此时两对接头在传动套筒中对顶触接;传动套筒套嵌在接续套管中,接续套管的截面与钻杆一致。

使用时,选择适合长度的地钻入土节,然后将地钻入土节和地钻接续节分别接入套接好的接续结构中,完成紧固连接,然后便可钻地。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套的特殊接续结构,能够确保钻杆的强度,同时,还可以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地钻入土节和地钻接续节进行接续,从而满足多种地质的需求。另外,所述可接续地钻抗弯强度高,具有钻进快速、接续可靠,装拆方便、上拔力大、适用性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为:

在地钻接续节的上端焊接有一个接头,该接头与地钻入土节的上端头和地钻接续节的下端头的对接头均采用正六边形截面的柱形构造。

在地钻接续节的上端设置正六边形的接头,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地钻钻入地,需要配合专用的地钻扳手,即中间为内接正六边形通孔的扳手,可提高钻地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创新设计压板用于抵消拉力水平分力,让地钻仅承受垂直拉力,有效防止地钻偏移与变形;而挡板主要用于地面摩擦力小的工况,提高本发明的适用性,解决了地钻的受力问题,确保了钻杆的强度,从而提高操作方便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常用地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地钻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地钻锚桩中三连杆的结构示意图,本附图的左视图参见附图1中对应的三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地钻锚桩中压板的纵向结构示意图,本附图的左视图参照附图1中对应的横向三角架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地钻锚桩中压板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地钻锚桩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本附图的右视图参照附图1中对应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2,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包括有钻杆1、三连杆4和压板5,钻杆尾端部安装有螺旋叶片3。结合附图3,三连杆4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直角处设置有能够连接锚固拉线的通孔41;斜边的两端部则设置有铰接连接部42。

参照附图4和附图5,压板5共有两块,均为1m×1m大小,使用时用螺栓连成整体。每块均包括有底板51、横向三角架52(见附图4)和纵向三角架53(见附图1),两种三角架均为直角三角形构造,其垂直于底板51的直角边为一种方形柱杆;横向三角架52和纵向三角架53的三角平面均垂直于底板51,且横向三角架52的三角平面垂直于纵向三角架53的三角平面;由此底板51、横向三角架52和纵向三角架53构成了一种空间上的立面结构,两块底板51上的两个纵向三角架53镜像对称并呈纵向一字分布(见附图4);而两个横向三角架52则呈平行分布。附图5中,虚框A为纵向三角架53所在位置,虚框B为横向三角架52所在位置。底板51上与横向三角架52同向的一端设置有与钻杆1连接的固定构件54,压板与钻杆的连接采用限位螺杆与活动压块,避免因钻杆旋入位置偏差造成的连接困难。

两纵向三角架53垂直于底板51的直角边上端部均具有连接构件55,分别与三连杆4上直角三角形斜边两端的铰接连接部42铰接。

针对沼泽、河网等地质,为防止地钻因压板摩擦力不足造成的受力侧偏移,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挡板6,由两节0.4m×2m大小竖向直板组成,每节直板上安装有套圈7,竖向直板与钻杆平行,并与压板的底板51固定连接,同时套圈7环套着钻杆而与钻杆连接。两节竖向直板包括上直板61和下直板62,二者固定连接,其中下直板62的下端为刀刃式构造。

所述包括有接续结构,所述钻杆包括有地钻入土节和地钻接续节。地钻入土节的地钻入土节下端头则焊接一个圆锥头,圆锥头上方为地钻螺旋叶片3,该螺旋叶片3为φ600×8的钢板火曲后焊接而成。地钻入土节的上端头焊接一个内接于φ40的正六边形对接头。

地钻接续节的上、下端头同样各焊接有一个与地钻入土节相同的、内接于φ40的正六边形对接头,地钻入土节的上端头和地钻接续节的下端头两对接头截面构造相同,并通过一种接续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接续结构包括有传动套筒和接续套管,传动套筒为内六角传动套筒,与上述的正六边形对接头适配,因此传动套筒的两端能够分别套接地钻入土节的上端头和地钻接续节的下端头的对接头,此时两对接头在传动套筒中对顶触接;传动套筒套嵌在接续套管中,接续套管用于连接地钻入土节和地钻接续节,其截面与钻杆一致,接续结构强度高,而且传动可靠,装卸方便。

使用时,钻杆的旋入和旋出选用专用地钻扳手,中间为内接于φ40的正六边形的通孔,能够适配地钻接续节的上端部上的正六边形对接头,使用时配合四根D50×4钢管扶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地钻锚桩,可应用于山地、平原、河网、沼泽等各种地质,最大设计上拔力为10t。创新设计压板用于抵消拉力水平分力,让地钻仅承受垂直拉力,有效防止地钻偏移与变形;采用特殊设计的接续组合结构,地钻可根据实际地质灵活接续以满足使用要求;配备了专用地钻扳手便于地钻旋入、旋出;而挡板主要用于地面摩擦力小的工况,提高本发明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成功应用于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线路工程第8标段的铁塔组立施工,经实地验证,上拔力达10t以上,解决了河网、沼泽地形下普通地锚难以挖埋的难题,具有钻进快速、接续可靠,装拆方便、上拔力大、适用性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