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404发布日期:2018-07-31 20:46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中的桩基静载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土质性能不一,施工质量各异,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桩基静载试验,以测试桩基承载力以及与承载力有关的各项设计计算参数,为设计、施工提供数据。桩基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对桩基进行重量加载,模拟其将来的工作条件,以观测桩基顶部在重量加载后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位移,从而确定相应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桩基静载试验是对桩基的设计承载力、施工质量验证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桩基静载试验的核心所在是反力装置,因为反力装置充当了未来建筑物压重的模拟性能,因此桩基静载试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力装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反力装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堆载反力装置和锚桩反力装置。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跨度的桥梁和高层建筑日渐增多,大直径超长桩的应用屡见不鲜,常用的检测设备已经很难应付现有的大吨位试验,致使检测设备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该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不仅能够重复使用,且大大减少了锚桩钢筋与反力梁连接时大量的焊接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有效提高试验吨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用于对基桩进行静载试验,包括横跨于试桩上呈十字交叉摞叠的两根横梁,布置在试桩周围相邻设置的反力锚桩,以及连接横梁与反力锚桩的固连机构;所述横梁与试桩之间设有用于提供加载力的千斤顶,且于千斤顶的顶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固连机构包括置于横梁上方的多根上横担,置于横梁下方的多根下横担,及连接上、下横担的丝杠;多根所述上横担与横梁固定连接,且多根上横担相互平行、并与横梁垂直设置;多根所述下横梁与反力锚桩固定连接,且多根下横担与多根上横担排布、数量均相同;所述丝杠竖直设置,且丝杠的两端通过与丝杠相匹配的螺母分别与上、下横担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千斤顶与试桩之间设有承压板,于千斤顶顶部的压力传感器与横梁之间也设有承压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横梁为中心处设有四棱台状凸起的长方体,且两根横梁摞叠后四棱台状的凸起朝向远离摞叠接触面的方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下横担的上方固连有呈水平布置、并与下横担垂直设置的多根横杆,所述横杆上分布有多个与反力锚桩中钢筋直径相匹配的预留孔,而钢筋穿过预留孔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设有可对钢筋固定的螺母。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通过十字交叉摞叠的两根横梁及横梁两端的固连机构将反力锚桩与试桩相连,同时于试桩与横梁之间设置千斤顶给予加载力,因横梁、反力锚桩及试桩固定,所以随着千斤顶给予横梁的加载力不断提高,试桩受到向下的反向作用力也不断提高,因而可实现利用两根十字交叉摞叠的横梁、反力锚桩、及设于横梁与反力锚桩之间的固连机构提供的反向作用力来对试桩进行静载试验;且该装置固连机构中的丝杠可实现横梁与反力锚桩的活动连接,不仅避免了传统试验中过多的焊接及切割工程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通过丝杆调节横梁与反力锚桩之间的距离,使其可适应于多种试验场合中;另外,该装置成本相对传统试验装置成本有明显降低,且减少了试验的步骤,且能够有效增加反力锚桩与横梁的受力能力,提高试验吨位,减小反力锚桩与横梁的尺寸,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承压板的设置,可有效增大千斤顶与试桩的接触面积,以及千斤顶与横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千斤顶对试桩及横梁的压强;同时千斤顶通过承压板给予横梁及试桩作用力,可以使横梁及试桩受力更均匀,如此于试验过程中可防止因千斤顶的加载力过大时装置因受力集中溃散而导致试验失败。

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梁为中心处设有四棱台状凸起长方体的设置,可使横梁有效分散千斤顶给予的加载力,使横梁的承载力得到提高,从而可提高试验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与固连机构通过螺母固定的设置,使得锚桩反力装置与反力锚桩之间呈活动连接方式,从而便于锚桩反力装置于反力锚桩上的拆装,不仅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装置可重复使用,不但节约企业成本,且还有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中:1-试桩;2-横梁;3-千斤顶;4-压力传感器;5-反力锚桩;6-固连机构;7-上横担;8-下横担;9-丝杠;10-承压板;11-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该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包括横跨于试桩1上呈十字交叉摞叠的两根横梁2,布置在试桩1周围相邻设置的反力锚桩5,以及连接横梁2与反力锚桩5的固连机构6。所述横梁2与试桩1之间设有用于提供加载力的千斤顶3。在千斤顶3给予横梁2作用力时,因横梁2通过固连机构6与反力锚桩5相连,所以横梁2在反力锚桩5与固连结构作用下会给予千斤顶3反向作用力,该反向作用力会通过千斤顶3传给试桩1,且随着千斤顶3给予横梁2的加载力不断提高,试桩1受到向下的反向作用力也不断提高,由此则可完成对试桩1的静载试验。

所述横梁2为中心处设有四棱台状凸起的长方体,且两根横梁2摞叠后四棱台状的凸起朝向远离摞叠接触面的方向。横梁2为中心处设有四棱台状凸起长方体的设置,可使横梁2有效分散千斤顶3给予的加载力,使横梁2的承载力得到提高,从而可提高试验吨位。

所述固连机构6包括置于横梁2上方的多根上横担7、置于横梁2下方的多根下横担8、以及连接上横担7与下横担8的丝杠9。多根所述上横担7均与横梁2固定连接,且多根上横担7相互平行、并与横梁2垂直设置。多根所述下横担8与反力锚桩5固定连接,且多根下横担8与多根上横担7排布、数量均相同。所述丝杠9竖直设置,且丝杠9的两端通过与丝杠9相匹配的螺母分别与上横担7及下横担8连接,如此,丝杠9则可实现横梁2与反力锚桩5之间的活动连接,这样不仅避免了传统试验中过多的焊接及切割工程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通过丝杠9调节横梁2与反力锚桩5之间的距离,使其可适应于多种试验场合中。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3与试桩1之间设有承压板10,于千斤顶3顶部的压力传感器4与横梁2之间也设有承压板10。承压板10的设置可有效增大千斤顶3与试桩1的接触面积,以及千斤顶3与横梁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千斤顶3对试桩1及横梁2的压强;同时千斤顶3通过承压板10给予横梁2及试桩1作用力,可以使横梁2及试桩1受力更均匀,如此于试验过程中可防止因千斤顶3的加载力过大时装置因受力集中溃散而导致试验失败。

另外,下横担8的上方固连有呈水平布置、并与下横担8垂直设置的多根横杆11,所述横杆11上分布有多个与反力锚桩5中钢筋直径相匹配的预留孔,而钢筋穿过预留孔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设有可对钢筋固定的螺母。钢筋与固连机构6通过螺母固定的设置,使得锚桩反力装置与反力锚桩5之间呈活动连接方式,从而便于锚桩反力装置于反力锚桩5上的拆装,不仅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装置可重复使用,不但节约企业成本,且还有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大吨位静载试验用锚桩反力装置使用时,将千斤顶3的底部试桩1顶部相抵接,并将反力锚桩5中的钢筋穿过横梁2两端固连机构6中横杆11的预留孔中,随后通过与钢筋上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将钢筋固定于横杆11的预留孔中;通过千斤顶3给予横梁2向上的力,因横梁2通过固连机构6与反力锚桩5固定,所以横梁2会通过千斤顶3给试桩1反向作用力,从而完成对试桩1的静载试验。当试验完毕后,只需将螺母从反力锚桩5中的钢筋上取下,并将钢筋从固连机构6横杆11的预留孔中抽出,即可完成拆卸,因而将整个装置移动至下一个试桩1处将试桩1中钢筋与固连机构6连接则可继续进行静载试验。该装置成本相对传统试验装置成本有明显降低,且减少了试验的步骤,且能够有效增加反力锚桩5与横梁2的受力能力,提高试验吨位,减小反力锚桩5与横梁2的尺寸,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