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2615发布日期:2019-01-15 23:5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需要使用到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但现有的雨水处理装置中的储水结构容易产生藻类和微生物,从而造成处理装置堵塞的现象,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具备方便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雨水处理装置中的储水结构容易产生藻类和微生物,从而造成处理装置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底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柱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活动柱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与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净化结构,所述净化结构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通有集水装置,所述净化结构的底部连通有第一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连通,所述壳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喷洒结构,所述壳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右侧的表面套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与喷洒结构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透明块,所述透明块正面的四周均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端依次螺纹连接有透明块和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配合透明块使用的开口,且开口和透明块之间为密封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输管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柱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为微型自吸式,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传输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左侧连通有喷嘴,所述喷嘴固定在第二固定杆的正面。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左侧连通有第三传输管,所述第三传输管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传输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侧与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电机、活动柱、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转轴、第一固定块、净化结构、进水管、集水装置、第一传输管、排水管、喷洒结构、出水管和伸缩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雨水处理装置中的储水结构容易产生藻类和微生物,从而造成处理装置堵塞的问题,该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具备方便清理的优点,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明块、螺钉和开口,能够让使用者观察壳体1内部的情况,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方便清理杂物,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能够有效避免雨水出现泄露的现象,可以使独立的结构进行关闭,方便日常的维修使用,通过设置毛刷,能够有效增强壳体内壁的整洁,提高了雨水的洁净度,通过设置第三传输管、第三控制阀和第二固定块,能够有效提高雨水的利用,同时通过第三传输管的底部连接一些其他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雨水的利用,增加第三传输管的稳定,还可以控制第三传输管的使用,通过设置水泵和喷嘴,能够更加方便的清洁壳体的内壁,提高了使用效率,通过设置伸缩管,能够方便壳体的排污,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壳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电机、3活动柱、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转轴、7第一固定块、8净化结构、9进水管、10集水装置、11第一传输管、12排水管、13喷洒结构、14出水管、15伸缩管、16透明块、17螺钉、18开口、19第一控制阀、20第二控制阀、21毛刷、22水泵、23第二传输管、24喷嘴、25第三传输管、26第三控制阀、27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透明块16,透明块16正面的四周均设置有螺钉17,螺钉17的螺纹端依次螺纹连接有透明块16和壳体1,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配合透明块16使用的开口18,且开口18和透明块16之间为密封状态,通过设置透明块16、螺钉17和开口18,能够让使用者观察壳体1内部的情况,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同时方便清理杂物,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3,活动柱3的底部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活动柱3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4,第一固定杆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毛刷21,毛刷21与壳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毛刷21,能够有效增强壳体1内壁的整洁,提高了雨水的洁净度,活动柱3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22,水泵22为微型自吸式,水泵22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传输管23,第二传输管23的左侧连通有喷嘴24,喷嘴24固定在第二固定杆5的正面,通过设置水泵22和喷嘴24,能够更加方便的清洁壳体1的内壁,提高了使用效率,活动柱3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底部与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壳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净化结构8,净化结构8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顶部连通有集水装置10,净化结构8的底部连通有第一传输管11,第一传输管11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9,出水管1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0,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19和第二控制阀20,能够有效避免雨水出现泄露的现象,可以使独立的结构进行关闭,方便日常的维修使用,第一传输管11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连通,壳体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的左侧连通有第三传输管25,第三传输管25的左侧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6,第三传输管2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7,第二固定块27的右侧与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传输管25、第三控制阀26和第二固定块27,能够有效提高雨水的利用,同时通过第三传输管25的底部连接一些其他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雨水的利用,增加第三传输管25的稳定,还可以控制第三传输管25的使用,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喷洒结构13,壳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右侧的表面套设有伸缩管15,通过设置伸缩管15,能够方便壳体1的排污,提高了使用效率,伸缩管15远离出水管14的一端与喷洒结构13连通。

使用时,使用者将进水管9连接到集水装置10的底部,下雨时,雨水通过集水装置10进入到进水管9,经过进水管9进入到净化结构8,雨水经过净化结构8的净化,再进入到第一传输管11,使用者打开第一控制阀19,从而使雨水进入壳体1,当壳体1集满时水漫入排水管12,再进入第三传输管25,打开第三控制阀26,使雨水进入到其他结构中,提高了使用效率,当雨停时,关闭第三控制阀26和第一控制阀19,能避免雨水的蒸发,待天气干燥植物需要浇水时,打开第二控制阀20,雨水经过出水管14和伸缩管15进入喷洒结构13,启动喷洒结构13,使雨水增加压力,从喷洒结构13的出水口出水,从而使植物得到灌溉,当灌溉完成后,依次关闭喷洒结构13和第二控制阀20,完成灌溉,当壳体1内部聚集杂质较多时,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活动柱3转动,活动柱3带动第一固定杆4转动,第一固定杆4带动第二固定杆5转动,第二固定杆5带动毛刷21转动,从而达到清洁壳体1内壁的目的,同时启动水泵22,水泵22吸水,使水进入第二传输管23,再从喷嘴24喷出,喷在壳体1的内壁上,提高了清洁效率,待清洁完成时,拔掉出水管14表面的伸缩管15,打开第二控制阀20,使污水从出水管14排出,待污水排完关闭第二控制阀20,从而继续使用处理装置,提高了使用效率,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综上所述:该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壳体1、电机2、活动柱3、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5、转轴6、第一固定块7、净化结构8、进水管9、集水装置10、第一传输管11、排水管12、喷洒结构13、出水管14和伸缩管15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雨水处理装置中的储水结构容易产生藻类和微生物,从而造成处理装置堵塞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