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变形缝渗漏水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8067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板变形缝渗漏水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工程中的建筑物虽然有着相应的防水层和防水措施,但是由于建筑物中施工缝、变形缝等的大量存在,再加上由于施工、环境、气候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建筑物的施工缝、变形缝处渗漏水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变形缝渗漏水现在最为严重,治理起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针对底板变形缝处渗漏水现象进行修复的结构,所述底板变形缝渗漏水修复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底板变形缝渗漏水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结构包括结构底板,所述结构底板设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下缝口处设有与变形缝垂直的背贴式止水带,所述背贴式止水带下方依次铺设有自粘卷材加强层、自粘卷材层、找平层和混凝土垫层,所述变形缝中部设置有中埋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下部通过高压注浆管灌注氰凝TPT-2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形成TPT-2灌浆固化弹性凝胶体,所述TPT-2灌浆固化弹性凝胶体上方设有聚合物砂浆第一道、遇水膨胀橡胶两道、聚合物混凝土一道、聚氨酯密封胶一道,最后用聚合物砂浆第二道封堵变形缝。

进一步的,所述灌注的氰凝TPT-2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是在剔除掉变形缝内原有的填充物后灌注的。

更进一步的,所述剔除范围为中埋式止水带以上范围,所述中埋式止水带以下范围内仍然有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20~50mm。

优选地,所述自粘卷材加强层的宽度为500~700mm。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垫层为C25混凝土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100~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结构采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遇水膨胀聚氨酯密封胶、遇水膨胀橡胶均具有吸水后膨胀、退水后收缩的性质,同时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高弹性模量,能够满足变形缝处上下沉降变形和左右伸缩变形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无渗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变形缝渗漏水修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结构底板,2-自粘卷材附加层,3-自粘卷材层,4-找平层,5-混凝土垫层,6-背贴式止水带,7-填充物(图中未示出),8-中埋式止水带,9-氰凝TPT-2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10-高压注浆管,11-TPT-2灌浆固化弹性凝胶体,12-聚合物砂浆第一道,13-遇水膨胀橡胶,14-聚合物混凝土,15-聚合物密封胶,16-聚合物砂浆第二道,20-变形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底板变形缝渗漏水修复结构,包括结构底板1,所述结构底板1设有变形缝20,所述变形缝20下缝口处设有与变形缝20垂直的背贴式止水6带,所述背贴式止水带6下方依次铺设有自粘卷材加强层2、自粘卷材层3、找平4层和混凝土垫层5,所述变形缝20中部设置有中埋式止水带8,所述变形缝20下部通过高压注浆管10灌注氰凝TPT-2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9形成TPT-2灌浆固化弹性凝胶体11,所述TPT-2灌浆固化弹性凝胶体11上方设有聚合物砂浆第一道12、遇水膨胀橡胶13两道、聚合物混凝土14一道、聚氨酯密封胶一道15,最后用聚合物砂浆第二道16封堵变形缝。

具体实施时,所述灌注的氰凝TPT-2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9是在剔除掉变形缝20内原有的填充物7后灌注的。

优选的,所述剔除范围为中埋式止水带8以上范围,所述中埋式止水带8以下范围内仍然有填充物7(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所述变形缝20的宽度为20~50mm。

优选地,所述自粘卷材加强层2的宽度为500~700mm。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垫层5为C25混凝土垫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垫层5的厚度为100~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