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站围护结构预制叠合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189发布日期:2018-10-30 21:2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站围护结构预制叠合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车站围护结构预制叠合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铁围护结构施工工艺上存在着施工过程定位不可控,使得桩位与设计偏差过大,后期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中出现侵入主体结构或者加大基坑宽度,故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总结,形成能够确保施工过程可控、质量优良,形成标准化的施工工法,达到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采用预制工艺,可以极大提高工效,缩短城市地铁建设周期,对城市地面的交通影响低,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内外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要求越来越高,预制叠合技术是建筑行业新发展绿色施工技术,但是在预制叠合桩安放时会出现桩位安放常常会出现安放不准确,造成返工或者施工问题,所以一种用于叠合桩安放定位的定位装置是现在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桩安装时精确定位的定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车站围护结构预制叠合桩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用于标定的标定组件,所述标定组件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标定组件包括用于与定位组件中定位板搭配使用的标定板,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装配面板,所述装配面板上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面板连接有定位板。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多个定桩点,所述定桩点在竖直板上沿直线分布,并且所述定桩点在竖直板上对称设置。

所述竖直板远离标定板的一端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平行与标定板设置。

所述标定板宽度小于固定板宽度。

所述定位组件中的定位板通过连接板件与装配面板相连接,所述装配孔贯穿装配面板与连接板件设置。

所述连接板件包括竖直连接板件和水平连接板件,所述竖直连接板件上端与装配面板下端面相连接,所述竖直连接板件下端与水平连接板件相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件截面呈梯形。

所述装配面板上设有用于保护的防护侧板。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分布在连接板件下端面上用于支撑定位组件的液压支腿。

所述标定组件在使用时至少在导槽两侧各设置一个,并且导槽两侧分布的标定组件关于导槽对称;所述装配孔设置在装配面板中心位置。

一种适用于地铁车站卫华结构预制叠合桩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挖掘用于装填叠合桩的施工导槽;

(2)在步骤(1)中导槽挖设完成后,在导槽边缘处两侧进行桩位控制点定位放样,并根据导槽两侧桩位控制点进行叠合桩放置孔的钻孔操作,进而形成用于安放叠合桩的安放孔,钻孔操作圆心点为相对设置的桩位控制点间垂直距离的中心;

(3)在步骤(2)桩位控制点放样完成后,在导槽两侧分别至少放置一个标定组件,分布在导槽两侧的标定组件对称设置,并且标定组件中的标定板内侧面朝向导槽所在方向,并且保证标定组件上的定桩点与步骤(2)中相应的桩位控制点相对应,并对标定组件进行固定操作;

(4)步骤(3)完成后,在标定组件上安放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放时,使得定位组件中定位板外侧面与标定板远离竖直板的一侧相接触,通过定位板和标定板的贴合,进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标定,从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确定;

(5)步骤(4)完成后,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完成后,把需要装填的叠合桩通过装配孔装入到导槽内的安放孔内;

(6)步骤(5)完成后,一个叠合桩在导槽内的安放完成,如果需要重复安装叠合桩,通过定位组件在标定组件上的移动,并根据定桩点的位置可以进行其他相关叠合桩的精确安放,直至到达设定数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控制预制叠合桩施工定位、安放和接桩位置,减少施工偏差,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可重复利用,能显著提高工效。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标定组件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标定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标定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槽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导槽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标定组件安放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定位组件安放时的俯视图;

1、标定板,2、竖直板,3、固定板,4、定桩点,5、导槽,6、防护侧板件,7、竖直连接板件,8、液压支腿,9、定位板,10、水平连接板,11、装配面板,12、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车站围护结构预制叠合桩501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用于标定的标定组件,标定组件连接有定位组件;标定组件包括用于与定位组件中定位板9搭配使用的标定板1,定位组件包括装配面板11,装配面板11上设有装配孔12,装配面板11连接有定位板9,定位组件还包括竖直板2,竖直板2上设有多个定桩点4,定桩点4在竖直板2上沿直线分布,并且定桩点4在竖直板2上对称设置,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标定组件在使用时至少在导槽5两侧各设置一个,并且导槽5两侧分布的标定组件关于导槽5对称;装配孔12设置在装配面板11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叠合桩501实际安放位置是在施工现场挖设的导槽5内,在导槽5内设有安放叠合桩501的安放孔52,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使用时,先在需要的地面上挖设导槽5,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挖设的导槽5内侧壁和导槽5边缘处都铺设钢筋混凝土层51,使得导槽5内壁和导槽5边缘处地面固化,方便后期放样标记,也方便标定组件的固定;使用时对导槽5边缘处进行桩位控制点53放样,也就是在已经完成导槽5两侧进行桩位控制点53放样,再根据桩位控制点53进行钻进成孔,以导槽5为对称中心,并以相对设置桩位控制点53直线距离的中心位置为圆心进行钻孔操作,以上钻孔操作得到的就是安放叠合桩501的安放孔52,以上操作完成后,在导槽5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标定组件,并使得标定组件中的定桩点4与桩位控制点53相对应,通过定桩点4与桩位控制点53的对应,可是对标定组件进行精确定位,方便后续定位组件的安放固定,在标定组件安放完毕后,再在标定组件上安放一个定位组件,使得定位组件中的定位板9与标定板1相接触,也就是标定板1使用时与定位组件中定位板9相贴合用于标定组件与定位组件的定位,具体来说就是在标定组件上安放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放时,使得定位组件中定位板9外侧面与标定板1远离竖直板2的一侧相接触,通过定位板9和标定板1的贴合,进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标定,从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确定;通过定位组件位置的确定,可以把需要安放的叠合桩501通过装配平台上的装配孔12安放进导槽5内,进而实现对叠合桩501安放时安放位置的精确定位,避免在地铁围护结构施工工艺上存在着施工过程定位不可控,使得桩位与设计偏差过大,后期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中出现侵入主体结构或者加大基坑宽度等问题;综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控制预制叠合桩501施工定位、安放和接桩位置,减少施工偏差,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可重复利用,能显著提高工效。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竖直板2远离标定板1的一端上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平行与标定板1设置;固定板3方便标定组件在地面上的固定,作为更大的优选,在固定板3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可有连接螺栓等其他一些用于固定的部件;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标定板1宽度小于固定板3宽度,因为两者作用不同,固定板3的设宽度较大,方便后期的固定,标定板1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与定位板9配合,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限制,进而实现对叠合桩501位置的确定,标定板1宽度较小是为了区别固定板3和标定板1,避免定位板9与标定板1接触时与固定板3发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更大的优选,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组件中的定位板9通过连接板件与装配面板11相连接,装配孔12贯穿装配面板11与连接板件设置;连接板件包括竖直连接板件7和水平连接板件10,竖直连接板件7上端与装配面板11下端面相连接,竖直连接板件7下端与水平连接板件10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竖直连接板件7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有多个侧板组成的水平截面呈回字形的框架板件,主要起到集成元器件的作用,避免定位装置上元器件杂乱,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水平连接板件10截面呈梯形,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液压支撑腿的连接,同时使得水平连接板件10受力分散,有利于延长水平连接板件10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装配面板11上设有用于保护的防护侧板6,防护侧板6的设置,起到隔离装配孔12与周边的外界环境,起到防护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组件还包括调节部件,调节部件包括分布在连接板件下端面上用于支撑定位组件的液压支腿8,液压支腿8的设置利用了相当于液压缸的原理,使得液压支腿8高度可以升降,进而实现对定位组件的找平操作,方便叠合桩501放置时垂直度的保证,液压支腿8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组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不同的生产环境,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一种适用于地铁车站卫华结构预制叠合桩501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挖掘用于装填叠合桩501的施工导槽5;

(2)在步骤(1)中导槽5挖设完成后,在导槽5边缘处两侧进行桩位控制点53定位放样,并根据导槽5两侧桩位控制点53进行叠合桩501放置孔的钻孔操作,进而形成用于安放叠合桩501的安放孔52,钻孔操作圆心点为相对设置的桩位控制点53间垂直距离的中心;

(3)在步骤(2)桩位控制点53放样完成后,在导槽5两侧分别至少放置一个标定组件,分布在导槽5两侧的标定组件对称设置,并且标定组件中的标定板1内侧面朝向导槽5所在方向,并且保证标定组件上的定桩点4与步骤(2)中相应的桩位控制点53相对应,并对标定组件进行固定操作;

(4)步骤(3)完成后,在标定组件上安放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放时,使得定位组件中定位板9外侧面与标定板1远离竖直板2的一侧相接触,通过定位板9和标定板1的贴合,进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标定,从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确定;

(5)步骤(4)完成后,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完成后,把需要装填的叠合桩501通过装配孔12装入到导槽5内的安放孔52内;

(6)步骤(5)完成后,一个叠合桩501在导槽5内的安放完成,如果需要重复安装叠合桩501,通过定位组件在标定组件上的移动,并根据定桩点4的位置可以进行其他相关叠合桩501的精确安放,直至到达设定数量即可。

上述步骤(1)中的施工导槽5中,在导槽5侧壁和导槽5周边一定宽度内采用钢筋混凝土层51硬化,也就是在导槽5侧壁和导槽5周边底面上涂覆一层钢筋混凝土层51层,方便后期标定组件定位,也方便后期放样。

在实现具体操作过程中,采用具体以下详细步骤:

步骤1:桩位放样,施工导槽5,也就是上述挖掘导槽5,并对挖掘后的导槽5侧壁和周边一定宽度内采用钢筋混凝土层51硬化,如图6所示;

步骤2:在已经完成导槽5两侧进行桩位控制点53放样,这里桩位控制点53放样也就是起到标记作用,方便后期标定组件的安放定位,同时根据桩位控制点53进行钻进成孔,进而在导槽5底部形成安放孔52,如图7所示;

步骤3:在导槽5两侧放置两个标定组件,标定组件由角钢焊接而成的。标定组件包括标定板1,竖直板2以及固定板3,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把标定组件安放在如图8所表示的两个位置上,首先保证标定组件上的定桩点4与导槽5周边上的桩位控制点53相对应,实现对标定组件位置的确定,标定组件安放完成后,要保证安放孔52圆心与导槽5两侧的桩位控制点53相对应,进而保证三点重合,根据三点一线和标定组件与桩位控制点5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标定组件位置;

步骤4: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是专门定制的,可以用于预制叠合桩501的安放、定位和接桩,使用时保证定位组件中定位板9外侧面与标定板1远离竖直板2的一侧相接触,通过定位板9和标定板1的贴合,进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标定,从而实现对定位组件位置的确定,也就是使得装配平台上的中心位置和装配孔12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并且通过调整使得装配孔12的中心位置与导槽5两侧的桩位控制点53相对应,使得装配孔12中心位置与相应的桩位控制点53在一条直线上,如图9所示结构,也就是使得装配平台中线与两侧的标定组件的中心线重合,同时调节定位组件,使得装配平台水平,根据装配平台水平和标定组件的标定板1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叠合桩501的位置安放;

步骤5:下放预制叠合桩501至设计深度,利用卷尺分别量出标定组件与预制叠合桩501桩位的距离偏差、装配平台装配孔12与预制叠合桩501相对位置的偏差,控制预制叠合桩501桩位,完成预制叠合桩501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操作部件,使制叠合桩501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有利于桩位偏差控制,尽可能避免了传统施工方法中偏差过大的风险,可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文明施工程度好,并且本实用新型保证了预制叠合桩501下放、定位、接桩的精度控制,有效保证施工定位准确性、工序衔接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施工工效,缩短工期。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