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161发布日期:2018-11-16 20:28阅读:4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常用方法通常采用导管法,其原理是将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因此,要求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最下一节导管的埋入深度始终保持在混凝土浇筑面以下2-6m,以确保混凝土能连续灌注。但是,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导管意外拔出混凝土面或是由于混凝土堵管造成灌注中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通过设置锥形叶来解决导管意外拔出混凝土面或是由于混凝土堵管造成灌注中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至少两片锥形叶;锥形叶拼合成一个完整锥体,且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与连接套筒的一端枢轴连接,可以自由开合。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还包括:锁止环和锁止筋;锁止筋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锥形叶的内侧,而锁止筋的另一端向连接套筒径向方向弯折,且所有锁止筋的折弯端套设在锁止环内。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还包括:套环;套环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筒和/或 锥形叶外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连接套筒与锥形叶的连接侧,另一侧延伸至锥形叶部分,每个锥形叶对应设置有一个限位块。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中锥形叶有三片。

进一步地,上述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中锥形叶与连接套筒通过合页连接。

通过设置连接套筒和锥形叶,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当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自重作用下冲开锥形叶从而实现灌注。有效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用方案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套筒;2:锥形叶;3:合页;4:锁止筋;5:锁止环;6:套环;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先参考图1,在现有技术中,先准确测定混凝土面,再将导管吊放在混凝土面上0.5~0.7m(视导管直径而定),用双股7号铁丝系上预制混凝土球塞,放在导管内水面上(不留间隙)。料斗内注入混凝土0.1m3,缓慢将预制混凝土球塞放至导管底端,把铁丝固定在料斗上。把导管插入混凝土面下1.0m,料斗内灌注混凝土,接着剪断铁丝,连续浇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在使用此方法时,需要必须由有经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铁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必须要事先正确确定,所以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所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2-图5,本实施例所示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1和三片锥形叶2,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来设计锥形叶2的数量,至少为两片即可。本实施例中的三片锥形叶2可以拼合成一个完整的锥体,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1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2和连接套筒1的一端通过枢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合页3连接,合页3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筒1上,且位于锥形叶2与连接套筒1的连接位置,同时合页3的旋转端为U形,旋转端固定设置于锥形叶2的外侧面,且穿过固定端,从而使得锥形叶2可以绕固定端自由旋转。同时为了避免在二次灌注混凝土时锥形叶2开合角度过大,使得在浇注管收回时阻力过大,所以在连接套管的外壁还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的数量与锥形叶2的数量保持一致,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每个锥形叶2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限位块7,限位块7的一侧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管的外壁,而另一侧延伸至锥形叶2部分,当锥形叶2被混凝土拌合物推开时,由于限位块7的作用,阻止锥形叶2进一步开合,从而起到限位作用,并可有效防止锥形叶2折断。为了防止浇筑管在插入混凝土进行二次灌注时,锥形叶2提前打开,可以在每个锥形叶2的内侧设置有一根锁止筋4,锁止筋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锥形叶2的内侧,另一端向连接套筒1的径向方向弯折,在本实施例中,弯折的角度为159.44°,于是在本实施例内部,每个锥形叶2的锁止筋4向连接套筒1的中心汇集,于是将锁止环5套设住三根锁止筋4,这样由于锁止筋4被锁止环5卡住,使得锥形叶2无法向外翻转,故一直处于闭合状态,套环6可以用钢丝穿过,当需要进行浇注时,通过拉扯钢丝便可去除锁止环5,锥形叶2从而可以开合。同时为了防止锥形叶2和连接套筒1脱落,可以在锥形叶2和连接套筒1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套环6,通过钢丝穿过套环6,当发生脱落时,通过拉扯钢丝便可从浇注孔中取出锥形叶2或连接套筒1,同时,如果发生锥形叶2未能正常开合导致混凝土无法正常浇注时,可以通过拉扯钢丝绳从而辅助打开锥形叶2,当然套环6可以只设置在连接套筒1 或锥形叶2上,也可以都设置。

需要进行二次封底灌注时,将三片锥形叶2合拢,使得锁止环5套设在三根锁止筋4上,并卡紧,在锁止环5的两孔洞处穿细钢丝绳,其长度不小于孔内混凝土面到孔口高度,并留足3米的富裕长度。从浇注孔内提出导管,更换被堵管节,并将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安装于导管底节最下端,向管内灌入新鲜混凝土,使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内部充满混凝土,吊车吊放底节导管,并在孔口接长导管,继续吊放接长导管,直到导管底节插入混凝土面以下2m范围,固定导管,顶部安装漏斗。通过钢丝绳将锁止环5从导管内取出,接着向漏斗内倾倒混凝土,在混凝土冲力下将锥形叶2打开,确保混凝土能从导管底部流出,持续灌注混凝土直至设计标高。

锥形设计能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