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4669发布日期:2019-08-03 15:4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实施交通、矿山、水利等开发建设性项目而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坡面,加剧了水土流失,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目前,单纯使用格构、拱形等硬性护坡技术应用于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时,虽然可以通过横向和竖向的格构梁结构及锚杆使边坡基础达到稳定,但是,由于格构、拱形单元中回填种植土结构稳定性差,在施工完成初期易于受到雨水冲刷和击溅而发生水土流失,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播散或栽植于回填种植土表层的种子或幼苗易于被风雨侵蚀而流失,影响边坡绿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能够全面的对边坡生态进行治理,一方面保证了边坡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解决边坡表层土壤遭受雨水侵蚀的问题,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提升边坡植被恢复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格构梁、种植土层和多个植生毯块,其中:

所述格构梁包括多个格构单元,且所述格构梁用于设置在边坡上;

所述种植土层填充于所述格构单元中;

多个所述植生毯块铺设于所述种植土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格构梁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竖梁,多个所述横梁和多个所述竖梁交叉设置呈格栅状,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的交叉点通过锚杆加固。

进一步地,沿着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锚杆垂直间距为3-4m。

进一步地,沿着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锚杆水平间距为3-4m。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包括壤土、草炭土、有机肥、保水剂、木屑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植生毯块通过固定件与边坡固定。

进一步地,沿着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件垂直间距为0.8-1.2m。

进一步地,沿着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件水平间距为0.8-1.2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U形钉。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植生毯块上均铺设有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时,首先将格构梁安装至边坡以形成各个格构单元;随后将种植土层铺设至各个格构单元中;最后再将多个植生毯块铺设于种植土层上。其中:格构梁能够承担边坡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并将压力传递给边坡地层,从而使边坡坡体处于稳定状态;种植土层能够填充边坡的坡面,使得植生毯块能够平整的铺设在边坡上,同时还能够为种子和幼苗提供养分;植生毯块能够有效解决边坡生态防护中风蚀水蚀、水分土壤难存留、缺乏营养基础等难题。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能够全面的对边坡生态进行治理,一方面通过格构梁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铺设于种植土层上的植生毯块解决边坡表层土壤遭受雨水侵蚀的问题,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提升边坡植被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截面图。

图标:1-格构梁;11-横梁;12-竖梁;13-锚杆;2-种植土层;3-植生毯块;4-固定件;5-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格构梁1、种植土层2和多个植生毯块3,其中:

格构梁1包括多个格构单元,且格构梁1用于设置在边坡上;

种植土层2填充于格构单元中;

多个植生毯块3铺设于种植土层2上。

在使用上述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时,首先将格构梁1安装至边坡以形成各个格构单元;随后将种植土层2铺设至各个格构单元中;最后再将多个植生毯块3铺设于种植土层上。其中:格构梁1能够承担边坡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并将压力传递给边坡地层,从而使边坡坡体处于稳定状态;种植土层2能够填充边坡的坡面,使得植生毯块能够平整的铺设在边坡上,同时还能够为种子和幼苗提供养分;植生毯块3能够有效解决边坡生态防护中风蚀水蚀、水分土壤难存留、缺乏营养基础等难题。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能够全面的对边坡生态进行治理,一方面通过格构梁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铺设于种植土层上的植生毯块解决边坡表层土壤遭受雨水侵蚀的问题,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提升边坡植被恢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承担边坡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并将压力传递给边坡地层的形状都可以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格构单元的形状。例如,格构单元可以呈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格构单元呈正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对格构梁1的安装,格构梁1包括多个横梁11和多个竖梁12,多个横梁11和多个竖梁12交叉设置呈格栅状,横梁11和竖梁12的交叉点通过锚杆13加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格构梁1前需要对边坡进行清理,具体可以采用机械或者人工对有开裂、松动的危岩面进行清理,以清除边坡的杂物、凿除危岩。

当需要安装格构梁1时,先对锚杆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放样锚杆孔点位置,采用专用锚杆钻孔机对准孔位进行钻孔,钻孔深度要求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成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采用空气清孔,将孔内岩粉、岩屑、沉渣清除干净,吹干孔壁;清孔后及时放置锚杆13,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灌浆,灌浆压力、灌浆数量和灌浆时间根据锚杆13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况确定。随后对多个横梁11和多个竖梁12进行浇筑,在此过程中,测放出横梁11、竖梁12位置及施工起始范围;按格构横梁11、竖梁12尺寸及模板厚度精确挖出单根梁肋轮廓,然后放置竖梁、横梁钢筋;采用木模按设计尺寸进行安装,模板底部要与基础紧密接触,以防跑浆、胀模;在安装完毕后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边振捣,实现多个横梁11和多个竖梁12的浇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格构梁1能够有效的将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传递给边坡地层,沿着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锚杆13垂直间距为3-4m。使得沿着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横梁11能够将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通过锚杆13充分的传递至地层。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锚杆13垂直间距可以为3m、3.5m、4m。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锚杆13垂直间距可以为3.5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格构梁1能够更有效的将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传递给边坡地层,沿着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锚杆13水平间距为3-4m。使得沿着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竖梁12能够将坡体的下滑力、土压力或岩石压力通过锚杆13充分的传递至地层。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锚杆13水平间距可以为3m、3.5m、4m。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锚杆13水平间距可以为3.5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种植土能够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养分,种植土层2包括壤土、草炭土、有机肥、保水剂、木屑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使用过程中,在凝固后的格构单元内使用机械回填种植土,压实整平至与格构梁平面齐平。

在对植生毯块3进行铺设时,将植生毯块3顺格构单元中种植土层上边缘自上而下铺设,使植生毯块3与坡面之间保持平顺。需要说明的是,沿着逆风走向,后铺设的植生毯块3搭接在先铺设的植生毯块3上,且植生毯块3之间相互搭接控制在10cm左右。铺设完成后,植生毯块3铺设范围刚好覆盖格构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植生毯块3更稳定的设于边坡上,植生毯块3通过固定件4与边坡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固定件4可以为U形钉。

具体地,为了使得固定件4能够有效的将多个植生毯块3固定在边坡上,且避免施工成本过高,沿着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固定件垂直间距为0.8-1.2m。

更具体地,相邻的两个固定件垂直间距为0.8m、1m、1.2m。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固定件垂直间距可以为1m。

具体地,为了使得固定件4能够更有效的将多个植生毯块3固定在边坡上,且避免施工成本过高,沿着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件水平间距为0.8-1.2m。

更具体地,相邻的两个固定件水平间距为0.8m、1m、1.2m。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固定件水平间距可以为1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植生毯块3的日常养护,每一个植生毯块3上均铺设有无纺布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得施工更加的便捷,无纺布5可以在坡面上整体铺设。

综上所述,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

首先,采用机械、人工对有开裂、松动的危岩面进行清理,以清除杂物、凿除危岩,能够有效的将边坡上的杂物进行清理,避免水土流失;

随后,将格构梁1安装至边坡以形成各个格构单元中,先对锚杆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采用专用锚杆钻孔机对准孔位进行钻孔,钻孔深度要求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成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采用空气清孔,将孔内岩粉、岩屑、沉渣清除干净,吹干孔壁;清孔后及时放置锚杆13,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灌浆,灌浆压力、灌浆数量和灌浆时间根据锚杆13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况确定。

随后对多个横梁11和多个竖梁12进行浇筑,在此过程中,测放出横梁11、竖梁12位置及施工起始范围;按格构的横梁11、竖梁12尺寸及模板厚度精确挖出单根梁肋轮廓,然后放置竖梁、横梁钢筋;采用木模按设计尺寸进行安装,模板底部要与基础紧密接触,以防跑浆、胀模;在安装完毕后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边振捣,实现多个横梁11和多个竖梁12的浇筑;

随后,将种植土层2铺设至各个格构单元中,使用机械回填种植土,压实整平至与格构梁平面齐平,使得植生毯块3能够平整的铺设在边坡上;

随后,将多个植生毯块3铺设于种植土层2上中,将多个植生毯块3逐个铺设于种植土层2上。在铺设过程中,将多个植生毯块3顺着格构单元中种植土层2上边缘自上而下铺设,且沿着逆风走向,后铺设的植生毯块3搭接在先铺设的植生毯块3上,植生毯块3之间相互搭接控制在10cm左右,使得多个植生毯块3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提升边坡植被恢复效果。

最后,将多个植生毯块3上铺设无纺布5,方便植生毯块3的日常养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