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163发布日期:2018-11-16 20:2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式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现今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裙房,由于主楼和裙房的荷载和刚度差异很大,常常会造成基础内力和基底反力差异且变化很大,导致基础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为使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实际工程中常采用施工期间设置沉降后浇带。而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是常采用主楼与裙房同时施工,而两者相连基础断开,为保证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常采用传统的刚性或柔性基坑支护体系,从而保证沉降后浇带的施工工作面得以展开。但传统的基坑方式或不可避免存在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不能同时交差作业,不可避免的延长了工程施工周期,造成施工慢的缺点,例如申请号为200920188367.5的实用型新专利,包括井壁、圈梁、爬梯及井盖,所述的井壁包括混凝土或砖石砌体,并沿井壁布置圈梁,虽然解决了基坑支护缩短工期的问题,但是对于可以使基坑的内壁稳定,安全工作,节省成本,使用方便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式基坑支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式基坑支护,包括主体和底座,所述主体的下端设有底座,其所述主体的外壁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主体套接相连,所述套筒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连杆与第一连接块相连,所述连杆的左端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左端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相连,所述齿轮的内壁设有转轴,所述齿轮与转轴套接相连,所述转轴的外壁左端设有转把,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端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前端设有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套接相连,所述卡块的下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卡接相连,所述支杆的上端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左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设有支板,所述顶杆通过第一弹簧与支板相连,所述支板的外壁设有基坑。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左端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壁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下端外壁设有凹槽,所述插杆与凹槽卡接相连,所述插杆的外壁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设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支板的左端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转把的外壁设有把套。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上端设有拉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井式基坑支护,通过主体与底座的配合,通过主体与套筒的配合,通过套筒与第二连接块的配合,通过第二连接块与连杆的配合,通过连杆与第一连接块的配合,通过连杆与齿条的配合,通过齿条与齿轮的配合,通过齿轮与转轴的配合,通过转轴与转把的配合,通过第一连接块与卡块的配合,通过卡块与支杆的配合,通过支杆与支板的配合,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通过顶杆与第一弹簧的配合,可以使基坑的内壁稳定,安全工作,节省成本,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底座,3、基坑,4、支板,5、垫片,6、支杆,7、第一弹簧,8、顶杆,9、第一套杆,10、第二套杆,11、卡块,12、第一连接块,13、齿条,14、连杆,15、转轴,16、第二连接块,17、套筒,18、齿轮,19、转把,20、把套,21、滑槽,22、滑块,23、横板,24、拉环,25、第二弹簧,26、插杆,27、凹槽,28、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式基坑支护,包括主体1和底座2,主体1起到支撑保护固定构件的作用,当需要将主体1拆卸下来时,首先拉动插杆26向上运动,同时插杆26带动垫板28向上运动,同时垫板28挤压第一弹簧25使其发生形变,同时插杆26脱离凹槽27,此时可以将主体1拆除,主体1的左端设有横板23,横板23的内壁设有插杆26,插杆26的上端设有拉环24,拉环24起到方便拉动插杆26的作用,插杆26的下端外壁设有凹槽27,插杆26与凹槽27卡接相连,插杆26的外壁设有垫板28,垫板28的上端设有第二弹簧25,主体1的下端设有底座2,主体1的外壁设有套筒17,需要使用此设备时,首先将主体1固定在基坑3的底端中部,同时将支板4朝向需要支护的基坑壁,此时转动转把19,转把19带动转轴15转动,同时转轴15带动外壁的齿轮18转动,此时根据齿轮18与齿条13啮合相连的作用,此时会带动齿条13上下运动,此时逆时针转动转把19,同时转把19通过转轴15带动齿轮18逆时针转动,此时齿轮18会带动齿条13向下运动,同时齿条13带动连杆14向上运动,此时连杆14带动上端的第一连接块12以及下端的第二连接块16向上运动,此时第二连接块16带动套筒17紧贴主体1的外壁运动,此时第一连接块12带动卡块11向上运动,同时卡块11带动滑块22向上运动,此时滑块22紧贴滑槽21的内壁运动,此时滑块22保持竖直的固定运动,同时滑块22带动卡块11保持竖直的固定运动,同时卡块11向上顶动支杆6向两侧运动,同时支杆6带动第一套杆10向两侧运动,此时带动支板4向两侧运动,直到支撑的最大力,停止转动转把19,此时支护结束,套筒17与主体1套接相连,套筒17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块16,第二连接块16的上端设有连杆14,连杆14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块12,第二连接块16通过连杆14与第一连接块12相连,连杆14的左端设有齿条13,齿条13的左端设有齿轮18,齿条13与齿轮18啮合相连,齿轮18的内壁设有转轴15,齿轮18与转轴15套接相连,转轴15的外壁左端设有转把19,转把19的外壁设有把套20,把套20起到保护转把19的作用,第一连接块12的左端设有卡块11,卡块11的上端外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杆6,支杆6的前端设有第二套杆10,第二套杆10的外壁设有第一套杆9,第二套杆10与第一套杆9套接相连,卡块11的下端设有滑块22,滑块22的内壁设有滑槽21,滑块22与滑槽21卡接相连,支杆6的上端设有顶杆8,顶杆8的左端设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左端设有支板4,支板4的左端设有垫片5,垫片5起到保护支板4的作用,顶杆8通过第一弹簧7与支板4相连,支板4的外壁设有基坑3。

需要使用此设备时,首先将主体1固定在基坑3的底端中部,同时将支板4朝向需要支护的基坑壁,此时转动转把19,转把19带动转轴15转动,同时转轴15带动外壁的齿轮18转动,此时根据齿轮18与齿条13啮合相连的作用,此时会带动齿条13上下运动,此时逆时针转动转把19,同时转把19通过转轴15带动齿轮18逆时针转动,此时齿轮18会带动齿条13向下运动,同时齿条13带动连杆14向上运动,此时连杆14带动上端的第一连接块12以及下端的第二连接块16向上运动,此时第二连接块16带动套筒17紧贴主体1的外壁运动,此时第一连接块12带动卡块11向上运动,同时卡块11带动滑块22向上运动,此时滑块22紧贴滑槽21的内壁运动,此时滑块22保持竖直的固定运动,同时滑块22带动卡块11保持竖直的固定运动,同时卡块11向上顶动支杆6向两侧运动,同时支杆6带动第一套杆10向两侧运动,此时带动支板4向两侧运动,直到支撑的最大力,停止转动转把19,此时支护结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