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防护缓冲消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783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边坡防护缓冲消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边坡防护缓冲消能装置。



背景技术:

坡面地质灾害防护在遍布全国的公路、铁路、水电站、矿山、市政和景区等领域的边坡治理和防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国内过去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些边坡防护问题,成为与喷锚、浆砌片石为代表的传统技术并驾齐驱的边坡防治新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柔性防护技术实践中,尤其是遇到崩裂、滑坡、泥石流和破坏性地质灾害时,防护系统往往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或部分构件损坏,防护系统的抗冲击能力主要由柔性网、缓冲消能装置两部分的缓冲作用和系统结构强度体现,同时,缓冲消能装置对整个系统和其它构件还具有过载保护的作用,因此,缓冲消能装置的力学性能及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防护系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缓冲消能装置要满足能量吸收能力,一旦不足,系统的防护能力就不能达到其额定能级,若缓冲消能装置能量吸收能力发挥需要的外力过大,则启动之前,系统的其它构件可能因过载已经破坏,缓冲消能装置得不到正常发挥,致使系统的防护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边坡防护缓冲消能装置,具有减少因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致使其构件被破坏的情况,提高缓冲消能装置的防护能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边坡防护缓冲消能装置,包括安装筒、套筒和绳索,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呈喇叭状设置,所述套筒从安装筒开口较大的一端插接于安装筒,并与安装筒可拆卸连接配合,所述套筒与安装筒的内壁抵接配合,所述绳索从套筒的内部穿过,所述套筒与安装筒插接配合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设置有条形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绳索穿过安装筒,然后将与套筒的内径一致的绳索穿过套筒,接着将套筒插进安装筒内并固定套筒,使得套筒与安装筒内的内壁紧紧抵接配合,由于套筒上设置有缺口,使得套筒在安装筒的内侧壁的挤压下往口径缩小的方向形变,并将绳索夹紧,当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使得传递到绳索上的力过大时,绳索会在套筒上滑动,绳索与套筒通过摩擦的方式进行能量的缓冲和消散,减少因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致使其构件被破坏的情况,提高缓冲消能装置的防护能力。

优选的,所述安装筒靠近其开口较大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两侧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在安装板靠近安装筒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绳索和套筒固定在安装筒上后再将安装板固定在固定杆上,方便消能装置的安装,在绳索相对于套筒发生滑动后,可使安装板在固定杆上移动并利用螺母固定安装板的位置,以恢复绳索的张紧程度,延长消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和安装板上设置有供绳索通过的第一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口方便将绳索穿过套筒后再通过第一开口安装将绳索放置在安装筒内,提高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缺口为多个,且环形均匀分布在套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挤压套筒以使套筒的口径缩小时,套筒能缩小的幅度更大,套筒跟绳索的连接更紧密,并减少套筒因所受到的压力过大而断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在靠近安装板的端部与套筒螺纹连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与安装筒螺纹连接配合,使得套筒方便地实现与安装筒的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旋动套筒使套筒更容易插进安装筒中并使套筒压紧绳索,提高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套筒远离缺口的端部设置有抵环,所述抵环与安装板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环方便实现套筒旋进安装筒的深度的定位,减少因套筒旋进的深度过大而受损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抵环的侧边呈正六边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转动套筒时可利用扳手扳动抵环进而旋动套筒,方便套筒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在其外侧壁处螺纹连接有固定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筒套接在安装筒上,对安装筒进行包围,减少安装筒因设置第一开口后结构强度不足而容易损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上开设置有供绳索通过的第二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套筒和绳索固定在安装筒上时,使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对应,方便绳索和套筒的固定,在固定套筒的位置后,转动固定筒使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错开,对安装筒进行加固。

优选的,所述绳索在安装板远离安装筒的一侧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设置有与抵环抵接配合的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箍固定在绳索上,在套筒损坏而失去对绳索的缓冲作用时,绳索可在安装筒上滑动,这时在卡箍和抵接板的作用下,减少了绳索与安装筒分离而失去对边坡的防护作用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使得传递到绳索上的力过大时,绳索会在套筒上滑动,绳索与套筒通过摩擦的方式进行能量的缓冲和消散,减少因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致使其构件被破坏的情况,提高缓冲消能装置的防护能力,在绳索相对于套筒发生滑动后,可使安装板在固定杆上移动并利用螺母固定安装板的位置,以恢复绳索的张紧程度,延长消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在套筒损坏而失去对绳索的缓冲作用时,绳索在卡箍和抵接板的作用下,减少了绳索与安装筒分离而失去对边坡的防护作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安装筒、安装板、固定筒和套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筒;2、套筒;3、绳索;4、缺口;5、安装板;6、固定杆;7、螺母;8、第一开口;9、抵环;10、固定筒;11、第二开口;12、卡箍;13、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边坡防护缓冲消能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形的安装筒1和绳索3,安装筒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其垂直的安装板5,安装筒1内插接有套筒2,绳索3从套筒2内穿过,安装筒1上套接设置有固定筒10,并且固定筒10与安装筒1螺纹连接配合,安装板5在安装筒1的两侧穿设有固定杆6,固定杆6上设置有螺纹,并且固定杆6在安装板5的两侧螺纹连接有螺母7,绳索3在安装板5远离安装筒1的一侧套接固定有卡箍12,卡箍12在靠近安装板5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之垂直的抵接板13,并且抵接板13与安装板5远离安装筒1的一侧抵接配合。

结合图1和图2,安装筒1和安装板5上开设有供绳索3穿过的第一开口8,并且固定筒10上开设有供绳索3穿过的第二开口11,将第一开口8与第二开口11对应可将绳索3穿过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从而将绳索3放置在安装筒1内,然后转动固定筒10是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错开,对安装筒1进行包围,减少安装筒1因设置第一开口8后结构强度不足而容易损坏的情况。

安装筒1的内部通道呈喇叭状设置,并且其供套筒2插入的一端的开口较大,套筒2的外侧壁与安装筒1的内壁抵接配合,套筒2靠近固定筒1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设置有多个条状的缺口4,使得套筒2在受到朝向其内部的挤压力时,会往口径缩小的方向形变,并将绳索3夹紧,为绳索3提供摩擦力。

安装筒1靠近安装板5的一端与套筒2螺纹连接配合,使得套筒2方便地实现与安装筒1的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旋动套筒2使套筒2更容易插进安装筒1中并使套筒2压紧绳索3,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套筒2远离缺口4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呈正六边形设置的抵环9,抵环9方便实现套筒2旋进安装筒1的深度的定位,减少因套筒2旋进的深度过大而受损的情况,并使得在转动套筒2时可利用扳手扳动抵环9进而旋动套筒2,方便套筒2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使用过程:将与柔性网连接的绳索3穿过套筒2中,然后将固定筒10旋进安装筒1中并使第二开口11与第一开口8对应,将绳索3穿过第二开口11和第一开口8,使绳索3的一段置于安装筒1内,旋转固定筒10是第二开口11与第一开口8错开,对安装筒1进行加固。

将套筒2在绳索3上滑动并使套筒2插进安装筒1内,然后利用扳手传动抵环9进而旋转套筒2,使套筒2与安装筒1螺纹连接固定,通过旋动套筒2使套筒2更容易插进安装筒1中并使套筒2压紧绳索3,提高安装效率,直至抵环9抵住安装板5时,完成套筒2与安装筒1的固定。

将卡箍12固定在绳索3中,其固定位置在安装板5远离固定筒10的一侧,并且令抵接板13与安装板5相对,以使卡箍12在往靠近安装板5的方向滑动时,抵接板13能与抵环9抵接配合。

将固定杆6固定在需要安装该缓冲消能装置的位置上,将安装板5放置在固定杆6上并利用螺母7固定并调整好位置,使绳索3处于更好的张力状态下。

当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使得传递到绳索3上的力过大时,绳索3会在套筒2上滑动,绳索3与套筒2通过摩擦的方式进行能量的缓冲和消散,减少因缓冲消能装置过载而致使其构件被破坏的情况,提高缓冲消能装置的防护能力。

在绳索3相对于套筒2发生滑动后,可使安装板5在固定杆6上移动并利用螺母7固定安装板5的位置,以恢复绳索3的张紧程度,延长消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套筒2损坏而失去对绳索3的缓冲作用时,绳索3在卡箍12和抵接板13的作用下减少了其与安装筒1脱离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绳索3与安装筒1分离而失去对边坡的防护作用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