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组合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9887发布日期:2019-03-22 20:48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组合围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组合围井。



背景技术:

围井,是用来进行管涌防治的工具,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堤防管涌是破坏堤坝的险情之一。

目前在进行管涌的防治时一般采用整体式的围井,整体式的围井为一体化连接固定的形式,安装和搬运时只能采用整体安装或搬运的方式,因此存在安装较为麻烦,灵活性较低,储运较为不便的问题,容易耽误管涌灾情的控制。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组合围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装配式组合围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式组合围井,包括多个单元围板,多个所述单元围板依次拼接,每个所述单元围板上均设有固定件和连接件,其中一个所述单元围板上设有排水机构,每两个相连接的所述单元围板之间均设有止水机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单元围板靠近另一个单元围板一侧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滑动插设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采用镀锌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与单元围板两侧侧壁焊接的插杆和套管,所述插杆的直径与套管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开设在单元围板上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内壁上焊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单元围板外部的一端外壁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排水管远离单元围板的一端焊接有软管。

优选地,所述止水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单元围板内壁上的止水复合土工膜以及开设在相邻单元围板上的螺纹口,所述止水复合土工膜靠近螺纹口的一端通过螺丝及压条固定在螺纹口内。

优选地,每个所述单元围板均由4×40国标角铁,中间辅以钢丝网,四周焊接而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装配式组合围井的优点在于:

(1)设定套管、插杆、固定管和固定桩,通过插杆插入套管内依次完成相邻两个单元围板之间的拼接,装配灵活,适应性强,便于储运,再通过锤将固定管内的固定桩夯于地下进行装配好的单元围板的固定,形成组合围井;

(2)设置排水口、排水管、阀门和软管,使围井内保持一定的水位,降低管涌孔口处的水力坡降,减少动水压力,使管涌流动的土颗粒恢复稳定。围井内的水位必须严格控制,若水位过低,则围井不能有效控制管涌险情的发展;相反,若围井内水位过高,虽然控制了管涌险情,但它与围井周围产生较高的局部渗透坡降,从而可能引起周围土体管涌的产生,因此,可通过阀门的开闭进行水位的调节,同时,排水通过软管排走,避免了冲刷围井周围的土壤;

(3)设置止水复合土工膜、螺纹口和螺丝,将单元围板上的止水复合土工膜依次用压条及螺丝固定在相邻一块单元围板上,完成两个相邻单元围板连接处的密封,避免了围井内的水渗漏至围井的外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单元围板之间的依次拼接形成组合式围井,装配灵活,较传统一体化围井,适用性更强,并设置排水口对围井内水位进行调节,保证对管涌进行有效控制,设置止水复合土工膜对相邻单元围板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了围井内水发生渗漏的情况,对管涌险情进行了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式组合围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式组合围井中两个相邻单元围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元围板、2排水管、3阀门、4软管、5套管、6插杆、7止水复合土工膜、8螺纹口、9螺丝、10固定管、11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装配式组合围井,包括多个单元围板1,多个单元围板1依次拼接,每个单元围板1均由4×40国标角铁,中间辅以钢丝网,四周焊接而成,4个40mm的角钢以及内部的钢丝网形成的受力结构,抗冲击力更强,保证了形成了组合围井能承受围井内的水压。

每个单元围板1上均设有固定件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与单元围板1两侧侧壁焊接的插杆6和套管5,插杆6的直径与套管5的内径相匹配,相邻的单元围板1通过插杆6插入套管5内进行连接,装配灵活,适应性强,拆卸后便于储运,较传统一体式围井灵活性更高。

固定件包括与单元围板1靠近另一个单元围板1一侧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管10,固定管10内滑动插设有固定桩11,固定桩11采用镀锌钢材料制成,镀锌钢,指将普通碳素建筑钢经过镀锌加工能够有效防止钢材腐蚀生锈从而延长钢材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了固定桩11的使用寿命,在单元围板1依次拼接完成后,通过锤子等工具将固定管1O内的固定桩11锤入地面,完成围井的安装固定。

其中一个单元围板1上设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开设在单元围板1上的排水口,排水口的内壁上焊接有排水管2,排水管2位于单元围板1外部的一端外壁上安装有阀门3,排水管2远离单元围板1的一端焊接有软管4,为了使围井内保持一定的水位,降低管涌孔口处的水力坡降,减少动水压力,使管涌流动的土颗粒恢复稳定,围井内的水位必须严格控制,若水位过低,则围井不能有效控制管涌险情的发展;相反,若围井内水位过高,虽然控制了管涌险情,但它与围井周围产生较高的局部渗透坡降,从而可能引起周围土体管涌的产生,因此,可通过阀门3的开闭进行水位的调节,同时,排水通过软管4排走,避免了冲刷围井周围的土壤。

每两个相连接的单元围板1之间均设有止水机构,止水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单元围板1内壁上的止水复合土工膜7以及开设在相邻单元围板1上的螺纹口8,止水复合土工膜7靠近螺纹口8的一端通过螺丝9及压条固定在螺纹口8内,用压条及螺丝9将每个单元围板1上的止水复合土工膜7固定在相邻一块单元围板1上,完成两个相邻单元围板1连接处的密封,避免了围井内的水渗漏至围井的外部,方便进行围井内水位的调节。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实际的使用时,第一步:确定组合式围井的安装位置,以堤防管涌孔口处为中心,并根据管涌孔口的直径设定围井的大小,一般为管涌孔口直径的8~10倍,确定围井的安装位置;第二步:开设沟槽,可使用开槽机或铁铲开设沟槽1条,深20~30cm;第三步:根据预算设定的单元围板1数全部置于沟槽中,并实现相互之间的良好连接,依次将单元围板1上的插杆6插入相邻的单元围板1上的套管5内,完成拼接,拼接后用锤将固定管10内的固定桩11夯于地下;第四步:将单元围板1上的止水复合土工膜7依次用压条及螺丝9固定在相邻一块单元围板1上;第五步:用土将单元围板1内外的沟槽进行回填,并保证较少的渗漏量;如遇到砂质土壤,可在沟槽内放置一些单一土工膜或农膜,以防渗;第六步:检查验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