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三井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41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污水三井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污水三井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面上常见的污水井存在缺陷,其主要在于污水井与污水管道之间安装有格栅,利用格栅实现固体残渣的阻挡,但是在一定时间后污水中的有机生物容易附着在格栅上形成纤维状杂质,这样容易造成格栅的堵塞,传统的清理方式都是人为下井清理,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人员体力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污水三井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在地面开挖的排水井主体,排水井主体呈长方体状结构,且排水井主体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排水井主体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结构相同,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平行间隔设置,第一隔板与排水井主体的左侧壁平行间隔设置,第二隔板与排水井主体的右侧壁平行间隔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前后边沿与排水井主体的内紧贴并固定连接,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端与排水井主体的内底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底边沿与排水井主体的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斜向底板,第一斜向底板的左右边沿分别与排水井主体的左侧壁以及第一隔板的底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底边沿与排水井主体的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斜向底板,第二斜向底板的左右边沿分别与第二隔板的底边沿以及排水井主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底板和第二斜向底板的前后边沿与排水井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底板从左至右斜向下设置,第二斜向底板从至右斜向上设置,且第一斜向底板与第二斜向底板之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孔,其中进水孔处螺丝固定有格栅板,利用格栅板实现过滤;所述第一隔板的底边与第二隔板的底边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动底板;排水井主体的内腔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斜向底板、第二斜向底板以及活动底板的分隔作用下分隔为第一污水腔、中间污水腔、第二污水腔以及底部排水腔,其中底部排水腔位于第一斜向底板、第二斜向底板以及活动底板的下方位置;中间污水腔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第一污水腔位于第一隔板左侧,第二污水腔位于第二隔板右侧,进入第一污水腔和第二污水腔内的污水通过进水孔以及格栅板的过滤后进入中间污水腔内;所述中间污水腔内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电机支撑板,电机支撑板的边沿位置采用螺丝固定在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上;所述电机支撑板的上表面采用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以及电动绞盘,电机的电机轴竖直朝下设置,且电机轴的底端经电机支撑板的中心孔穿至电机支撑板的下方位置,电机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叶轮,利用电机带动叶轮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搅动;所述活动底板的右侧边上固定插接有转轴,其中转轴的前后端活动插在铰接座的铰接孔内,其中铰接座采用螺栓分别固定在第二隔板的底边前后端部;活动底板的左侧边上螺丝固定有挂钩,其中挂钩上绑接有钢缆绳,钢缆绳的另一端经电机支撑板上的通孔后绑接在电动绞盘上,利用电动绞盘实现钢缆绳的收放,此时钢缆绳便可带动活动底板左端上下翻动,从而实现中间污水腔与底部排水腔之间互通或者隔断,因此在实际使用时,进入第一污水腔和第二污水腔内的污水通过进水孔以及格栅板的过滤后进入中间污水腔内,然后通过中间污水腔排入底部排水腔内实现排出,一定时间后,第一污水腔与第二污水腔内便会在格栅板的作用下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因此通过定时清理便可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清理出来,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堵塞主污水排放管道;对于堵塞格栅板的纤维状垃圾来说,通过活动底板的翻动实现中间污水腔与底部排水腔隔断,此时通过向第一污水腔、中间污水腔和第二污水腔内注水便可实现蓄水的目的,此时开启电机实现叶轮快速转动,与此同时叶轮带动中间污水腔内的水快速转动,此时在水流的作用下格栅板上的部分纤维状垃圾可以被水流带入中间污水腔内,随后在活动底板下翻的作用下随污水一起排出,这样便可起到格栅板的快速清理,整个设备可以做到非常有效的自主清理的目的,这样可以降低人员下井的情况,不仅方便,而且工人劳动强度更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污水腔和第二污水腔的上端开口位置均扣合有雨水篦子,污水经雨水篦子进入对应的污水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污水腔的上端开口位置扣合有中间腔盖板,利用中间腔盖板实现对电机和电动绞盘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轮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起到格栅板的快速清理,整个设备可以做到非常有效的自主清理的目的,这样可以降低人员下井的情况,不仅方便,而且工人劳动强度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井主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第一斜向底板、5-活动底板、6-第二斜向底板、7-第一污水腔、8-中间污水腔、9-第二污水腔、10-雨水篦子、11-中间腔盖板、12-进水孔、13-格栅板、14-电机、15-电机支撑板、16-电动绞盘、17-电机轴、18-叶轮、19-底部排水腔、20-钢缆绳、21-铰接座、2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市政污水三井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在地面开挖的排水井主体1,排水井主体1呈长方体状结构,且排水井主体1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排水井主体1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结构相同,且第一隔板2与第二隔板3之间平行间隔设置,第一隔板2与排水井主体1的左侧壁平行间隔设置,第二隔板3与排水井主体1的右侧壁平行间隔设置;第一隔板2与第二隔板3的前后边沿与排水井主体1的内紧贴并固定连接,且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的底端与排水井主体1的内底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2的底边沿与排水井主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斜向底板4,第一斜向底板4的左右边沿分别与排水井主体1的左侧壁以及第一隔板2的底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的底边沿与排水井主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斜向底板6,第二斜向底板6的左右边沿分别与第二隔板3的底边沿以及排水井主体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底板4和第二斜向底板6的前后边沿与排水井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底板4从左至右斜向下设置,第二斜向底板6从至右斜向上设置,且第一斜向底板4与第二斜向底板6之间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孔12,其中进水孔12处螺丝固定有格栅板13,利用格栅板13实现过滤;所述第一隔板2的底边与第二隔板3的底边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动底板5;排水井主体1的内腔在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一斜向底板4、第二斜向底板6以及活动底板5的分隔作用下分隔为第一污水腔7、中间污水腔8、第二污水腔9以及底部排水腔19,其中底部排水腔19位于第一斜向底板4、第二斜向底板6以及活动底板5的下方位置;中间污水腔8位于第一隔板2与第二隔板3之间,第一污水腔7位于第一隔板2左侧,第二污水腔9位于第二隔板3右侧,进入第一污水腔7和第二污水腔9内的污水通过进水孔12以及格栅板13的过滤后进入中间污水腔8内;所述中间污水腔8内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电机支撑板15,电机支撑板15的边沿位置采用螺丝固定在第一隔板2以及第二隔板3上;所述电机支撑板15的上表面采用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14以及电动绞盘16,电机14的电机轴17竖直朝下设置,且电机轴17的底端经电机支撑板15的中心孔穿至电机支撑板15的下方位置,电机轴17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叶轮18,利用电机14带动叶轮18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对污水的搅动;所述活动底板5的右侧边上固定插接有转轴22,其中转轴22的前后端活动插在铰接座21的铰接孔内,其中铰接座21采用螺栓分别固定在第二隔板3的底边前后端部;活动底板5的左侧边上螺丝固定有挂钩,其中挂钩上绑接有钢缆绳20,钢缆绳20的另一端经电机支撑板15上的通孔后绑接在电动绞盘16上,利用电动绞盘16实现钢缆绳20的收放,此时钢缆绳20便可带动活动底板5左端上下翻动,从而实现中间污水腔8与底部排水腔19之间互通或者隔断,因此在实际使用时,进入第一污水腔7和第二污水腔9内的污水通过进水孔12以及格栅板13的过滤后进入中间污水腔8内,然后通过中间污水腔8排入底部排水腔19内实现排出,一定时间后,第一污水腔7与第二污水腔9内便会在格栅板13的作用下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因此通过定时清理便可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清理出来,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堵塞主污水排放管道;对于堵塞格栅板13的纤维状垃圾来说,通过活动底板5的翻动实现中间污水腔8与底部排水腔19隔断,此时通过向第一污水腔7、中间污水腔8和第二污水腔9内注水便可实现蓄水的目的,此时开启电机14实现叶轮18快速转动,与此同时叶轮18带动中间污水腔8内的水快速转动,此时在水流的作用下格栅板13上的部分纤维状垃圾可以被水流带入中间污水腔8内,随后在活动底板5下翻的作用下随污水一起排出,这样便可起到格栅板13的快速清理,整个设备可以做到非常有效的自主清理的目的,这样可以降低人员下井的情况,不仅方便,而且工人劳动强度更低。

所述第一污水腔7和第二污水腔9的上端开口位置均扣合有雨水篦子10,污水经雨水篦子10进入对应的污水腔内。

所述中间污水腔8的上端开口位置扣合有中间腔盖板11,利用中间腔盖板11实现对电机14和电动绞盘16的保护。

所述叶轮18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使用时,进入第一污水腔7和第二污水腔9内的污水通过进水孔12以及格栅板13的过滤后进入中间污水腔8内,然后通过中间污水腔8排入底部排水腔19内实现排出,一定时间后,第一污水腔7与第二污水腔9内便会在格栅板13的作用下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因此通过定时清理便可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清理出来,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堵塞主污水排放管道;对于堵塞格栅板13的纤维状垃圾来说,通过活动底板5的翻动实现中间污水腔8与底部排水腔19隔断,此时通过向第一污水腔7、中间污水腔8和第二污水腔9内注水便可实现蓄水的目的,此时开启电机14实现叶轮18快速转动,与此同时叶轮18带动中间污水腔8内的水快速转动,此时在水流的作用下格栅板13上的部分纤维状垃圾可以被水流带入中间污水腔8内,随后在活动底板5下翻的作用下随污水一起排出,这样便可起到格栅板13的快速清理,整个设备可以做到非常有效的自主清理的目的,这样可以降低人员下井的情况,不仅方便,而且工人劳动强度更低。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