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7623发布日期:2018-07-27 20:38阅读:25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水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普遍应用于农村的水渠都是不透水的钢筋混凝土渠道板,渠道板之间砂浆勾缝密封,在渠道板空间内形成完全密封的蓄水体系,这样水土分离,水和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不能充分发挥水的作用。同时渠道基础较差,很容易形成暗流,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渠结构,通过依靠灰土层和泥浆层形成封闭蓄水空间,渠道侧板和渠道底板只发挥骨架作用,形成水土不分离的环境友好型渠道,其不仅可以发挥一般渠道输水运水的功能,还可以高效存蓄水资源,具有一定小型水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水生动植物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形成一个良好的小型生态系统,发挥出水渠的最大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渠结构,包括水渠本体,水渠本体的底部为灰土层,水渠本体的底部的表面上覆盖一层泥浆层,泥浆层平铺在灰土层上,水渠本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渠道侧板,所述渠道侧板为中空的箱形结构,渠道侧板的顶部具有镂空结构,渠道侧板的侧面上开凿有多个通孔,渠道侧板远离水渠本体的一侧回填土形成回填土层,在泥浆层上,相对的两个渠道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渠道底板,渠道底板为中空的箱形结构。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泥浆层是为了减小灰土层的渗透性,增加渠道的蓄水能力,水渠修建好后,正常通水时,泥浆层能够得到自然补充;渠道侧板和渠道底板的采用主要是是为了让土和水有充分的接触,以避免现有水土分离的问题;通过依靠灰土层和泥浆层形成封闭蓄水空间,渠道侧板和渠道底板只发挥骨架作用,形成水土不分离的环境友好型渠道,其不仅可以发挥一般渠道输水运水的功能,还可以高效存蓄水资源,具有一定小型水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水生动植物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形成一个良好的小型生态系统,发挥出水渠的最大的效益。

进一步,渠道侧板的下部设有异形板脚,异形板脚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异形板脚的直角梯形的锐角形成异形板脚的凸角,异形板脚与渠道侧板自为一体,异形板脚的凸角朝向远离渠道本体的一侧。异形板脚的设置能够增加渠道侧板的结构稳定性和位置稳定性,即在回填土时,回填土层的土会将主要的挤压力集中于异形板脚处,并且以垂直于渠道侧板的的方向对渠道侧板施加挤压力,由此保证了渠道侧板的结构和位置稳定性,增加其耐用性,其中,渠道侧板内可以填充一定量的土石,以进一步提高渠道侧板的自身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渠道底板包括第一渠道底板和第二渠道底板,第一渠道底板的上下两个端面开口形成通槽,在铺设第一渠道底板时,第一渠道底板的开口于基坑的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渠道底板为封闭式箱形结构。

进一步,为了增加水渠的透水性,提高水和土的结合效果,渠道侧板和渠道底板均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要求透水混凝土的孔隙为大孔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渠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渠道设计宽度和深度开槽,形成基坑;

步骤2、向基坑底部铺上灰土层并摊铺压实,然后向基坑两侧摊铺灰土层并压实,要求分层压实;

步骤3、步骤2完成后,整形基坑,然后在灰土层上覆盖一层泥浆形成泥浆层,要求泥浆层的厚度不小于5cm;

步骤4、步骤3完成后,做好基坑防水工作,直至泥浆层被风干;

步骤5、泥浆层风干后,开始安装渠道侧板和渠道底板,将渠道侧板和第一渠道底板按设计装配在一起,然后沿基坑的纵向方向上,将渠道侧板和第一渠道底板铺装在基坑的周围,要求,渠道侧板的异形板脚的凸角朝向基坑的外部;

步骤6、渠道侧板安装完成后,向渠道侧板的两侧回填灰土压实,直至将渠道侧板的异形板脚完全掩盖为止;

步骤7、步骤6完成后,在渠道侧板远离基坑的一侧回填土以形成土护肩,整形后即可,其中,要求渠道侧板上部的回填土的紧密度达到要求,以防止在渠道侧板的两侧形成通长的暗流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在步骤2中,灰土层的厚度为不小于30cm,灰土层所用的灰土内含有4wt%的黏土,要求采用颗粒较均匀,粒径较小的黏土,黏土的使用能够增加灰土自身的黏性,并减小自身的孔隙率。

进一步,在步骤5中,沿基坑的纵向方向上,每隔10-20m处的第一渠道底板替换为第二渠道底板,以防止在渠道底板中间形成通长的暗流,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为了防止在渠道侧板的两侧形成通长暗流,在步骤6中,回填灰土时,每隔10-30m,在渠道侧板的异形板脚处回填混凝土。

进一步,在步骤7中,回填土时,预埋一定数量的透水型混凝土管,沿基坑的纵向方向上,相邻透水型混凝土管之间留有间距。透水混凝土管一方面可以增加水渠的蓄水体积,使水渠具有一定小型水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构成更加完善的水系统,若在透水混凝土水管的上部预留开口,则可以给水生动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依靠灰土层和泥浆层形成封闭蓄水空间,渠道侧板和渠道底板只发挥骨架作用,形成水土不分离的环境友好型渠道,其不仅可以发挥一般渠道输水运水的功能,还可以高效存蓄水资源,具有一定小型水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水生动植物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形成一个良好的小型生态系统,发挥出水渠的最大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渠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渠道侧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水渠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水渠本体,2为灰土层,3为泥浆层,4为渠道侧板,5为回填土层,6为渠道底板,7为异形板脚,8为凸角,9为透水型混凝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渠结构,包括水渠本体1,水渠本体1的底部为灰土层2,水渠本体1的底部的表面上覆盖一层泥浆层3,泥浆层3平铺在灰土层2上,水渠本体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渠道侧板4,所述渠道侧板4为中空的箱形结构,渠道侧板4的顶部具有镂空结构,渠道侧板4的侧面上开凿有多个通孔(图中未画出),渠道侧板4远离水渠本体1的一侧回填土形成回填土层5,在泥浆层3上,相对的两个渠道侧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渠道底板6,渠道底板6为中空的箱形结构。

在上述中,泥浆层3是为了减小灰土层2的渗透性,增加渠道的蓄水能力,水渠修建好后,正常通水时,泥浆层3能够得到自然补充;渠道侧板4和渠道底板6的采用主要是是为了让土和水有充分的接触,以避免现有水土分离的问题;通过依靠灰土层2和泥浆层3形成封闭蓄水空间,渠道侧板4和渠道底板6只发挥骨架作用,形成水土不分离的环境友好型渠道,其不仅可以发挥一般渠道输水运水的功能,还可以高效存蓄水资源,具有一定小型水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水生动植物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形成一个良好的小型生态系统,发挥出水渠的最大的效益。

进一步地说,渠道侧板4的下部设有异形板脚7,异形板脚7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异形板脚7的直角梯形的锐角形成异形板脚7的凸角8,异形板脚7与渠道侧板4自为一体,异形板脚7的凸角8朝向远离渠道本体1的一侧。异形板脚7的设置能够增加渠道侧板4的结构稳定性和位置稳定性,即在回填土时,回填土层5的土会将主要的挤压力集中于异形板脚7处,并且以垂直于渠道侧板4的的方向对渠道侧板4施加挤压力,由此保证了渠道侧板4的结构和位置稳定性,增加其耐用性,其中,渠道侧板4内可以填充一定量的土石,以进一步提高渠道侧板4的自身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说,渠道底板6包括第一渠道底板和第二渠道底板,第一渠道底板的上下两个端面开口形成通槽,在铺设第一渠道底板时,第一渠道底板的开口于基坑的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渠道底板为封闭式箱形结构,即第一渠道底板和第二渠道底板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渠道底板为开口式箱形结构,第二渠道底板为封闭式箱形结构。

进一步地说,为了增加水渠的透水性,提高水和土的结合效果,渠道侧板4和渠道底板6均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其中,要求透水混凝土的孔隙为大孔隙,以便于水的渗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列举具体实施例:

例:一种深3m、宽4m的水渠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渠道设计宽度和深度开槽,形成3×4m的基坑;

步骤2、向基坑底部铺上两层20cm厚的灰土层2并摊铺压实,然后向基坑两侧摊铺1.5m高的灰土层2并压实,要求灰土层2所用的灰土内含有4wt%的黏土,黏土采用颗粒较均匀,粒径较小的黏土;

步骤3、步骤2完成后,整形基坑,然后在灰土层上覆盖一层5cm厚的泥浆形成泥浆层3;

步骤4、步骤3完成后,做好基坑防水工作,直至泥浆层3被风干;

步骤5、泥浆层风干后,开始安装渠道侧板4和渠道底板6,将渠道侧板4和第一渠道底板按设计装配在一起,然后沿基坑的纵向方向上,将渠道侧板4和第一渠道底板铺装在基坑的周围,要求,渠道侧板4的异形板脚7的凸角8朝向基坑的外部,即朝向回填土层5;其中,沿基坑的纵向方向上,每隔10m处的第一渠道底板替换为第二渠道底板,以防止在渠道底板中间形成通长的暗流;

步骤6、渠道侧板4安装完成后,向渠道侧板4的两侧回填灰土压实,直至将渠道侧板4的异形板脚7完全掩盖为止,其中,要求回填灰土时,每隔20m,在渠道侧板4的异形板脚7处回填混凝土,防止在渠道侧板4的两侧形成通长的暗流;

步骤7、步骤6完成后,在渠道侧板4远离基坑的一侧回填土以形成回填土层5,在回填土时,预埋一定数量的透水型混凝土管9,沿基坑的纵向方向上,相邻透水型混凝土管9之间留有间距,回填土层5的上部形成土护肩,整形后即可,其中,要求渠道侧板4上部的回填土的紧密度达到要求,以防止在渠道侧板4的两侧形成通长的暗流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上述的实施例并不是唯一,例如对于油深度要求和宽度要求的水渠,其水渠结构可采用阶梯式,即将水渠本体的侧面呈阶梯式层层码放,进而形成深度更深、宽度更宽的水渠结构,如图3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