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5431发布日期:2019-04-24 00:01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泵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泵房。



背景技术:

城市小区的给水泵站或消防泵站是自来水管网或消防管网中的增压设施,它包括蓄水池和泵房,其中蓄水池是储水设备,泵房是水泵机组的工作间。为了不增加城市用地,通常水箱或泵房设置在地下,并考虑外部的土基对水箱箱体、泵房房体的压力。一般水箱抗压方式大多为在水箱内设置拉筋,而泵房由于受到水泵机组、通水管道及其它控制设施的限制,只能通过增加泵房板材厚度、在板材上压制凹、凸形状的方式来提高抗压能力。这种泵房房体的抗压结构和方式不可靠,很容易造成泵房房体的变形而导致密封性能伤失,使地下水渗入损坏水泵机组和其它设施,严重时甚至导致泵房瘫痪。

同时,泵房里二次供水设备设施主要包括不锈钢管道、水泵、水箱、控制柜、仪表等,在泵房供水系统的长期工作中,也难免出现供水管道焊缝腐蚀漏水或水箱破裂漏水等情况出现,第一种情况,供水管道焊缝腐蚀刚开始漏水量不大,不会造成泵房地面积水,但在管道压力作用下,漏水呈现喷散状,管道下方或附近的水泵及电气柜会因此受到淋湿受潮,可能会导致设备电路短路或进水受损情况发生。第二种情况,当水箱突发破裂,导致水箱内大量水瞬间倾泄至泵房内,如果泵房内的积水排污泵排水能力有限,便会出现泵房大面积被淹的境况,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便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以上这两种泵房漏水的现象不仅会直接影响供水系统的安全工作,更是浪费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体化泵房,增加泵房的抗压力,防止变形而导致的密封性能丧失,避免地下水的渗入,同时利用内部的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预防并检测泵房内的漏水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体化泵房,包括泵房和地坑,所述泵房设于所述地坑内,所述地坑的底部设有钢筋混泥土基板;

所述泵房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结构;所述顶板上设有翻盖和格栅梁架,所述格栅梁架的相应位置留有与所述翻盖尺寸匹配的空口,所述翻盖的正下方设有端部延伸至所述底板的爬梯;所述底板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所述钢筋混泥土基板上;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贴合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侧板均匀排布,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格栅梁架通过连接件固定;

所述泵房内设有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泵房外设有一控制器,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控制器上还设有报警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通讯模块、服务器平台和互联网客户端,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服务器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接,且所述服务器平台具有远程诊断程序,所述互联网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平台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通讯模块、所述服务器平台与所述互联网客户端之间独立地采用有线连接或无线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湿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湿度传感器到所述底板的距离为1.5~2.5m。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底板与所述钢筋混泥土基板之间设有粘结剂。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预埋螺栓上设有橡胶密封垫。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支撑柱和格栅梁架均为工字钢。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一体化泵房中,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紧固在所述底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泵房通过底板与钢筋混泥土基板之间的固定连接,消除了地下水对泵房的浮力作用。同时,通过格栅梁架和支撑柱增加了泵房的抗压性,有效提高了泵房的密封性,避免因泵房房体的变形而导致密封性能伤失,使地下水渗入损坏水泵机组和其它设施,完全堵绝了钢筋混凝土整板基础潮湿对水泵机组、控制系统的浸蚀,为泵房设备的完好率提供了环境结构上的保证。进一步的,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能及时检测到泵房内部的漏水或渗水情况,方便维修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前往排查故障,减少泵房里供水管道、水箱管理设施漏水带来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泵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结构示意图。

其中:11-顶板、12-底板、13-侧板、21-地坑、22-钢筋混泥土基板、31-翻盖、32-格栅梁架、320-空口、33-爬梯、34-预埋螺栓、35-支撑柱、41-水位检测传感器、42-湿度传感器、5-控制器、6-通讯模块、7-互联网、8-服务器平台、9-互联网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房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体化泵房,包括泵房和地坑21,泵房设于地坑21内,地坑21的底部设有钢筋混泥土基板2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泵房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侧板13,顶板11、底板12和侧板13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结构;顶板11上设有翻盖31和格栅梁架32,格栅梁架32的相应位置留有与翻盖31尺寸匹配的空口320,翻盖31的正下方设有端部延伸至底板12的爬梯33;底板12通过预埋螺栓34固定在钢筋混泥土基板22上;侧板13的内侧设有贴合的支撑柱35,支撑柱35沿侧板13均匀排布,支撑柱35与格栅梁架32通过连接件固定,通过支撑柱35抵靠侧板13、格栅梁架32抵靠顶板11的支撑结构,将来之于地坑21土地对泵房的侧压力和顶面压力传递并分散,大大地增强了泵房的抗压能力,且结构占用空间小,稳定性强。

进一步地,底板12与钢筋混泥土基板22之间设有粘结剂,且预埋螺栓34上设有橡胶密封垫,有效的确保底板12与钢筋混泥土基板22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及密封性。支撑柱35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紧固在底板12上,支撑柱35和格栅梁架32均为工字钢,刚性能更佳。

同时,如图1所示,泵房内设有水位检测传感器41和湿度传感器42,泵房外设有一控制器5,水位检测传感器41和湿度传感器42分别与控制器5相连接。湿度传感器42固定在侧板13上,且湿度传感器42到底板12的距离为1.5~2.5m。水位检测传感器41固定在底板12上。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控制器5上还设有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包括通讯模块6、服务器平台8和互联网客户端9,通讯模块6与控制器5相连,服务器平台8通过互联网7与通讯模块6相连接,且服务器平台8具有远程诊断程序,互联网客户端9与服务器平台8相连接。水位检测传感器41与控制器5、湿度传感器42与控制器5、控制器5与通讯模块6、服务器平台8与互联网客户端9之间独立地采用有线连接或无线的方式连接。

其中,湿度传感器42将测到的湿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水位检测传感器41将测到的水位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将相关数据整合后传输至通讯模块6,由通讯模块6经互联网7发送至服务器平台8,由服务器平台8内置的远程诊断程序将实时故障消息推送至互联网客户端9。故障消息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9上安装相对的app或直接以短信、WEB端和微信公众号形式通知。在泵房的供水系统出现故障或泵房房体变形,导致泵房内出现漏水或地下水渗入的情况时,及时通过湿度传感器42和水位检测传感器41检测到错误并报错,利用现代互联网7技术的高效实时性,维修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前往排查故障,减少泵房里供水管道、水箱管理设施漏水带来的损失和安全隐患;并且在检查系统故障并进行相应维修时,也同时可以检查系统的工作状况,保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体化泵房,泵房通过底板12与钢筋混泥土基板22之间的固定连接,消除了地下水对泵房的浮力作用。同时,通过格栅梁架32和支撑柱35增加了泵房的抗压性,有效提高了泵房的密封性,避免因泵房房体的变形而导致密封性能伤失,使地下水渗入损坏水泵机组和其它设施,完全堵绝了钢筋混凝土整板基础潮湿对水泵机组、控制系统的浸蚀,为泵房设备的完好率提供了环境结构上的保证。进一步的,水位检测传感器41和湿度传感器42能及时检测到泵房内部的漏水或渗水情况,方便维修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前往排查故障,减少泵房里供水管道、水箱管理设施漏水带来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