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462发布日期:2018-11-07 20:4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侧墙模板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快速发展,高大模板支架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的结构施工中。目前,木模板支架体系是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侧墙施工主要方法。然而,木模板支架体系模板间拼装精度要求高,且需要搭设满堂支架作为侧墙模板的支撑体系,耗时长;木模板强度低,易发生变形大、模板拼缝处开裂、漏浆,导致脱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差,使地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困难;同时,经多次周转使用过程中,模板损耗较大,经济性和环保性较差。随着社会对地下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及环保要求的提高,钢模板支撑体系成为了提高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质量的用于地下工程结构侧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包括面板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面板装置主要包括钢模板面板和操作平台,所述钢模板面板设于结构底板的上部,且与围护结构正对布置,钢模板面板的内侧面涂刷有脱模剂,钢模板面板的外侧面安设施工平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于钢模板面板的底部,钢模板面板通过第一支撑结构与结构底板的端部连接固定;所述钢模板面板的中部通过第二支撑结构与结构底板相连。

按上述方案,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定位条、丝杆、加固板和丝杆螺帽,所述定位条设于钢模板面板的底部,并列的两个定位条之间形成卡槽;所述丝杆的一端预埋于结构底板的端头,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卡槽和加固板,与丝杆螺帽相适配。

按上述方案,在加固板和丝杆螺帽之间设置垫板,所述丝杆依次穿过卡槽、加固板和垫板,与丝杆螺帽相连。

按上述方案,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两组平行布置的斜撑杆结构,斜撑杆结构的一端与钢模板面板相连,斜撑杆结构的另一端与底板结构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斜撑杆结构包括斜撑杆,斜撑杆的上端配置有上耳板,上耳板通过锚栓与设于钢模板面板外侧面的上耳板A相连;所述斜撑杆的下端配置有下耳板,下耳板通过锚栓与设于结构底板上的预埋钢板相连,预埋钢板通过膨胀螺栓与结构底板连接固定。

按上述方案,所述斜撑杆的两端端头螺纹连接有短杆,短杆上设有上耳板或下耳板,上耳板和下耳板上均开设有与锚栓相适配的耳板孔;所述斜撑杆上开设有斜撑杆长度调节孔。

按上述方案,所述钢模板面板的外侧面间隔布置有横向的背楞和纵向的加强肋,所述施工平台固定在背楞上;所述加强肋的下端与定位条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模板面板结构设计合理,各钢模板面板之间均可通过螺栓快速连接,不受侧墙尺寸的影响,减少了吊车吊次及工人操作时间;且墙面成型后缝隙少、外观光滑、平整,表观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各构件均采用耐久性较强的钢制材料,安装、加固便捷,且可重复利用,一方面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施工垃圾。

3)、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施工快速,为提高工程中钢筋混凝土侧墙施工高效、便捷提供了理论参考,大大减小了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侧墙施工所需的财力、物力及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钢模板面板的外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短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结构底板;2、围护结构;3、结构墙钢筋;4、操作平台;5、背楞;6、加强肋;7、钢模板面板;8、法兰连接孔;9、上耳板;10、法兰板;11、斜撑杆;12、斜撑杆长度调节孔;13、下耳板;14、膨胀螺栓;15、预埋钢板;16、丝杆;17、加固板;18、垫板; 19、丝杆螺帽;20、定位条;21、固定锚栓;22、耳板孔;23、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主要用于辅助地下结构(如地铁车站、综合管廊等)的侧墙施工,且在侧墙施工前需先制作侧墙的结构底板1或结构中板,或者侧墙下有坚实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固定于结构底板1或结构中板的一端端头,且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与围护结构2相对布置;所述组合模板支撑系统与围护结构2之间为侧墙施工缝,侧墙施工缝的两侧设置钢筋网片3,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围护结构2以及钢筋网片3围合形成浇筑空腔,地下结构的侧墙混凝土浇筑于浇筑空腔内。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包括面板装置和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面板装置主要包括钢模板面板7和操作平台4,所述钢模板面板7设于结构底板1的上部,且与围护结构2正对布置,所述钢模板面板7用于支承混凝土侧压力和结构外表面定型,钢模板面板7的内侧面涂刷有脱模剂,钢模板面板7的外侧面安设施工平台4,钢模板面板7的竖向边沿和水平边沿均分别安装有法兰板10(待施工的侧墙面积较大时,需采用多块钢模板面板 7拼接;法兰板10用于相邻两个钢模板面板7的连接),法兰板10上开设有多个法兰连接孔 8;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于钢模板面板7的底部,钢模板面板7通过第一支撑结构与结构底板1的端部连接固定;所述钢模板面板7的中部通过第二支撑结构与结构底板1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4呈三角形结构,其采用工字钢制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定位条20、丝杆16、加固板17和丝杆螺帽19,所述定位条20设于钢模板面板7的底部,并列的两个定位条20之间形成卡槽;所述丝杆16的一端预埋于结构底板1的端头,丝杆16的另一端穿过卡槽和加固板17,与丝杆螺帽19相适配。优选地,在加固板7和丝杆螺帽19之间设置垫板18,所述丝杆16依次穿过卡槽、加固板17 和垫板18,与丝杆螺帽19相连。优选地,在侧墙厚度中线上的丝杆16预埋处安装止水环。本实施例中,定位条20和加固板17均由槽钢制作;所述垫板18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钢模板面板7,并调整整个钢模板面板7的垂直度;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两组平行布置的斜撑杆结构,斜撑杆结构的一端与钢模板面板7相连,斜撑杆结构的另一端与结构底板1相连。优选地,所述斜撑杆结构包括斜撑杆11,斜撑杆11 的上端配置有上耳板9,上耳板9通过锚栓21与设于钢模板面板7外侧面的上耳板A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杆11的下端配置有下耳板,下耳板通过锚栓21与设于结构底板 1上的预埋钢板15相连,预埋钢板15通过膨胀螺栓14与结构底板1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斜撑杆11的两端端头螺纹连接有短杆23,如图3所示,短杆23上设有上耳板9或下耳板 13,上耳板9和下耳板13上均开设有与锚栓21相适配的耳板孔22;所述斜撑杆11上开设有斜撑杆长度调节孔12,通过调节斜撑杆11的长度来改变钢模板面板7的垂直度以及各钢模板面板7之间的拼缝错台。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杆11由无缝钢管制作;预埋钢板15通过四个膨胀螺栓14与结构底板1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模板面板7的外侧面间隔布置有横向的背楞5(可焊接)和纵向的加强肋6,所述施工平台4固定在背楞5上;所述加强肋6的下端与定位条20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楞5采用工字钢制作;所述加强肋6采用槽钢制作。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下侧墙施工方法作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中,要求侧墙外侧有至少3米的作业面以保证施工安全,所有预埋件均需正确安装且在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要妥善保护;侧墙的钢模板面板7为厚度在6~8mm范围内的Q345型钢板,钢模板面板7 的内侧(也即与混凝土接触的一侧)需清洁、平整;斜撑杆11采用Φ135@10mm的无缝钢管制成;斜撑杆11的下部通过下耳板13(下耳板13采用20mm厚的钢板制成)与结构底板1内的预埋钢板15连接,以固定钢模板面板7的下部并调整钢模板面板7的垂直度,预埋钢板15在结构底板1施工时预埋;斜撑杆11的上部通过短杆23与钢模板面板7连接,以调整钢模板面板7的垂直度及整体线型;在结构底板1内预埋丝杆16(丝杆16为“L”型Φ20 圆钢,丝杆16的丝口长25cm),钢模板面板7拼装时进行初步固定。

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如上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的各构件,如钢模板面板7、斜撑杆11、丝杠16等;

步骤二、预埋丝杆16和预埋钢板15:根据设计图,在待施工侧墙下部的结构底板1浇筑时安装预埋钢板15并预埋丝杆16,丝杆16位于侧墙施工缝下部20cm,丝杆16的一端铆入墙内侧并与结构墙钢筋3焊接牢固,并在侧墙厚度中线上的丝杆16预埋处安装止水环;

步骤三、根据设计图纸,在侧墙施工缝内布置侧墙钢筋;

步骤四、对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的各构件如钢模板面板7进行试拼装,同时清理侧墙施工作业面,保证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的各构件安全顺利吊装;

步骤五、对钢模板面板7的线性进行校正,清除钢模板面板7上的杂物并涂抹润滑油,具体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调整钢模板面板7的平整度,保证钢模板面板7的板面线性平整且无凹凸(相邻两个钢模板面板7的错台不超过2mm);(2)钢模板面板7上的法兰连接孔8需清理干净并涂抹润滑油;(3)钢模板面板7外侧面的上耳板A需清理干净并涂抹润滑油;(4)钢模板面板7垂直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步骤六、吊装钢模板面板7:

1)根据待施工侧墙的面积拼装钢模板面板7,相邻两个钢模板面板7之间通过法兰板10 连接(通过螺栓连接两个钢模板面板7上的法兰板10);

2)钢模板面板7通过调整斜撑杆11(也即无缝钢管)进行固定;斜撑杆11固定后,通过转动斜撑杆长度调节孔12来调节斜撑杆11的长度以及钢模板面板7的垂直度,继而进行钢模板面板7加固;

3)将斜撑杆11与预埋钢板15连接,完成施工。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埋丝杆16与钢模板面板7之间需连接牢固,采用通长槽钢作为加强肋6、15mm×15mm@10mm的钢板作为加固板17丝杆螺帽19,使钢模板面板7形成整体连接;(2)根据斜撑杆11的长度及加固板17的位置,在加固板17上预留Φ16螺栓孔。钻孔完成后,将加固板17定位锤入螺栓,加固牢固。(3)钢模板面板7固定完成后,根据钢模板面板7的线型和垂直度,从施工节段一端的向另一端逐次调节斜撑杆11,从而保证钢模板面板7垂直度、拼缝错台、线型满足施工要求。

所述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完成后,将侧墙的施工缝用密封条堵严密;侧墙钢筋和钢模板面板7验收合格后,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待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所述钢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后的钢模板面板7处理后可再次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