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63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楼板技术领域。
根据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由于温度应力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现浇框架结构室内或土中为55m、露天为35m;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应情况分别取45m、30m,同时规范也允许“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后,伸缩缝可以超出上述规定的限值。如今建筑朝着平面尺寸越来越大发展,按规范的要求设置伸缩缝给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如何采用新技术来尽量增大伸缩缝与伸缩缝的距离甚至取消伸缩缝,对工程设计与施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该构造形式可以减小温度应力对结构自身的影响,达到结构超长和消除伸缩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对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都起促进作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的。在建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楼板过程中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间隔范围为40-60米。超长楼板沿长度方向若有数个刚度中心(剪力墙集中区域),则每相邻两个刚度中心之间必须至少设置一条后浇带,且后浇带两边距离大致等分;主体板部位配预应力筋。后浇带两边的主体板中配无粘结预应力筋。当主体板中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张拉其中的预应力筋,使混凝土本身收缩、徐变导致的压应力损失尽量小。在后浇带两端主体板中预埋穿越后浇带的预应力搭接筋。在满足基本的预应力传递要求长度后搭接筋越短越好(埋长为4-7米)。搭接筋的目的是为了给后浇带中混凝土施加压应力,但它是以削减两边主体板中已经加上的预压应力作为代价(削减值大致等于搭接筋埋长/两边主体板预应力筋总长)。搭接筋越短则使主体板中压应力削减越少。后浇带用膨胀混凝土浇筑,当混凝土达到允许张拉的强度后张拉预应力搭接筋。搭接筋采用斜出板面张拉的方式。由于搭接筋很短,锚具回缩对应力损失的影响很大。为了尽量减小应力损失,必须使用带液压顶压装置的千斤顶张拉搭接筋,锚具回缩损失控制在2mm以内。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平面图。图2为
图1部位剖面图。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由预应力搭接筋(1)、主体板中预应力筋(2)、混凝土主体板(3)、后浇带(4)组成。预应力搭接筋(1)和主体板中预应力筋(2)为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搭接筋(1)尽量短,以斜出板面张拉的方式进行设置。后浇带(4)用膨胀混凝土浇筑,最好在当地气温比较寒冷的时候浇筑,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对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都起促进作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由预应力搭接筋(1)、主体板中预应力筋(2)、混凝土主体板(3)和后浇带(4)组成,其特征在于预应力搭接筋(1)和主体板中预应力筋(2)为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搭接筋(1)长度范围为4-7米,并以斜出板面张拉的方式进行设置,后浇带为膨胀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其特征在于后浇带(4)的间隔范围为40-60米或位于相邻两个刚度中心之间且两边距离大致等分。
专利摘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的一种构造,由预应力搭接筋主体板中预应力筋、混凝土主体板、后浇带组成。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配主体板中预应力筋、配后浇带中预应力搭接筋、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搭接筋的张拉等,解决了结构超长和给楼板施加压应力的问题,
文档编号E04B5/02GK2591121SQ02288790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9日
发明者张然, 徐焱, 仝为民, 钱英欣, 王丰 申请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