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6277发布日期:2018-10-19 19:0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下空间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桩、墙清孔抽渣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建筑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对工程桩及围护结构桩(墙)的承载能力及竖向沉降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灌注桩(墙)能较好地适应这项要求,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孔底沉渣厚度大是灌注桩(墙)的通病,极大了影响了灌注桩(墙)的承载能力及竖向沉降。现阶段的清孔工艺主要为捞渣筒、气举反循环等方式,这些清孔方式往往操作繁琐、清孔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清孔效果更好、操作更为简便的用于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与筒体的内侧壁配合并且可上下移动的吸渣盘,在筒体内位于吸渣盘的上方设有t型连通管,吸渣盘中部设有与t型连通管底端相连通的吸渣口,t型连通管一端与高速流体管道连接,t型连通管的另一端为出渣口。

进一步地,t型连通管的横管两端大中间小。

进一步地,t型连通管与吸渣盘的吸渣口固定连接,t型连通管的横管上端部设置有一吊环,吊环与一穿过筒体顶端的钢丝绳连接。

进一步地,筒体的顶盖为密孔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筒体的侧壁底端具有构成排渣口的齿形端部。

进一步地,筒体内壁底部设有相对布置的卡位块。

进一步地,吸渣盘为倒漏斗形盘。

有益效果:此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通过t型连通管流入高速流体产生的文丘里效应将孔内沉渣吸入筒体,再将筒体提出地下桩、墙排渣。一方面沉渣仅吸到筒体内,提升高度小,需要的排渣动力较小;另一方面泥浆的循环是在孔内循环,可以有效保证液面高度的稳定,而且可以减少孔内泥浆扰动,有效防止塌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吸渣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排渣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出示了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内有一与筒体1的内侧壁紧密配合并且能沿筒体1的内侧壁上下移动的倒漏斗形的吸渣盘2,吸渣盘2的中间开有一吸渣口21,吸渣口21与t型连通管3固定连接;在t型连通管3的左侧连接有一高速流体口管31,高速流体入口管31伸出到筒体1的顶端盖外面,在t型连通管3的右侧为出渣口34,高速流体直接从外面的高速流体管31通入,进入t型连通管3,由于文丘里效应,产生低压,将地下桩墙内的沉渣从吸渣口21吸入经出渣口34排出,在t型连通管3的上面固定设置有一吊环32,有一钢丝绳33连接吊环32并且穿过筒体1的上端盖外面,筒体1的上端盖为密孔网状结构起到隔离作用,可以防止筒体内的沉渣翻滚到筒体1外面;筒体1的侧壁设置为带有排渣口12的齿状结构;在排渣口12的上面,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互对立的卡位块11,吸渣盘2可在卡位块11的下端以及地面之间移动;卡位块11以及吸渣盘2与筒体1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

图2出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的吸渣作业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工作过程为:把本发明装置放入地下桩墙孔内,通过对钢丝绳33施加一个力的作用将吸渣盘2稍稍提起,吸渣盘2的两侧被卡位块11限位,筒体1以及吸渣盘2和卡位块11一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状态。这时往t型连通管3的左端的高速流通入口管31的上端通入高速流体,高速流体通过t型连通管3时,根据伯努利原理,管内会产生文丘里效应,产生低压,将沉渣从吸渣口21处吸入,经t型连通管3下侧再到t型连通管3的右侧,再从出渣口34流入到筒体1与吸渣盘2组成的封闭空间。

图3出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的排渣作业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工作过程为:将本发明提出地下桩墙孔,放于地面,筒体1底部的齿状结构抵住地面,松开对钢丝绳33的作用力,吸渣盘2受重力作用下移,继续下放吸渣盘2至地面,筒体1的内部的沉渣则从排渣口12中流出到地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通入的流体可为泥浆、水及空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t型连通管可选择为两头较大中间较小的文丘里管,这样产生的压差较大,稳定性较好,能够有利于吸渣除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桩、墙清孔的抽渣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与筒体的内侧壁配合并且可上下移动的吸渣盘,筒体内位于吸渣盘的上方设有T型连通管,吸渣盘中部设有与T型连通管底端相连通的吸渣口,T型连通管一端与高速流体管道连接,T型连通管的另一端为出渣口。沉渣仅吸到筒体内,提升高度小,需要的排渣动力较小。泥浆的循环是在孔内循环,可以有效保证液面高度的稳定,而且可以减少孔内泥浆扰动,有效防止塌孔。

技术研发人员:邵孟新;许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5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