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和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9120发布日期:2018-08-21 19:0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和预制装配式调蓄池。



背景技术:

调蓄池作为源头分散调蓄和末端截污调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被广泛使用。调蓄池具有对初期雨水、雨污合流雨水和后期雨水的流量调节、截流储存、预处理等功能,在工程中作为水工构筑物可布置在小区、道路、绿化带区域,主要埋设于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强度和荷载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防渗漏和防臭味。

在现阶段的工程实际应用中,调蓄池施工常见的是采用现浇方式其具有以下缺陷:

(1)施工周期长,安全风险较高。

(2)施工现场受场地、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大。

(3)不同的作业队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通过在工厂生产预制组件的各单元,缩短了施工周期,场地及天气因素对施工影响较小,可以控制质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用于在底座上拼装成调蓄池,其包括中间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和角单元,其中,

所述中间单元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有第二通水凹槽;

所述正边单元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一外侧板;

所述侧边单元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第三顶板、及连接所述第三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二外侧板;

所述角单元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的第四顶板、及连接所述第四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三外侧板和第四外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单元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以及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开设有第一通水凹槽;

所述正边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平行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二横板,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设有垂直连接二者的两个平行的第二竖板;

所述侧边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外侧板平行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第三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三竖板,以及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外侧板与所述第三竖板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的第三横板;

所述角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三外侧板平行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第四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四横板,以及与所述第四外侧板平行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第四顶板与所述底座的第四竖板;所述第三外侧板与所述第四外侧板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竖板的外板缘向内凹设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第三通水凹槽,所述第三竖板的外板缘向内凹设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第五通水凹槽,所述第四竖板的外板缘向内凹设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第七通水凹槽;

所述第二横板的外板缘向内凹设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第四通水凹槽、所述第三横板的外板缘向内凹设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第六通水凹槽及所述第四横板的外板缘向内凹设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第八通水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水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五通水凹槽或另一所述第一通水凹槽之间形成沿所述底座横向方向的水流通道;所述第三通水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七通水凹槽或另一所述第三通水凹槽之间形成沿所述底座横向方向的水流通道;

所述第二通水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四通水凹槽或另一所述第二通水凹槽之间形成沿所述底座纵向方向的水流通道;所述第六通水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八通水凹槽或另一所述第六通水凹槽之间形成沿所述底座纵向方向的水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尺寸相同;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四竖板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第三横板及第四横板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处;两个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内侧;

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板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处;所述第一外侧板垂直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板的外板缘,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板上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平行的板缘内侧;

所述第二外侧板和所述第三竖板位于所述第三顶板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处;两个所述第三横板位于所述第三顶板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内侧;

所述第三外侧板和所述第四外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顶板下表面相邻的两个板缘,所述第四横板位于所述第四顶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三外侧板平行的板缘内侧,所述第四竖板位于所述第四顶板下表面与所述第四外侧板平行的板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顶板上开设有供维修人员进出的人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水凹槽、所述第二通水凹槽、所述第三通水凹槽、所述第四通水凹槽、所述第五通水凹槽、所述第六通水凹槽、所述第七通水凹槽及所述第八通水凹槽均为U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水凹槽、所述第三通水凹槽、所述第五通水凹槽及第七通水凹槽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通水凹槽与所述第四通水凹槽、所述第六通水凹槽及所述第八通水凹槽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由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在底座上拼装而成,具体情况如下: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一行多列时,由两角单元和至少一侧边单元拼装而成,所有侧边单元依次拼装成一边行,两所述角单元分别拼装于所述边行的两端;

所有的所述第三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共同拼合成所述调蓄池的顶壁,所有的所述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三外侧板和所述第四外侧板共同拼接围成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座周缘的外壁;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多行一列时,由两角单元和至少一正边单元拼装而成,所有正边单元依次拼装成一边列,两所述角单元分别拼装于所述边列的两端;

所有的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共同拼合成所述调蓄池的顶壁,所有的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三外侧板和所述第四外侧板共同拼接围成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座周缘的外壁;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多行多列时,由至少两角单元、至少一侧边单元、至少一中间单元和至少一正边单元拼装而成,所有侧边单元依次拼装成一边行,所有正边单元依次拼装成一边列,所有中间单元拼装成中间区,且所述中间区与所述边行和边列拼装成阵列结构,所述角单元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连接所述列边的一端和所述行边一端;

所有的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三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共同拼合成所述调蓄池的顶壁,所有的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三外侧板和所述第四外侧板共同拼接围成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座周缘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由现浇形成的基础墙,所述基础墙上凸设有多个与所述中间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正边单元及所述角单元配合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卡合所述中间单元、所述侧边单元、所述正边单元及所述角单元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工厂先预制各单元,通过在现浇基础形成的底座上将中间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及角单元拼合成调蓄池池体,各单元构造简单,装配灵活;每种拼装单元单独作业,质量可控。相对现浇方式的调蓄池,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进行拼装,缩短了工期,并且节约成本;受场地条件、环境因素影响小,进度可控;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另外,调蓄池施工多为深基坑作业,通过将调蓄池预制成各单元,再采用装配方式将各单元进行拼装,可大量减少现场的作业时间,降低了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边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边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边单元的横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边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边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边单元的横向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单元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单元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

1、底座;2、中间单元;21、第一顶板;22、第一竖板;221、第一通水凹槽;23、第一横板;231、第二通水凹槽。

3、正边单元;31、第二顶板;32、第一外侧板;33、第二竖板; 331、第三通水凹槽;34、第二横板;341、第四通水凹槽;

4、侧边单元;41、第三顶板;42、第二外侧板;43、第三竖板; 431、第五通水凹槽;44、第三横板;441、第六通水凹槽;

5、角单元;51、第四顶板;52、第三外侧板;53、第四外侧板;54、第四竖板;541、第七通水凹槽;55、第四横板;551、第八通水凹槽;56、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用于在底座1上拼装成调蓄池,其包括中间单元2、正边单元3、侧边单元4和角单元5,组装时,由现浇基础结构制成调蓄池底座1,角单元5设置在调蓄池底座1四周,与角单元5拼合的正边单元3沿调蓄池底座1的横向方向设置,与角单元5拼合的侧边单元4沿调蓄池底座1纵向方向设置,可分别与正边单元3及侧边单元4拼合的中间单元2设置在调蓄池底座1的中间。

中间单元2包括:与底座1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21、垂直连接第一顶板21与底座1的第一竖板22和第一横板23,第一竖板22上开设有第一通水凹槽221,第一横板23上开设有第二通水凹槽231;正边单元包括3:与底座1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31、以及连接第二顶板31与底座1的第一外侧板32;侧边单元4包括:与底座1相对设置的第三顶板41、及连接第三顶板41与底座1的第二外侧板42;角单元5包括:与底座1相对设置的第四顶板51、及连接第四顶板51 与底座1的第三外侧板52和第四外侧板53;

第一顶板21、第二顶板31、第三顶板41和第四顶板51共同拼合成调蓄池的顶壁,第一外侧板32、第二外侧板42、第三外侧板52 和第四外侧板53共同拼接围成连接顶壁与底座1周缘的外壁。

在本实施例中,图1中A-A向为沿调蓄池底座1的横向方向, B-B向为沿调蓄池的纵向方向。本实用新型在工厂先预制各单元,通过在现浇基础形成的底座上将中间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及角单元拼合成调蓄池池体,各单元构造简单,装配灵活;每种拼装单元单独作业,质量可控。相对现浇方式的调蓄池,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进行拼装,缩短了工期,并且节约成本;受场地条件、环境因素影响小,进度可控;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另外,调蓄池施工多为深基坑作业,通过将调蓄池预制成各单元,再采用装配方式将各单元进行拼装,可大量减少现场的作业时间,降低了操作风险。

参见图4至图6所示,中间单元2包括:设置在第一顶板21两相对板缘处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竖板22,及垂直连接两个第一竖板22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横板23。两个第一竖板22位于第一顶板21下表面上两相对板缘处,两个第一横板23位于第一顶板21下表面梁相对板缘的内侧。两个第一竖板22上均设有第一通水凹槽 221,两个第一横板23上均开设有第二通水凹槽231,以供调蓄池的水流通过。第一通水凹槽221和第二通水凹槽231均为开口朝向底座 1的U型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板23的整个外缘向内凹设形成第二通水凹槽231,第一竖板22的外缘中部向内凹设形成第一通水凹槽221。

参见图7至图9所示,正边单元3包括:与第一外侧板32平行设置用于连接第二顶板31与底座1的第二横板34,第一外侧板32 与第二横板34之间设有垂直连接二者的两个平行的第二竖板33;两个第二竖板33位于第二顶板31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处;第一外侧板 32垂直连接于两个第二竖板33的两相对外板缘,第二横板34位于第二顶板31的下表面与第一外侧板32平行的板缘内侧;两个第二竖板33的外缘中部向内凹设形成第三通水凹槽331,第二横板34的外缘向内凹设形成第四通水凹槽341。第三通水凹槽331和第四通水凹槽341均为U型槽。

参见图10至图12所示,侧边单元4包括:与第二外侧板42平行设置用于连接第三顶板41与底座1的第三竖板43,及垂直连接第二外侧板42与第三竖板43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三横板44;第二外侧板42和第三竖板43位于第三顶板41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处;两个第三横板44位于第三顶板41下表面的两相对板缘内侧;第三竖板 43的外缘中部向内凹设形成第五通水凹槽431,两个第三横板44的外缘向内凹设形成第六通水凹槽441,第五通水凹槽431和第六通水凹槽441均为U型槽。

参见图13至图15所示,角单元5包括:与第三外侧板52平行设置用于连接第四顶板51与底座1的第四横板55、及与第四外侧板 53平行设置的用于连接第四顶板51与底座1的第四竖板54;第三外侧板52和第四外侧板53垂直连接于第四顶板51下表面相邻的两个板缘,第四横板55位于第四顶板51下表面上与第三外侧板52平行的板缘内侧,第四竖板54位于第四顶板51下表面上与第四外侧板 53平行的板缘处。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竖板54的外缘中部向内凹设形成第七通水凹槽541,第四横板55的外缘向内凹设形成第八通水凹槽551,第七通水凹槽541和第八通水凹槽551均为U型槽。

可选地,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由多个所述中间单元2、多个正边单元3、多个侧边单元4以及四个所述角单元5以阵列形式拼装而成。

优选地第一竖板22和所述第三竖板43尺寸相同;第二竖板33 和所述第四竖板54尺寸相同;第一横板23、第二横板34、第三横板 44及第四横板55尺寸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水凹槽221与第五通水凹槽431之间及第三通水凹槽331与第七通水凹槽541之间形成沿调蓄池横向方向的水流通道,第二通水凹槽231与第四通水凹槽341之间及第六通水凹槽441与第八通水凹槽551之间形成沿调蓄池纵向方向的水流通道。其中,第一通水凹槽221、第三通水凹槽331、第五通水凹槽431及第七通水凹槽541的尺寸相同;第二通水凹槽231、第四通水凹槽341、第六通水凹槽441及第八通水凹槽551的尺寸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角单元5的第四顶板51上设有供维修人员进入的人孔56。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在其他拼装单元的顶部。另外,调蓄池的四周根据工程需要设在进出水管预留孔。在调蓄池底部预留洞口,例如:泵坑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调蓄池,由如上所述的装配式调蓄池的预制组件在底座1上拼装而成,具体情况如下: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一行多列时,由两角单元5和至少一侧边单元4拼装而成,所有侧边单元4依次拼装成一边行,两所述角单元 5分别拼装于所述边行的两端;

所有的所述第三顶板41和所述第四顶板51共同拼合成所述调蓄池的顶壁,所有的所述第二外侧板42、所述第三外侧板52和所述第四外侧板53共同拼接围成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座1周缘的外壁;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多行一列时,由两角单元5和至少一正边单元3拼装而成,所有正边单元3依次拼装成一边列,两所述角单元 5分别拼装于所述边列的两端;

所有的所述第二顶板31和所述第四顶板51共同拼合成所述调蓄池的顶壁,所有的所述第一外侧板32、所述第三外侧板52和所述第四外侧板53共同拼接围成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座1周缘的外壁;

当所述装配式调蓄池为多行多列时,由至少两角单元5、至少一侧边单元4、至少一中间单元2和至少一正边单元3拼装而成,所有侧边单元4依次拼装成一边行,所有正边单元3依次拼装成一边列,所有中间单元2拼装成中间区,且所述中间区与所述边行和边列拼装成阵列结构,所述角单元5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连接所述列边的一端和所述行边一端;

所有的所述第一顶板21、所述第二顶板31、所述第三顶板41和所述第四顶板51共同拼合成所述调蓄池的顶壁,所有的所述第一外侧板32、所述第二外侧板42、所述第三外侧板52和所述第四外侧板 53共同拼接围成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座1周缘的外壁。优选地,各单元的拼缝之间采用防水处理。

进一步地,底座1包括由现浇形成的基础墙,基础墙的上部凸设有多个分别与中间单元2、侧边单元4、正边单元3及角单元5配合的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卡合中间单元2、侧边单元4、正边单元3 及角单元5的凹槽。其中,根据基础墙的高度来调整调蓄池的内净高,以满足不同的工程实际调蓄水量的需要。中间单元2、正边单元3、侧边单元4及角单元5只需安装在对应支撑块的凹槽上,即可完成预制装配式调蓄池,构造灵活,装配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调蓄池,通过在现浇基础形成的底座上利用中间单元、正边单元、侧边单元及角单元拼合成调蓄池池体,构造简单,装配灵活;每种拼装单元单独作业,质量可控。相对现浇方式的调蓄池,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调蓄池更加专业化,缩短了工期,并且节约成本;受场地条件、环境因素影响小,进度可控;工厂程序化预制作业,质量可控;另外,调蓄池施工多为深基坑作业,通过预制装配方式可大量减少现场的作业时间,降低了操作风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