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滤层结构、堤坝以及堤坝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4614发布日期:2018-11-07 10:45阅读:1766来源:国知局
反滤层结构、堤坝以及堤坝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建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滤层结构、堤坝以及堤坝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堤坝是海岸滩涂治理或感潮河道治理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建筑物。传统的堤坝多为斜坡堤,通常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抛石堤芯组合人工护面块体的结构,这样的堤坝简称抛石堤;另一种充砂管袋或充泥管袋堤芯组合人工护面块体的结构,这样的堤坝简称土方堤。土方堤与护坡结构之间,需要设置反滤层,以防堤芯土方因渗透或者海浪淘刷而流失。但是,现有传统反滤层一般为袋装碎石层组合土工布,实际施工中存在如下问题:1)施工难度大,传统反滤层施工方式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力劳动强度大,工程造价高;2)施工速度慢,施工工期长;3)低滩施工时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堤坝是海岸滩涂治理或感潮河道治理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建筑物。传统的堤坝多为斜坡堤,通常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抛石堤芯组合人工护面块体的结构,这样的堤坝简称抛石堤;另一种充砂管袋或充泥管袋堤芯组合人工护面块体的结构,这样的堤坝简称土方堤。土方堤与护坡结构之间,需要设置反滤层,以防堤芯土方因渗透或者海浪淘刷而流失。但是,现有的传统反滤层一般为袋装碎石层组合土工布,袋装碎石层组合土工布是指在两个土工布之间设置袋装碎石层,袋装碎石需要人工将碎石放入安装袋中,然后再将安装袋的开口扎牢,人力劳动强度大,袋装碎石成本高,也就使得工程造价高;同时,采用袋装碎石使得施工时的人工操作多,机械化程度低,则导致了施工速度慢,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反滤层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这是因为袋装碎石层层堆砌后一般会比预设的施工高度低或者比预设的施工高度高,不可能正好达到预设的施工高度,因此有时候施工人员会偷工减料在袋装碎石层层堆砌预设的施工高度低时,填充其它结构,这就使得现有的反滤层无法达到施工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滤层结构、堤坝以及堤坝的安装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滤层结构,包括:分格层部和反滤底垫;所述分格层部包括多个格开片材;每个所述格开片材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每个所述格开片材中,所述格开片材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部垂直;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依次设置,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依次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部平行;每个所述格开片材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与所述分格层部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每个所述格开片材中,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均设有第二连接部,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与所述分格层部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每个所述格开片材中,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该格开片材的相邻的其中一侧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该格开片材的相邻的另一侧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多个蜂窝状的主格室;所述反滤底垫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底垫连接平面;每个所述格开片材的第二侧部均与所述反滤底垫的底垫连接平面连接;每个主格室中填充有碎石,所述反滤底垫支撑所述碎石;所述反滤层结构还包括:反滤顶盖,所述反滤顶盖的其中一个表面为顶盖连接平面,所述顶盖连接平面与所述底垫连接平面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格开片材的第一侧部均与所述反滤顶盖的顶盖连接平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反滤顶盖、所述反滤底垫和所述格开片材均采用土工材料。

优选地,每个所述主格室的横截面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弧形边线。

优选地,每个所述主格室的横截面为菱形或者矩形。

优选地,所述反滤层结构的厚度为50-150cm。

优选地,所述的反滤层结构,还包括:两个端部挡件和两个侧部挡件;沿着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依次设置的方向,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的两个端部均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挡件连接,且每个所述端部挡件与所述反滤顶盖和所述反滤底垫连接,每个所述端部挡件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端部连接,构成供碎石置入的端部格室;沿着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依次设置的方向,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中分别处于最边缘的两个所述的格开片材的外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侧部挡件,每个侧部挡件与相应的所述格开片材上的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构成多个供碎石置入的侧部格室;每个所述侧部挡件与所述反滤顶盖和所述反滤底垫连接,每个所述侧部挡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挡件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提坝,包括:堤芯,所述堤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坡堤和处于两个斜坡堤之间且平行于水平面的水平堤;所述的反滤层结构构筑于所述堤芯的表面上;构筑于所述斜坡堤上的所述反滤层结构上构筑有护坡结构,构筑于所述水平堤上的所述反滤层结构上构筑有堤顶结构;每个斜坡堤的堤脚上设有护脚结构,每个护脚结构是从每个所述斜坡堤的堤脚向远离另一个所述斜坡堤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堤芯包括多个层叠放置的充砂管袋或者多个层叠放置的充泥管袋。

优选地,所述堤芯内设有心墙。

进一步地,所述心墙为倒t型心墙或扶壁式心墙。

优选地,所述的提坝,还包括:护底软体排,所述堤芯安装在所述护底软体排上。

优选地,所述护坡结构为组合块体或者护面抛石,所述组合块体包括护面块体和灌砌块石,或者所述组合块体包括护面块体和浆砌块石。

进一步地,所述护面块体为扭王块体、扭工块体、螺母块体或者翼形块体。

优选地,所述堤芯的斜坡堤的斜度为1:1.5~1:3。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提坝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将所有的格开片材与反滤底垫连接:每个所述格开片材中,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该格开片材的相邻的其中一侧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该格开片材的相邻的另一侧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多个蜂窝状的主格室;将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第二侧部与所述反滤底垫连接;

2)现场安装堤芯和反滤层结构:在施工现场将堤芯安装后,将步骤1)中的所有的格开片材与反滤底垫安装在所述堤芯的表面上,所述堤芯的表面与所述反滤底垫接触;

3)完成反滤层结构的施工:在每个所述主格室中填充碎石后,将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的第一侧部与所述反滤顶盖连接;

4)构筑在所述斜坡堤上的所述反滤层结构上构筑护坡结构,构筑在所述水平堤上的所述反滤层结构上构筑堤顶结构;每个斜坡堤的堤脚上设有护脚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反滤层结构、堤坝以及堤坝的安装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反滤层结构中,分格层部中具有多个主格室,先将反滤底垫与分格层部连接后,在每个主格室中置入碎石后,再安装反滤顶盖;该结构使得放入每个主格室的碎石能够达到主格室的厚度,也就是说,安装后的反滤层结构能够满足预设的厚度要求,使得施工质量易于保证;该反滤层结构的装配标准化程度高,由于省去了现有的人工操作袋装碎石的过程,这就使得整个堤坝的工程造价低,且施工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反滤层结构的分格层部与反滤底垫连接后且在部分主格室中放入碎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反滤层结构的格开片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反滤层结构的分格层部与反滤底垫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反滤层结构的分格层部与反滤底垫连接后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反滤层结构的分格层部与反滤底垫连接后在主格室中放入碎石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反滤层结构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反滤层结构的分格层部与反滤底垫连接后且在部分主格室中放入碎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反滤层结构的分格层部与反滤底垫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的堤坝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反滤层结构

110反滤顶盖

120反滤底垫

130分格层部

131格开片材

1311第一侧部

1312第二侧部

132第一连接部

133第二连接部

134主格室

1341弧形边线

135碎石

140端部挡件

141端部格室

150侧部挡件

151侧部格室

200堤芯

210斜坡堤

220水平堤

230心墙

300护坡结构

400堤顶结构

500护脚结构

600护底软体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图9所示,本发明的反滤层结构100,包括:分格层部130和反滤底垫120;

所述分格层部130包括多个格开片材131;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部131和第二侧部132;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中,所述格开片材131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部132垂直;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131依次设置,所有的所述格开片材131依次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侧部132平行;

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32,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2沿着与所述分格层部13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32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部1311和所述第二侧部1312;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中,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32之间均设有第二连接部133,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33沿着与所述分格层部13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33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部1311和所述第二侧部1312;

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中,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2与该格开片材131的相邻的其中一侧的所述格开片材131的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2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33与该格开片材131的相邻的另一侧的所述格开片材131的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33连接,形成多个蜂窝状的主格室134;

所述反滤底垫120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底垫连接平面;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的第二侧部132均与所述反滤底垫120的底垫连接平面连接;

每个主格室134中填充有碎石135,所述反滤底垫120支撑所述碎石135;

所述反滤层结构还包括:反滤顶盖110,所述反滤顶盖110的其中一个表面为顶盖连接平面,所述顶盖连接平面与所述底垫连接平面相对且平行设置,每个所述格开片材131的第一侧部1311均与所述反滤顶盖110的顶盖连接平面连接。

本实施例的反滤层结构100,分格层部130中具有多个主格室134;反滤层结构100使用时,先将反滤底垫120与分格层部130连接,再在每个主格室134中置入碎石135,再安装反滤顶盖110;该结构使得放入每个主格室134的碎石135的高度根据主格室134的厚度确定,实现对于每个主格室134中碎石135高度的控制,也就是说,安装后的反滤层结构100能够满足预设的厚度要求,使得施工质量易于控制;该反滤层结构100的装配标准化程度高,由于省去了现有的人工操作袋装碎石135的过程,这就使得反滤层结构100的工程造价低,且施工速度快。另外,由于各个主格室134的结构相同,使得装入碎石135后的整个反滤层结构100,对处于反滤层结构100下方的结构施加均匀的压力,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撑处于反滤层结构100上方的结构。

反滤顶盖110、反滤底垫120和格开片材131均采用土工材料。

本实施例中,反滤顶盖110和反滤底垫120材料相同,且结构相同。反滤顶盖110和反滤底垫120均为反滤土工布,反滤土工布为丙纶长丝机织布或者聚丙烯裂膜丝机织土工布;反滤土工布的强度和规格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格开片材131采用有机材料或者具有强度、且具有亲水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材料为聚氯乙烯或者聚苯乙烯。

格开片材131的第一侧部1311与反滤顶盖110的连接是通过魔术贴或者是通过胶粘。格开片材131的第二侧部1312均与反滤底垫120的连接是通过热熔式胶粘,以使得格开片材131与反滤底垫120连接得更稳定。

每个主格室134的横截面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弧形边线1341。主格室134的横截面的形状由两个相对设置且相连接的弧形边线1341构成,该结构便于在主格室134的内部充分地填入碎石135。

反滤层结构100的厚度为50-150cm。该厚度的取值范围使得反滤层结构100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反滤层结构100起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反滤层结构100,还包括:两个端部挡件140和两个侧部挡件150;沿着所有的第一连接部132依次设置的方向,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两个端部均分别与两个端部挡件140连接,且每个端部挡件140与反滤顶盖110和反滤底垫120连接,每个端部挡件140与任意两个相邻的格开片材131的端部连接,构成供碎石135置入的端部格室141;沿着所有的格开片材131依次设置的方向,所有的格开片材131中分别处于最边缘的两个格开片材131的外侧分别连接两个侧部挡件150,每个侧部挡件150与相应的格开片材131上的所有的第二连接部133连接,构成多个供碎石135置入的侧部格室151;每个侧部挡件150与反滤顶盖110和反滤底垫120连接,每个侧部挡件150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端部挡件140连接。

两个端部挡件140和两个侧部挡件150围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保证了整个反滤层结构100的强度。端部格室141和侧部格室151中均置入碎石135,使得反滤层结构100的四周边缘具有碎石135填充,则反滤层结构100的四周边缘的结构强度得以保证。

本实施例的提坝,包括:堤芯200,堤芯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坡堤210和处于两个斜坡堤210之间且平行于水平面的水平堤220;反滤层结构100构筑于堤芯200的表面上;构筑于斜坡堤210上的反滤层结构100上构筑有护坡结构300,构筑于水平堤220上的反滤层结构100上构筑有堤顶结构400;每个斜坡堤210的堤脚上设有护脚结构500,每个护脚结构500是从每个斜坡堤210的堤脚向远离另一个斜坡堤210的方向延伸。

在施工现场时,堤芯200安装后,将预先连接的所有的格开片材131与反滤底垫120,安装在堤芯200的表面上,堤芯200的表面与反滤底垫120接触,在每个主格室134中填充碎石135后,将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第一侧部1311与反滤顶盖110连接。由于省去了现有的人工操作袋装碎石135的过程,所以,本实施例的提坝与原有的采用袋装碎石135的提坝相比,施工速度更快,造价更低。本实施例的反滤层结构100中,放入每个主格室134的碎石135的高度根据主格室134的厚度确定,实现对于每个主格室134中碎石135高度的控制,也就使得提坝的施工质量易于控制。

堤芯200包括多个层叠放置的充砂管袋或者多个层叠放置的充泥管袋。充砂管袋或者充泥管袋结构层叠放置,使得堤芯200具有稳定的支撑力。

堤芯200内设有心墙230。心墙230插入于施工现场的地面上,以便于堤芯200与地面稳定地连接。

心墙230为倒t型心墙230或扶壁式心墙230。本实施例中,心墙230为倒t型心墙230。

提坝,还包括:护底软体排600,堤芯200安装在护底软体排600上。护底软体排600具有软基加筋处理和滩面防冲护底的双重作用。

护底软体排600为加筋砂肋土工布软体排或混凝土块连锁排。

护坡结构300为组合块体或者护面抛石,组合块体包括护面块体和灌砌块石,或者组合块体包括护面块体和浆砌块石。该结构使得护坡结构300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护面块体为扭王块体、扭工块体、螺母块体或者翼形块体。

堤芯200的斜坡堤210的斜度为1:1.5~1:3。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提坝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将所有的格开片材131与反滤底垫120连接:每个格开片材131中,所有的第一连接部132与该格开片材131的相邻的其中一侧的格开片材131的相应的第一连接部132连接,所有的第二连接部133与该格开片材131的相邻的另一侧的格开片材131的相应的第二连接部133连接,形成多个蜂窝状的主格室134;将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第二侧部1312与反滤底垫120连接;

2)现场安装堤芯200和反滤层结构100:在施工现场将堤芯200安装后,将步骤1)中的所有的格开片材131与反滤底垫120安装在堤芯200的表面上,堤芯200的表面与反滤底垫120接触;

3)完成反滤层结构100的施工:在每个主格室134中填充碎石135后,将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第一侧部1311与反滤顶盖110连接;

4)护坡结构300、堤顶结构400和护脚结构500的安装:构筑在斜坡堤210上的反滤层结构100上构筑护坡结构300,构筑在水平堤220上的反滤层结构100上构筑堤顶结构400;每个斜坡堤210的堤脚上设有护脚结构500。

在步骤3)中,将每个主格室134中填充碎石135后,将每个主格室134中填充后的碎石135的高度磨平到主格室134的厚度,再将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第一侧部1311与反滤顶盖110连接。

步骤1)中,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第二侧部1312与反滤底垫120的连接可为粘接;步骤3)中,所有的格开片材131的第一侧部1311与反滤顶盖110的连接可为粘接。

实施例2

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主格室134的横截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为菱形或者矩形。本实施例中,该四边形为菱形。横截面为四边形或者菱形,有利于对主格室134内部尺寸的确定,有利于快速填入碎石135。

综上,本发明的反滤层结构100装配化程度高,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