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理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459发布日期:2018-09-25 21:3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自清理装置的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各地对工业污水、雨水等的排放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各种各样的排水设备应运而生;泵站便是其中之一。泵站中的预制成品泵站由于其可以事先制作好再拉去现场安装,操作更方便,也更加节省人力和物力;因此运用相当广泛。预制泵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其正常运行的各种参数的监测较为重要,一旦出现异常也需要及时处理。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整个泵站系统进行清理。

而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体化泵站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大多是采用的人工巡查的方式,即由工人定期巡查泵站,每天定期清理内部的垃圾与浮渣, 才能保证预制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清理费时费力,导致预制泵站工作效率很低。

经检索,CN205899342公开了一种环保一体化泵站控制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3)和泵站入口(7),壳体(1)内安装有至少一台水泵(4),壳体(1)上方安装有控制柜(5),所述的控制柜(5)与水泵(4)电连接,所述的壳体(1)内还安装有液位监测装置;壳体(1)下方连接有安装座;入水口(2)上还连接有格栅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监测装置包括主液位监测装置和副液位监测装置两套独立的监测装置,所述的两套监测装置均与控制柜(5)电连接;所述的主副液位监测装置可由控制柜(5)自由切换;所述的控制柜(5)内还安装有主控模块(11)、垃圾与浮渣清理模块(12)、泵站状态网页发布模块(13)、泵站报表生成模块(14)和泵站网页远程监控模块(15);所述的垃圾与浮渣清理模块(12)、泵站状态网页发布模块(13)、泵站报表生成模块(14)和泵站网页远程监控模块(15)均与主控模块(11)电连接;所述的泵站网页远程监控模块(15)与互联网相连。这种结构的实质性不足是:由于垃圾与浮渣清理模块只是设置在控制柜内的电子模块,只能驱动水泵进行反复运动来进行清理,而筒体内的沉积物由于远离水泵,且无法汇集,长期累积,还是需要人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理方便、节约能源、工作效率高、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的自清理预制泵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清理预制泵站,设有筒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筒体内设有变频水泵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设有自清理旋流盆,所述自清理旋流盘是由盆体、堰板、左导流板、右导流板和挡板组成,所述盆体底部中部设有堰板,所述堰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所述堰板一侧与左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分别由堰板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以使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堰板上汇集,并流入吸水圆槽中,所述吸水圆槽一侧设有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一端口与吸水圆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堰板和右导流板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所述吸水圆槽中设有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经支架固定在左导流板上,所述变频水泵的出水口与管道相连接,以使右导流板上的沉积物随着右导流板的倾斜度向弧形流道处汇集到吸水圆槽内,并在吸水圆槽内的变频水泵的离心吸力作用下,旋流并经管道排出,达到了自动清理沉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流道是由吸水圆槽边沿向右导流板方向呈涡旋形向外延伸、且口径逐渐扩大,所述弧形流道的涡旋方向与变频水泵运行时叶轮的带动水产生的涡旋方向相同,以利于收纳右导流板上流下来的沉积物至吸水圆槽内,避免沉积,使得自动清理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圆槽外周与变频水泵间隙配合,以达到污水处理效率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左导流板上对应吸水圆槽设有固定凹槽,所述支架固定在固定凹槽内,且支架上端面与左导流板上端面平齐,以达到避免沉积沉淀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盆体呈锥形,以利于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导流。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圆槽可以呈圆柱形,也可以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锥形,以利于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汇集。

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板的横切面呈倒V形,或者呈倒U形,以使水中的沉积物滑入挡板两侧,避免在挡板上堆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器,以达到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泵站运行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的筒体一侧的入水口处设有格栅,以达到隔离漂浮物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方便、节约能源、工作效率高、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自清理旋流盘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筒体1、控制装置2、变频水泵3、管道4、盆体5、堰板6、左导流板7、右导流板8、挡板9、吸水圆槽10、弧形流道11、固定凹槽12、格栅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自清理预制泵站,设有筒体1和控制装置2,所述筒体1内设有变频水泵3和管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自清理旋流盆,所述自清理旋流盘是由盆体5、堰板6、左导流板7、右导流板8和挡板9组成,所述盆体5底部中部设有堰板6,所述堰板6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10,所述堰板6一侧与左导流板7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8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7和右导流板8分别由堰板6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以使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堰板6上汇集,并流入吸水圆槽10中,所述吸水圆槽10一侧设有弧形流道11,所述弧形流道11一端口与吸水圆槽10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8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11一侧或两侧的堰板6和右导流板8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9,所述吸水圆槽10中设有变频水泵3,所述变频水泵3经支架固定在左导流板上7,所述变频水泵3的出水口与管道4相连接,以使右导流板8上的沉积物随着右导流板8的倾斜度向弧形流道11处汇集到吸水圆槽10内,并在吸水圆槽10内的变频水泵3的离心吸力作用下,旋流并经管道4排出,达到了自动清理沉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流道11是由吸水圆槽10边沿向右导流板方向呈涡旋形向外延伸、且口径逐渐扩大,所述弧形流道11的涡旋方向与变频水泵运行时叶轮的带动水产生的涡旋方向相同,以利于收纳右导流板上流下来的沉积物至吸水圆槽内,避免沉积,使得自动清理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圆槽10外周与变频水3泵间隙配合,以达到污水处理效率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左导流板7上对应吸水圆槽10设有固定凹槽12,所述支架固定在固定凹槽内,且支架上端面与左导流板上端面平齐,以达到避免沉积沉淀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盆体呈锥形,以利于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导流。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圆槽可以呈圆柱形,也可以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锥形,以利于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汇集。

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板的横切面呈倒V形,或者呈倒U形,以使水中的沉积物滑入挡板两侧,避免在挡板上堆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装置2采用PLC控制器,以达到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泵站运行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的筒体1一侧的入水口处设有格栅13,以达到隔离漂浮物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PLC控制器控制变频水泵运行,污水经入水口的格栅进入到筒体内的盆体中,沉淀物逐渐向下沉积,然后经盆体底部倾斜的导流板相盆体中心的流道内汇集,左导流板上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堰板上汇集,并流入吸水圆槽中,右导流板上的沉积物随着右导流板的倾斜度和弧形流道自动流入到吸水圆槽内,汇集到吸水圆槽内的污物在吸水圆槽上方的水泵的离心吸力作用下,旋流而出,达到了自动清理沉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方便、节约能源、工作效率高、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