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96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伸缩缝最大间距为现浇框架结构室内或土中为55m、露天为35m;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应情况分别取45m、30m,同时规范也允许“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后,伸缩缝可以超出上述规定的限值。现在建筑朝着平面尺寸越来越大发展,按规范的要求设置伸缩缝给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如何采用新技术来尽量地增大伸缩缝的距离甚至取消伸缩缝,对工程设计与施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已有的通过施加预应力方法来解决超长混凝土不设伸缩缝的技术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其特点是通过张拉穿越混凝土后浇带的预应力搭接筋来实现混凝土中压应力的连续,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的目的。这种构造形式使用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1)预应力筋主要布置在板里面,预应力搭接筋是在板面张拉。当由于结构的需要,将全部或大部分预应力筋布置在梁里面时,实现板面张拉极其困难。(2)张拉预应力搭接筋时是以减小主体板中的有效压应力作为代价,使先期张拉的混凝土主体板压应力产生附加损失,其减小的数值与预应力搭接筋长度及所施加预应力的大小有关。

发明内容
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可以达到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不设伸缩缝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一些缺点,很难实现全部或大部分预应力筋布置在梁里面,而且张拉预应力搭接筋会使先期张拉的混凝土主体板压应力产生附加损失。借鉴桥梁工程中采用连接器实现预应力连续的经验,将连接器技术加以改进应用于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形成一种新的建筑技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形成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它由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具、连接器、混凝土主体板块(包括中部主体板块、过度主体板块、边缘主体板块)、后浇带(包括首次张拉后浇带、中间张拉后浇带和末次张拉后浇带)和连接器垫片构成。无粘结预应力筋埋在混凝土主体板块内,张拉锚具、连接器、连接器垫片都套在无粘结预应力筋上面,位于后浇带内;其中张拉锚具紧贴混凝土主体板块,后面依次为连接器和连接器垫片。通过先张拉建筑结构中部主体板块、套连接器、浇后浇带,并且从中部向四周按前面步骤依次施工,给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水平方向施加预压应力。
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当全部或大部分预应力筋布置在梁里面时的施工需要,预应力筋不需斜出板面,直接在后浇带内张拉;同时,张拉后一批预应力筋时,不会使先期张拉的混凝土主体板压应力产生附加损失。在本实用新型中,因为预应力筋是连续的;预应力筋除减小建筑结构温度应力外,还可作为结构受力筋使用。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建筑物垂直构件水平方向刚度比较小的框架结构和板柱结构体系。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大样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处的详图。
图中1.无粘结预应力筋、2.张拉锚具、3.连接器、4.中部主体板块、5.过度主体板块、6.边缘主体板块、7.首次张拉后浇带、8.中间张拉后浇带、9.末次张拉后浇带、10.连接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1、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将整个建筑结构分成不同的主体板块。几何中心处为中部主体板块(4),从中部主体板块往外是一块或数块过度主体板块(5),最靠外是边缘主体板块(6)。
2、中部主体板块(4)周围的是首次张拉后浇带(7),以中部主体板块为中心,从首次张拉后浇带往外是一条或数条中间张拉后浇带(8),最靠外是末次张拉后浇带(9)。
3、在每块板块及每条后浇带中布置无粘结预应力筋(1),预应力筋可根据设计需要布置在板中或梁中。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可以是纯粹解决温度应力的直线筋,也可以是同时参与结构受力的曲线筋。
4、当混凝土达到允许温度预应力筋张拉的龄期和强度时,开始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1)。先在首次张拉后浇带(7)中张拉中部主体板块(4)中的预应力筋,然后在张拉锚具(2)后面套上连接器(3),连接器后面安装连接器垫片(10),通过连接器将不同板块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连接起来。
5、连接器垫片(10)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能满足下一次张拉时前次张拉锚具(2)、连接器(3)和部分无粘结预应力筋(1)受力后的变形要求。连接器垫片可以由发泡材料、橡胶或塑料制成。
6、以膨胀混凝土浇筑首次张拉后浇带(7),当混凝土达到允许张拉强度时,在最靠近首次张拉后浇带的第一条中间张拉后浇带(8)中张拉第一块过度主体板块(5)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1)。同样在张拉锚具(2)后面套上连接器(3),连接器后面安装连接器垫片(10),通过连接器将不同板块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连接起来。
7、不断重复上一步,由中部主体板块(4)为中心依次往四周张拉。
8、以膨胀混凝土浇筑完末次张拉后浇带(9)且混凝土达到允许张拉强度时,最后在建筑结构周边张拉边缘主体板块(6)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1)。
权利要求1.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它由无粘结预应力筋(1)、张拉锚具(2)、连接器(3)、中部主体板块(4)、过度主体板块(5)、边缘主体板块(6)、首次张拉后浇带(7)、中间张拉后浇带(8)、末次张拉后浇带(9)、连接器垫片(10)组成;其特征在于无粘结预应力筋埋在混凝土主体板块内,张拉锚具、连接器、连接器垫片都套在无粘结预应力筋上面,位于后浇带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张拉锚具(2)后面套上连接器(3),连接器后面安装连接器垫片(10),通过连接器将不同板块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1)连接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垫片(10)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可以由发泡材料、橡胶或塑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无粘结预应力筋(1)可根据设计需要布置在板中或梁中;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可以是直线筋,也可以是曲线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浇带是以膨胀混凝土浇筑的。
专利摘要一种配置连接器预应力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结构,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它由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具、连接器、中部主体板块、过渡主体板块、边缘主体板块、首次张拉后浇带、中间张拉后浇带、末次张拉后浇带和连接器垫片组成。通过使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具和连接器,并结合后浇带技术在混凝土中建立预压应力。预应力筋的张拉以及后浇带的浇筑顺序是以中部主体板块为中心,依次往四周进行。本实用新型中预应力筋布置位置和布置形式比较灵活,施加预压应力效果好,工艺简单,特别适合于框架结构和板柱结构体系。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文档编号E04B1/41GK2749966SQ20042000040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8日
发明者徐焱, 沈敏霞, 周华, 吴建辉, 刘凤阁, 邢秋顺 申请人:清华大学土建工程承包总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