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沟渠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482发布日期:2018-11-13 19:5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沟渠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沟是一种人工开挖的渠道,主要是给市区不断地提供饮用水。水利沟的截面多为梯形,覆盖层为砂类土或粘性土,下覆强风化泥岩。

水利沟均为开放式设计,建造简单,建设成本低。但是开放式设计的维护十分重要,必须及时对垃圾、漂浮物等进行处理,尤其是水利沟壁上的水藻、水草、野草等,清理起来十分麻烦。

目前,水利沟渠除杂需要人工进行,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下,在黑暗环境下,人们无法保证除杂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除杂工作的进程,最关键的是不能对沟渠进行彻底除杂,不能保证清洁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水利沟渠除杂需要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下,在黑暗环境下,人们无法保证除杂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除杂工作的进程,最关键的是不能对沟渠进行彻底除杂,不能保证清洁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的水利沟渠除杂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沟渠除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上对称设有四个行走轮;所述外壳的底面上设有第一除杂装置;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除杂装置;所述外壳的顶面山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开关;

所述第一除杂装置包括与外壳底面转动连接的传动轴、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一端的刀刷、固定在传动轴另一端的从动轮、安装在外壳底面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主动轮和将从动轮与主动轮连接在一起的传送带;

所述第二除杂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侧面上的中间轴、与中间轴转动连接的摆杆、设在摆杆一端的转轴、设在转轴一端的打磨轮、固定在转轴另一端的转动轮A、安装在外壳侧面上的驱动轴、固定在驱动轴一端的转盘、固定在转盘上的偏心轴、固定在转盘另一面上的转动轮B、将转动轮A和转动轮B连接起来的连接带、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主动齿轮和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从动齿轮;

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摆杆的自由端套在偏心轴上;

还包括电池和控制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的两个相对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除杂装置安装在外壳倾斜的侧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传动轴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上设有传动链条;

所述传动链条将全部传动链轮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摆杆上开有长槽;所述偏心轴在长槽内滑动。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座内;所述电池座上设有充电口。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上安装有探照灯。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探照灯上设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刀刷对水利沟的地面进行清理,打磨轮对水利沟的侧面进行清理,刀刷和打磨轮均采用电机驱动,清理速度快,清理效率高。和传统的人工清理相比,能够有效的缩短清理时间,提高清理效率。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清理时,仅需要1-2个工作人员就能够完成清理工作。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控制机器前进,另一个工作人员作为安全监管。与传统的人力清理相比,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进行清理工作时可以随时更换电池,续航时间更长。在附近条件允许时,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能够有效的延长工作时间。尤其是自动化操作带来的低劳动强度,能够大大延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尤其是本实用新型配备了探照灯,可以在夜间进行清理工作。在清理任务紧迫时,能够24时连续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清理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第一除杂装置的传动关系图;

图4为第二除杂装置的传动关系图;

其中:1外壳、2行走轮、3把手、4开关、51传动轴、52刀刷、53从动轮、54第一驱动电机、55主动轮、56传送带、57传动链轮、58传动链条、61中间轴、62摆杆、621长槽、63转轴、64打磨轮、65转动轮A、66驱动轴、67转盘、68偏心轴、69转动轮B、610连接带、611第二驱动电机、612主动齿轮、613从动齿轮、7电池、71电池座、72充电口、81探照灯、82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沟渠除杂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两个侧面上对称设有四个行走轮2;所述外壳1的底面上设有第一除杂装置;所述外壳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除杂装置;所述外壳1的顶面山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上设有开关4;

所述第一除杂装置包括与外壳1底面转动连接的传动轴5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1一端的刀刷52、固定在传动轴51另一端的从动轮53、安装在外壳1底面上的第一驱动电机54、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54输出端上的主动轮55和将从动轮53与主动轮55连接在一起的传送带56;

所述第二除杂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1侧面上的中间轴61、与中间轴61转动连接的摆杆62、设在摆杆62一端的转轴63、设在转轴63一端的打磨轮64、固定在转轴63另一端的转动轮A65、安装在外壳1侧面上的驱动轴66、固定在驱动轴66一端的转盘67、固定在转盘67上的偏心轴68、固定在转盘67另一面上的转动轮B69、将转动轮A65和转动轮B69连接起来的连接带610、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第二驱动电机611、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611输出端上的主动齿轮612和安装在驱动轴66上的从动齿轮613;

所述主动齿轮612和从动齿轮613啮合;

所述摆杆62的自由端套在偏心轴68上;

还包括电池7和控制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1的两个相对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除杂装置安装在外壳1倾斜的侧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传动轴5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传动轴51上设有传动链轮57;所述传动链轮57上设有传动链条58;

所述传动链条58将全部传动链轮57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摆杆62上开有长槽621;所述偏心轴68在长槽621内滑动。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电池7安装在电池座71内;所述电池座71上设有充电口72。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探照灯81。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探照灯81上设有防护网82。

下面结合实际的清理过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使用之前,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水利沟内。一个工作人员占到外壳1的后方,双手握住把手3,另一个工作人员站到水利沟的边沿,和第一个工作人员保持同步,同时随时观察清理工作,做好安全和辅助工作。

按下开关4,第一除杂装置和第二除杂装置同时启动。下面分别对这两个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第一驱动电机54通电后开始转动,通过主动轮55、从动轮53和传动轴51带动刀刷52高速转动,刀刷52在高速转动时将水利沟底面上的水草、杂草等切断。传动轴51在和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顺序排列,通过传动链轮57和传动链条58,这些传动轴51保持相同的转速。同样,安装在每一个传动轴51上的刀刷52高速转动,对水利沟的底面进行清理工作。通过一个第一驱动电机54带动多个刀刷52转动,能够对水利沟底面形成全面覆盖。在节约电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反复清理。

第二驱动电机611转动,通过主动齿轮612和从动齿轮613带动驱动轴66转动。驱动轴66在转动时带动转盘67、偏心轴68和转动轮B69一起转动。转盘67转动时,偏心轴68围绕转盘67的轴线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偏心轴68还在摆杆62的长槽621内往复滑动。偏心轴68滑动时,拨动摆杆62摆动,中间轴61作为摆杆62摆动的支撑点。

转动轮B69转动时通过连接带610、转动轮A65和转轴63带动打磨轮64转动。转轴63安装在摆杆62上,打磨轮64在转动的同时做摆动。打磨轮64的复合运动能够覆盖水利沟的侧面,完成对侧面的清理工作。

电池7安装在电池座71内,向整个工作系统供电。电力耗尽时,可以及时更换,保证清理工作的连续性。当附近具备充电条件时,在休息时间通过充电口72向电池7充电。

夜间工作时,使用探照灯81进行照明。安装在探照灯81上的防护网82能够避免探照灯81被磕碰,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除杂装置安装在外壳1的斜侧面上,能够更好的贴合水利沟侧壁,完成清理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