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6949发布日期:2019-02-15 23:5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及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沉井在工业建筑、市政工程以及特定的建设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养护成型的结构。

现有的陆地施工常见的沉井出土方式为干式出土,即降水后对井内土方采用机械挖掘或局部人工挖掘的方式,采用吊装机具倒运至井外。此方法虽然具备传统工艺的成熟、稳妥,但在施工过程中机械使用率过高,费用消耗过大,扬尘及噪声污染严重,在出土吊装倒运过程中极易产生土方掉落等危险事故,造成机械的损伤,同时对施工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但是,若在沉井过程中采用冲渣式出土的施工方法,能够完全克服以上缺点,极大减少机械费用的支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纯电力施工更加环保节能,带水作业无扬尘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尤其是减少机械使用频率、安全稳定,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的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及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包括沉井本体、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通过管路联通所述沉淀设备,所述沉淀设备内部包括沉淀层和上浮层,所述上浮层通过管路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本体顶部设有操作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本体内部设有工字钢或c型钢,所述操作平台置于所述工字钢或所述c型钢上。

进一步的,所述沉井本体边缘处设有水枪。

进一步的,所述水枪数量为多个,所述水枪数量为偶数。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沉井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清水储存设备和沉淀设备,在所述沉井本体内部安装泥浆泵,在所述清水储存设备内部安装水泵,通过管路将所述泥浆泵与所述沉淀设备联通,将所述沉淀设备与所述清水储存设备联通,将所述水泵与所述沉井本体联通;

s2.操作人员引入清水储存设备的水对所述沉井本体进行冲刷,使所述沉井本体内部的土体形成泥浆,所述泥浆被所述泥浆泵抽出,所述泥浆通过管路流入所述沉淀设备;

s3.所述泥浆进入所述沉淀设备沉淀后,所述沉淀设备上层的清水回流至所述清水储存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下述步骤,

s11.将所述泥浆泵固定在浮筒中央,使用吊车将所述泥浆泵吊运至所述沉井本体内正中央低洼处;

s12.在所述沉井本体的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在所述工字钢或所述c型钢上方搭建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方铺设跳板;

s13.在所述沉井本体边缘处安装高压水枪,将所述高压水枪吊运至井筒内部,安排多名操作人员分区进行冲渣作业,将控制箱安置于所述沉井本体内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1.所述沉井本体下沉过程中,需由测量人员定时观测所述沉井本体的井壁倾斜情况;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4,

s4.所述沉井本体下沉到接近底标高时,在所述沉井本体的底梁下方砌筑砖垛。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5,

s5.对所述沉井本体进行封底。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沉井出土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干式出土方式,采用湿法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大型挖掘机械,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及能源消耗,且有效避免了扬尘及噪声污染,资金投入少。同时改善了单纯依靠人工挖掘的方式,省时省力,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

2、本发明在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方便在后续的沉井出土过程中搭设操作平台,以保证后续出土操作平台的安全性。

3、本发明采用大功率泥浆泵,将泥浆抽至井外的沉淀设备,减小了安全隐患,且经沉淀后的水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

4、本发明可根据沉井直径大小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使用水枪数量,对称冲刷下沉。冲渣过程为连续作业,冲渣后的井底泥浆润滑,沉井效率更高。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重点进行标高及垂直度的检测,可有效防止沉井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平台搭设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平台与泥浆泵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

1、管路2、水枪3、水泵

4、清水储存设备5、浮筒6、泥浆泵

7、沉井本体8、沉淀设备81、上浮层

82、沉淀层9、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系统,包括沉井本体7、清水储存设备4和沉淀设备8。沉井本体7内部设有泥浆泵6,泥浆泵6通过管路1联通沉淀设备8,沉淀设备8内部包括沉淀层82和上浮层81,上浮层81通过管路与清水储存设备4联通,清水储存设备4内部设有水泵3,水泵3通过管路与沉井本体8联通。

如图2所示,沉井本体7顶部设有操作平台9,操作平台9上方设有跳板,方便操作人员施工。沉井本体7内部设有工字钢或c型钢,操作平台9置于工字钢或c型钢上。沉井本体7边缘处设有水枪2,水枪2为冲渣高压水枪,水枪2数量为多个,水枪2数量为偶数,水枪2将所述沉井本体7分为多个工作区域。图2所示的水枪2数量为四把,将沉井本体7分为四个工作区,可安排四名操作人员在各自工作区对称冲渣作业,施工效率高,且可有效避免沉井本体7的井壁在下沉过程中,造成大角度倾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沉井冲渣式出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沉井本体7两侧分别设置清水储存设备4和沉淀设备8,在沉井本体7内部安装泥浆泵6,在清水储存设备4内部安装水泵3,通过管路1将泥浆泵6与沉淀设备8联通,将沉淀设备8与清水储存设备4联通,将水泵3与沉井本体7联通;

s11.将泥浆泵6固定在浮筒5中央,使用吊车将泥浆泵6吊运至沉井本体7内正中央低洼处;

s12.在沉井本体7的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在工字钢或c型钢上方搭建操作平台9,操作平台9上方铺设跳板;

s13.在沉井本体7边缘处安装水枪2,将水枪2吊运至沉井本体7井筒内部,安排多名操作人员分区进行冲渣作业,将控制箱安置于沉井本体7四周;

s2.操作人员引入清水储存设备4的水对沉井本体7进行冲刷,使沉井本体7内部的土体形成泥浆,泥浆被泥浆泵6抽出,泥浆通过管路1流入沉淀设备8;

s21.沉井本体7下沉过程中,需由测量人员定时观测沉井本体7的井壁倾斜情况;

s3.泥浆进入沉淀设备8沉淀后,沉淀设备8上层的清水回流至清水储存设备4。

s4.沉井本体7下沉到接近底标高时,在沉井本体7的底梁下方砌筑砖垛。

s5.对沉井本体7进行封底。

为使技术特点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直径为14.4m,深度为20m的旋流井的施工方案作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沉井本体7即为直径为14.4m,深度为20m的旋流井;清水储存设备4即为清水池;沉淀设备8即为泥浆沉淀池;水枪2选用冲渣高压水枪;泥浆泵6选用大功率泥浆泵。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搭设旋流井内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可利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固定于旋流井井壁预埋的工字钢或者c型钢上。如图2所示。

2、安装冲渣高压水枪,清水池下放入水泵,并准备充足管路,连接清水池至旋流井,在旋流井附近制作降水井,降水井用来截流旋流井附近的水,方便旋流井沉降。

2.1安装22kw大功率水泵1台至浮筒上,需保障水泵插入泥浆中的深度,防止水位过低或过高时发生的空载、堵泵以及点击进水等事故。如图3所示。

2.2用吊车吊装泥浆泵进入旋流井内,安放位置于井内正中央,保障泥浆于旋流井中央汇聚,均匀排水沉降。

2.3旋流井井壁上方外延处安装冲渣高压水枪及泥浆泵的控制电箱,由专人负责指挥并观测沉井倾斜角度。

3、沉淀池可根据旋流井每次出土的土方量计算,体积宜为出土量的1.5-2倍,例如:旋流井每次出土的土方量约为900m3,则沉淀池的体积约为1400m3。沉淀池的形状宜为长方形,可保障泥浆充分沉淀及外运倒土条件。清水池体积为40m3,需保障冲渣高压水枪用水量充足。

4、降水井施工,根据现场地下水位以及季节性雨水,采用管井降水,井深30m,共计20眼,于旋流井井壁外5m周圈均匀分布。

二、冲渣出土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主要在定位好的坐标控制点制作旋流井的主体结构,待上部结构满足设计强度及规范要求后,进行下沉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平整。

2、地基处理。

3、井身测量定位。

4、刃脚制作。

5、井筒分段浇筑。

6、冲渣出土:

6.1、在冲渣出土前先行组装泥浆泵,使其固定于两个浮筒中央,并用25t吊车吊运至旋流井井内正中央低洼处。

6.2、采用φ48*3.5mm的钢管搭设操作平台,固定于旋流井井内工字钢或c型钢上方,钢管搭接长度≥600mm,采用双扣件加固。操作平台钢管间距为1.0m,纵横交错并以斜杆加固,操作平台上方铺设工人行走的跳板若干以方便施工人员作业。

6.3、将冲渣高压水枪吊运至旋流井井筒内部,安排4名施工人员分区进行冲渣作业,控制箱安置于旋流井井内四周,方便作业人员操作。

6.4、作业人员通过冲渣高压水枪对旋流井井内土体冲刷,使土体以泥浆形式被泥浆泵抽出井外至沉淀池,在冲渣过程中,上层土体水含量较少需缓慢均匀冲刷,不得产生大块泥土,防止阻塞泥浆泵。而冲刷至下层土体时,由于土中含水率增高,冲刷后土质较容易稀松,施工进度加快。在冲渣高压水枪冲刷过程中,宜成扇形施工即由中心向外侧冲刷,泥浆会更加均匀,且饱水土体不宜整块塌落阻塞泥浆泵。

6.5、旋流井井筒下沉过程中,需由测量人员定时观测井壁倾斜情况,保障井壁四周高低差≤10cm,若发生倾斜过大时,应及时对井壁较高处加大冲刷量用以纠偏。由于冲渣法连续施工,下沉较快,夜间同样可以进行,不存在高空吊装相关的安全隐患,故每日旋流井理论沉降量为1-1.3m。该方法可不用考虑井底渗水等不良影响,但仍需控制地下承压水,使承压水水位低于井壁0.5m为宜。

6.6、泥浆抽至外侧沉淀池,经过自重沉淀后,上部杂质较少的清水回流至清水池,清水可重复利用进行冲渣,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沉淀池中渣土,待旋流井井筒分段制作、下沉空隙,进行简单初步晾晒,于旋流井井筒下阶段、冲渣下沉前,运至施工现场外。

6.7、旋流井井筒下沉到接近底标高时,预留100mm,停止沉降,并于底梁下方砌筑砖垛,8h内连续沉降不超过100mm时,可进行直接封底。

7、封底。

三、注意后期养护及堵漏问题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沉井出土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干式出土方式,采用湿法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大型挖掘机械,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及能源消耗,且有效避免了扬尘及噪声污染,资金投入少。同时改善了单纯依靠人工挖掘的方式,省时省力,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

2、本发明在井壁制作过程中,预埋工字钢或c型钢,方便在后续的沉井出土过程中搭设操作平台,以保证后续出土操作平台的安全性。

3、本发明采用大功率泥浆泵,将泥浆抽至井外的沉淀设备,减小了安全隐患,且经沉淀后的水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

4、本发明可根据沉井直径大小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使用水枪数量,对称冲刷下沉。冲渣过程为连续作业,冲渣后的井底泥浆润滑,沉井效率更高。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重点进行标高及垂直度的检测,可有效防止沉井倾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