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250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洪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使极端气候的出现更加频繁。其中,洪水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亦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大约3/4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防洪重点的东部平原地区,如辽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以及沿江一带)、珠江三角洲等,它们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位于湖泊周围低洼地和江河两岸及入海口地区。另外,东南沿海一些山区和滨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属于洪水危险程度较大的区域。它们大多都在受洪灾影响最大的是洪泛区。我国有洪泛区近100万平方公里,全国60%以上的工农业产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铁路、公路、油田以及许多工矿企业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

当堤坝决堤时,需要及时将决堤处堵住,但是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堵住,通常的办法是将报废的公交车、卡车推入决堤处,再倒入沙袋,这种方式效率非常低。当水流较大时,放入水中的卡车和沙袋很快就会被冲走,无法起到堵漏的效果。还有的方法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解放军战士手拉手练成一排跳入水中,然后在后面放沙袋,这种方式不仅效果差,而且非常危险,常有解放军战士被水冲走的情况发生。目前,现有的方法和装置无法抵抗住堤坝决堤,并且已经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抗洪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封堵决堤溃口的装置和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该封堵装置采用弧形设计,不但有力学方面的考量,而且为原来堤坝的位置腾出了空间,方便人们在堤坝的原址进行重建;该封堵装置可现场快速安装,投放方便,抗压力,抗冲击,特别适用于大溃口跨度的溃口封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其包括:第一封堵子装置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封堵子装置、楔形对接板;通过所述楔形对接板,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且所述楔形对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弧线型结构;若干所述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形成一个弧面结构,且所述弧面结构的外侧朝向洪水水流,防止洪水水流的冲击,有效阻挡洪水。

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均包括:若干挡水板、固定齿挡水板、根基固定板;所述挡水板之间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形成一个弧线型结构,且在所述弧线形结构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根基固定板和所述固定齿挡水板;所述根基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在堤坝上,其另一侧与所述挡水板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固定齿挡水板的一侧与所述挡水板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固定齿挡水板之间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或所述固定齿挡水板之间通过所述楔形对接板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

所述挡水板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挡水板包括:长方形平板、四个插口、四个插板;所述长方形平板同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口,且在该两端的端部的延长线方向上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板;所述插板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一体成型;所述插板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之间所成的角度为5-50度。

所述挡水板的插板上装有带有弹簧的卡块,当所述插板插入所述插口时,所述卡块自动锁紧,且所述插板无法拔出。只有在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下,即将所述卡块压回,才能将所述插板拔出,解除锁紧状态。

所述挡水板可根据需要加设加强筋,用于增强所述挡水板的强度和抗冲击力。

所述固定齿挡水板包括:长方形平板、四个插口、四个插板、若干固定柱齿、长杆;所述长方形平板同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口,且在该两端的端部的延长线方向上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板;所述插板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一体成型;所述插板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之间所成的角度为5-50度;所述若干固定柱齿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长杆上,所述长杆固定在所述长方形平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呈垂直关系。所述长杆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之间设有加强筋,用于增强所述固定齿挡水板的强度和抗冲击力。

所述固定柱齿一般为3-10个。

所述楔形对接板进一步包括: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与所述第二挡水板之间是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

所述第一挡水板包括:两个插板、两个插口、长方形平板、两个楔形插口;所述长方形平板的一端设有两个所述插口,且在该端部的延长线方向上固有两个插板;其另一端设有楔形插口;所述插板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一体成型;所述插板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之间所成的角度为5-50度。

所述第二挡水板包括:两个插板、两个插口、长方形平板、楔形插板;所述长方形平板的一端设有两个所述插口,且在该端部向外延伸方向上固有两个所述插板,其另一端设有楔形插板。所述插板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一体成型;所述插板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之间所成的角度为5-50度。

所述楔形插口与所述楔形插板之间是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且所述设有插口的第一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的固定齿挡水板的插板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设有插口的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的固定齿挡水板的插板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楔形插板与所述长方形平板之间所成的角度为5-50度。

所述楔形插口在所述楔形插口挡水板的法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在其上的长度,用于在空中对接时容许的移动误差。所述楔形插板在所述第二挡水板的法线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插板在其上的长度,用于在空中对接时容许的移动误差。所述楔形插口和所述楔形插板的这种设计,有助于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在空中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

所述根基固定板包括:矩形平板、固定基板、两个插口、若干固定孔;所述矩形平板的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数量相等的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基板固定在所述矩形平板上,所述两个插口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上;所述两个插口相互对应,且二者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挡水板上的两个插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基板通过若干快速固定销固定在所述矩形平板上,所述若干快速固定销可实现快速固定和拆卸功能。

当决堤溃口较大时,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在空中,通过所述楔形对接板实现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然后放置于溃口处,再依次叠加,形成弧面结构,能有效地方洪水来袭,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抗冲击能力,组装方便,布设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弧线型结构,非常稳固,可有效抗击洪水,抗冲击能力强,快速组装,布设简单,能承受更大的水压,耗时短,效率高,投放方便,危险系数低,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性,提高了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固定齿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第一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第二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根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空中对接的结构示

意图。

附图标识:

1、挡水板 2、固定齿挡水板

3、根基固定板 4、第一挡水板

5、第二挡水板 6、长方形平板

7、插口 8、插板

9、固定柱齿 10、长杆

11、楔形插口 12、楔形插板

13、固定孔 14、矩形平板

15、固定基板 16、快速固定销

17、第一封堵子装置 18、第二封堵子装置

19、楔形对接板 20、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和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其包括:第一封堵子装置17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封堵子装置18、楔形对接板19;通过所述楔形对接板19,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与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且所述楔形对接板19位于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之间,形成一个弧线型结构;若干所述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形成一个弧面结构,且所述弧面结构的外侧朝向洪水水流,防止洪水水流的冲击,有效阻挡洪水。

如图6和8所示,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位于左侧,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位于右侧,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均包括:若干挡水板1、固定齿挡水板2、根基固定板3;所述挡水板1之间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形成一个弧线型结构,且在所述弧线形结构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根基固定板3和所述固定齿挡水板2;所述根基固定板3的一侧固定在堤坝上,其另一侧与所述挡水板1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固定齿挡水板2的一侧与所述挡水板1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固定齿挡水板2之间通过所述楔形对接板19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

所述挡水板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所述挡水板1包括:长方形平板6、四个插口7、四个插板8;所述长方形平板6同一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口7,且相互对称;并且在该两端的端部的延长线方向上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板8;所述插板8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一体成型;所述插板8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5度。

所述挡水板1加设加强筋,用于增强所述挡水板的强度和抗冲击力。

所述挡水板1的插板8上装有带有弹簧的卡块,当所述插板8插入所述插口6时,所述卡块自动锁紧,且所述插板8无法拔出。只有在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下,即将所述卡块压回,才能将所述插板8拔出,解除锁紧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齿挡水板2包括:长方形平板6、四个插口7、四个插板8、若干固定柱齿9、长杆10;所述长方形平板6同一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口7,且相互对称;且在该两端的端部的延长线方向上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插板8;所述插板8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一体成型;所述插板8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5度;所述若干固定柱齿9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长杆10上,所述长杆10固定在所述长方形平板6的垂直纸面向外的一侧,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呈垂直关系。所述长杆10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之间设有加强筋,用于增强所述固定齿挡水板的强度和抗冲击力。通过所述固定齿挡水板2中的若干固定柱齿9,依靠重力作用,被卡住,如图6所示,5个所述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形成一个弧面结构,增加了垂直方向的高度,且所述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之间依靠所述固定齿挡水板的固定柱齿咬合固定,避免平移和错位。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柱齿为6个。

如图3和4所示,所述楔形对接板17进一步包括: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所述第一挡水板4与所述第二挡水板5对接。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挡水板4包括:两个插板8、两个插口7、长方形平板6、一个楔形插口11;所述长方形平板6的左端设有两个所述插口7,且在该端部的延长线方向上固有两个插板8;其右端设有所述楔形插口11;所述插板8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一体成型;所述插板8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5度。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挡水板5包括:两个插板8、两个插口7、长方形平板6、一个楔形插板12;所述长方形平板6的左端设有两个所述插口7,且在该端部向外延伸方向上固有两个所述插板8,其右端设有所述楔形插板12。所述插板8向内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一体成型;所述插板8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5度。

所述第一挡水板4右端的所述楔形插口11与所述第二挡水板5右端的所述楔形插板12之间是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且所述第一挡水板4的左端的插口7与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的固定齿挡水板2的插板8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第二挡水板5的左端的插口7与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的固定齿挡水板2的插板8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所述楔形插板12与所述长方形平板6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5度。

所述楔形插口11在所述第一挡水板4的法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7在其上的长度,用于在空中对接时容许的移动误差。所述楔形插板12在所述第二挡水板5的法线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插板8在其上的长度,用于在空中对接时容许的移动误差。所述楔形插口11和所述楔形插板12的这种设计,有助于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和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在空中完成插入式对接。

如图5所示,所述根基固定板3包括:矩形平板14、固定基板15、两个插口7、若干固定孔13;所述矩形平板14的左、右两端的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数量相等的所述固定孔13,所述固定基板15固定在所述矩形平板14上,所述两个插口7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15上;所述两个插口7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15的内、外侧上,且相互对应、对称,且二者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挡水板1上的两个插板8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基板15通过四个快速固定销16固定在所述矩形平板14上,所述四个快速固定销16可实现快速固定和拆卸功能。

如图6和8所示,当决堤溃口较大时,两个挖掘机通过根基固定板3分别将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封堵子装置17和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封堵子装置18举升在空中,通过所述楔形对接板19实现插入式对接,然后投放于溃口处,再依次叠加5次,形成弧面结构,能有效地方洪水来袭,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抗冲击能力,组装方便,布设简单。

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出现较小的溃口时,可直接通过若干个挡水板之间完成配合安装固定插入式对接,形成一个弧线型结构,所述弧线型结构的两端不分别固有所述根基固定板3,所述根基固定板3同时与堤坝的溃口固结,防止侧向水流冲击,有效抗击洪水。其中,所述根基固定板是通过固定销20固定在堤坝上。如果溃口的高度较大,可根据需要依次进行叠加,提升所述用于决堤溃口的封堵装置的高度,形成弧面结构,更有效抗击洪水。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