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8078发布日期:2018-08-10 23:25阅读:39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筏板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不进行散热处理,内部热量无法及时传递到外部,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大面积开裂等恶性影响。对此,施工时采取预埋降温管,在筏板凝固过程中通过对降温管持续供冷水,通过降温管内部冷水的低温传导至混凝土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凝固时放出大量水化热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许多用来对筏板基础降温管进行支撑的装置,但是其中很多的装置存在若干问题,例如支撑平稳性差、适用的筏板基础降温管规格单一、无法调节支撑高度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能够对多种规格的筏板基础降温管进行固定,并且能够调节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以及降温管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杆以及中空下杆,所述下杆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用于与地面或者其他物体连接;所述上杆外径小于所述下杆内径,所述上杆自所述下杆上端插入所述下杆内,所述下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上杆通过穿过所述螺纹孔的螺栓对所述上杆进行紧固;所述降温管固定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固定杆,每个固定杆自两端起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上杆上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上杆与其中两个固定杆通过穿过前者的安装孔与后者的固定孔的螺柱连接,两个固定杆向所述上杆两侧散开成对称的“V”形,所述螺柱两端套有螺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上杆上已安装有两个成“V”形结构的初始固定杆,将筏板基础降温管放置于这两个初始固定杆之间,两个初始固定杆提供固定作用。由于两个初始固定杆与上杆通过螺柱连接,因而可以调节两个初始固定杆的张开角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筏板基础降温管。另一方面,在将筏板基础降温管放置于两个初始固定杆固定杆上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固定杆的数量,增加的固定杆与这两个初始固定杆依次首尾连接从而绕被固定的筏板基础降温管形成闭合多边形结构。由于各个固定杆上均有固定孔,因而固定杆之间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螺柱连接,每个螺柱两端均套有螺母,从而相邻固定杆之间的角度关系在螺母未紧固的情况下可以调整,调整完毕后通过螺母紧固。对于不同直径的筏板基础降温管,可以调整固定杆的数量以及角度,总可以形成上述的闭合多边形结构,因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筏板基础降温管。由于是采用闭合多边形绕筏板基础降温管进行多点固定,且闭合多边形的相邻边彼此紧固,因而具有优异的固定效果。将筏板基础降温管通过上述方式固定,并将上杆与下杆紧固以及将底座与地面或者其他物体固定连接后,便可以对筏板基础降温管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通过调节该筏板基础降温管的上杆插入下杆的长度便可以方便的调节支撑高度,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作为改进,所述上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尺,从而可以方便的根据刻度尺调节上杆插入下杆内的长度。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形,所述底座底面靠近四角设置有可上下伸缩并固定的支撑柱。当用来连接底座底面的表面不平时,通过调节各个支撑柱的伸缩长度便进一步维持本实用新型的平衡。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筏板基础降温管进行支撑,同时能够调节支撑高度,具有使用方便、支撑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支撑柱;2,上杆;3,下杆;3.1,螺纹孔;4,固定杆;5,螺柱;6,筏板基础降温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包括长方体底座1、支撑杆以及降温管固定装置,支撑杆包括圆柱形上杆2以及中空圆柱形下杆3,下杆3下端与底座1连接。上杆2外径小于下杆3内径,上杆2自下杆3上端插入下杆3内,下杆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螺纹孔3.1,上杆2通过穿过螺纹孔3.1的螺栓对上杆2进行紧固。降温管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4,每个固定杆4自两端起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固定孔,上杆2上端部开设有安装孔,上杆2与两个固定杆4通过穿过前者的安装孔与后者的固定孔的螺柱5连接,两个固定杆4向上杆2两侧散开成对称的“V”形,螺柱5两端套有螺母,通过螺母可以将两个固定杆4进行紧固。

该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将底座1与地面或者其他合适的物体进行固定连接。由于与底座1底面的接触面可能不平,因而在底座1底面靠近四角设置有可上下伸缩并固定的支撑柱1.1,通过调节支撑柱1.1的伸缩长度来进一步维持该筏板基础降温管支撑装置的平衡状态。

根据要支撑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高度,调节上杆2插入下杆3的长度。为了便于确定上杆2插入下杆3的长度,可以在上杆2表面设置刻度尺。上杆2插入下杆3的长度确定后,将螺栓穿过下杆3的螺纹孔3.1对上杆2进行固定。由于下杆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列螺纹孔3.1,因而可以利用多个螺栓对上杆2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效果。

底座1上设置有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角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和显示屏,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底座是否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角度,从而便于调节支撑柱1.1的伸缩长度,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承受的重量,提高安全性。角度检测和重量检测数据由显示屏显示。下杆3内可以设置与处理器连接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端与上杆2下端连接,在底座1上设置液压缸升降开关和按键。在未用螺栓固定上杆2的情况下,通过液压缸升降开关可以调节液压缸伸缩,进行调节上杆2的升降,升降高度由显示屏进行显示。也可以通过按键设定液压缸的伸缩高度,设定数据由显示屏显示。使用液压缸可以实现上杆2升降的精准调节。液压缸达到伸缩高度后可以进一步使用螺栓将上杆2固定。

上杆2上安装的两个成“V”形结构的固定杆4作为初始固定杆4,将筏板基础降温管6放置于这两个初始固定杆4之间,两个初始固定杆4为筏板基础降温管6提供固定作用。通过上述过程,实现对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支撑。

上杆2的顶部设置有与处理器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上杆2的顶部可以开设腔室用于放置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检测所固定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实时温度,便于及时了解其温度变化,检测数据由显示屏显示。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要支撑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直径增大。通过松动用来禁锢两个初始固定杆4的螺母,可以调节两个初始固定杆4的张开角度,从而适应本实施方式中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

本实施方式中其他内容同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要支撑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直径减小。通过松动用来禁锢两个初始固定杆4的螺母,可以调节两个初始固定杆4的张开角度,从而适应本实施方式中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

本实施方式中其他内容同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不仅通过两个初始固定杆4对筏板基础降温管6进行固定,还根据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直径增加了三个固定杆4。除两个初始固定杆4与上柱连接的端部外,五个固定杆4首尾依次通过螺柱5连接,螺柱5两端均套有螺母。在螺母未紧固的情况下,调节五个固定杆4的角度,使五个固定杆4形成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外切五边形,而后将所有螺母进行紧固。采用闭合多边形绕筏板基础降温管6进行多点固定,且闭合多边形的相邻边彼此紧固,因而具有优异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内容同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其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要支撑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直径增大,因而根据需要增加固定杆4的数量至六个。在将各个固定杆4进行连接时,每个固定杆4自两端起沿长度方向可以开设多个固定孔,因而相邻固定杆4之间、初始固定杆4与上杆2之间有多个连接点,不一定只用到固定杆4最外两个固定孔。通过变换连接点,方便形成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外切六边形结构(不一定是正六边形),从而对筏板基础降温管6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内容同第四种实施方式。

同样的,如果相比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要支撑的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直径减小,也可以相应的改变固定杆4的数量或者连接点的位置,以形成筏板基础降温管6的外切多边形结构(不一定是正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固定杆的长度以及固定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固定筏板基础降温管时所用固定杆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