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4386发布日期:2020-09-11 21:2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利、渠务、防灾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例如,就土木工程所建造的工程设施所具有的使用功能而言,有的供生息居住之用,以至作为“入土为安”的坟墓;有的作为生产活动的场所;有的用于陆海空交通运输;有的用于水利事业;有的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有的作为能源传输的手段等等。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综合运用各种物质条件,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土木工程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其中有些分支,例如水利工程,由于自身工程对象的不断增多以及专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业已从土木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土木工程的共性。现有的土木工程组合桩不便于调节,在使用时不方便,浪费时间,而且工作效率低,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土木工程组合桩不便于调节,在使用时不方便,浪费时间,而且工作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中端镶嵌有储能器,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和推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在推杆的左侧,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横梁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导线与储能器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外套管,两组所述电机的内侧输出轴均连接有丝杠,两组丝杠的外壁套接有螺母和内套管,两组所述螺母的内侧与内套管的外侧连接,两组所述螺母和内套管均在外套管的内腔,两组所述内套管的内侧均连接有推板,所述控制开关、电机、液压伸缩杆和振动电机均通过导线与储能器连接,所述电机、液压伸缩杆和振动电机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杆和横梁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支架与固定框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为不锈钢推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结构简单,便于搬运,方便移动,使用方便,利用推板来调节桩的直径大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剖视图。

图中:1底座、2万向轮、3储能器、4控制开关、5固定框、6电机、7液压伸缩杆、8横梁、9振动电机、10太阳能光伏组件、11推杆、12外套管、13丝杠、14螺母、15内套管、16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2,底座1的底部中端镶嵌有储能器3,底座1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4,底座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固定框5,固定框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机6,底座1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7和推杆11,液压伸缩杆7在推杆11的左侧,液压伸缩杆7的顶部连接有横梁8,横梁8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振动电机9,横梁8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光伏组件10,太阳能光伏组件10通过导线与储能器3连接,固定框5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外套管12,两组电机6的内侧输出轴均连接有丝杠13,两组丝杠13的外壁套接有螺母14和内套管15,两组螺母14的内侧与内套管15的外侧连接,两组螺母14和内套管15均在外套管12的内腔,两组内套管15的内侧均连接有推板16,控制开关4、电机6、液压伸缩杆7和振动电机9均通过导线与储能器3连接,电机6、液压伸缩杆7和振动电机9均与控制开关4电性连接。

其中,液压伸缩杆7和横梁8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强筋,电机6通过支架与固定框5连接,推杆11为不锈钢推杆。

工作原理:使用时,用手推动推杆11,将本实用新型推到指定地点,利用控制开关4控制电机6启动,电机6的输出轴旋转带动丝杠13旋转,丝杠13带动螺母14在螺母12内移动,螺母14带动内套管15移动,内套管15带动推板16移动,调节两组推板16之间的距离,使得两组推板16之间的距离符合桩的尺寸,调整好两组推板16之间的距离后,将混凝土导入两组推板16之间,启动液压伸缩杆7,液压伸缩杆7带动横梁8上下伸缩,横梁8带动振动电机9上下伸缩,将振动电机9降到固定框5内,使得振动电机9与混凝土接触,启动振动电机9,振动电机9振动将混凝土夯实,使得浇注的水泥没有气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夯实之后,控制开关4控制振动电机9停止,液压伸缩杆7启动将振动电机9带出固定框5的内腔,使得振动电机9上升到原来的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端镶嵌有储能器(3),所述底座(1)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4),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机(6),所述底座(1)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7)和推杆(11),所述液压伸缩杆(7)在推杆(11)的左侧,所述液压伸缩杆(7)的顶部连接有横梁(8),所述横梁(8)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振动电机(9),所述横梁(8)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光伏组件(10),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10)通过导线与储能器(3)连接,所述固定框(5)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外套管(12),两组所述电机(6)的内侧输出轴均连接有丝杠(13),两组丝杠(13)的外壁套接有螺母(14)和内套管(15),两组所述螺母(14)的内侧与内套管(15)的外侧连接,两组所述螺母(14)和内套管(15)均在外套管(12)的内腔,两组所述内套管(15)的内侧均连接有推板(16),所述控制开关(4)、电机(6)、液压伸缩杆(7)和振动电机(9)均通过导线与储能器(3)连接,所述电机(6)、液压伸缩杆(7)和振动电机(9)均与控制开关(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伸缩杆(7)和横梁(8)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通过支架与固定框(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1)为不锈钢推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方便移动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中端镶嵌有储能器,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和推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在推杆的左侧,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横梁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导线与储能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土木工程用建筑组合桩结构简单,便于搬运,方便移动,使用方便,利用推板来调节桩的直径大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白新亮;王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白新亮
技术研发日:2018.06.29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