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021发布日期:2019-04-29 12:23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水资源匮乏迫使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现有的一些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形成了一套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再利用的系统;目前的雨水收集系统中通常会设置截污挂篮装置对雨水中大固体污染物进行拦截,一段时间后,通过拉起截污挂篮上的提手将大固体污染物清理出,但由于截污挂篮上的提手是固定设置在截污挂篮表面上,进出截污井的水流不断冲击提手,导致提手极易折断造成截污挂篮使用周期较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解决现有的雨水回用系统中采用的截污挂篮上的提手是固定设置在截污挂篮表面上,进出截污井的水流不断冲击提手,导致提手极易折断造成截污挂篮使用周期较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进水管、安全分流井、截污装置、雨水弃流装置、蓄水箱、地埋一体机、清水箱和阀门井;所述雨水进水管依次与安全分流井、截污装置和雨水弃流装置相连接;所述蓄水箱内设PP雨水模块;所述蓄水箱和清水箱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聚苯板保护层;所述截污装置包括有截污井、进水口、出水口和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放置在截污井底;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截污井壁上且高于截污挂篮上表面;所述截污挂篮上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伸入截污挂篮内且与截污挂篮上表面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提手长度小于或等于截污挂篮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截污挂篮包括PE壳体和过滤篮;所述PE壳体底部固定设置在截污井底;所述过滤网篮与PE壳体活动连接;所述过滤网篮顶端中间通过水平的连接杆架设有固定环;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篮上端边缘围成圆形;所述连接杆包括有四根且对称设置在固定环外壁上;所述连接杆和固定环上表面均与过滤篮上端边缘表面齐平;所述固定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包括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伸入过滤篮内;所述第二转动杆水平设置第一转动杆上端且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转动杆外表面上的外螺纹与固定环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杆总长度与过滤篮上端边缘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转动杆底端边缘处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直径大于固定环内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表面上设置有手柄;所述第二转动杆两端下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过滤篮上端边缘对称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与凸起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聚苯板具有优越的抗水防潮性能,避免地下水对蓄水箱内的PP雨水模块的损害,延长使用周期;

2、进水口将雨水引入截污井内,并通过出水口将雨水导出,雨水中的大固体污染物则落入进水口和出水口下方的截污挂篮内,实现对雨水中的大固体污染物的初步过滤;

3、截污挂篮上设置的提手伸入截污挂篮内且与截污挂篮上表面上下活动连接,需要将截污挂篮提出时,提手从截污挂篮内拉出,即可将截污挂篮转移出截污井;将截污挂篮放置在井底时,则可将提手收入截污挂篮内部,避免提升在截污挂篮表面上受水流冲击折断;

4、截污挂篮的PE壳体增强截污挂篮的机械强度,避免水压对截污挂篮的损害,PE壳体内部的过滤篮与PE壳体活动连接,转移大固体污染物时只需将过滤篮从PE壳体内提出,避免过滤篮直接与雨水接触影响使用周期;

5、固定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转动杆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固定环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篮内堆积有大固体污染物,直接将第一转动杆向上提拉,容易受污染物的阻力,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杆,实现第一转动杆向上螺旋伸出,减少污染物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6、连接杆和固定环上表面均与过滤篮上端边缘表面齐平,将第一转动杆收入过滤篮子后,第二转动杆刚好放置在连接杆和固定环表面上;

7、第二转动杆上表面上的手柄便于操作人员提起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

8、第二转动杆两端下表面上设置的凸起可卡设在过滤篮上端边缘处的卡槽内,实现固定,避免受水流冲击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截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篮使用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进水管1、安全分流井2、截污装置3、雨水弃流装置4、蓄水箱5、地埋一体机7、清水箱8和阀门井10;所述雨水进水管1依次与安全分流井2、截污装置3和雨水弃流装置4相连接;所述蓄水箱5内设PP雨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5和清水箱8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聚苯板保护层6;所述截污装置3包括有截污井11、进水口12、出水口13和截污挂篮14;所述截污挂篮14放置在截污井11底;所述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位于截污井11壁上且高于截污挂篮14的上表面;所述截污挂篮14上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伸入截污挂篮14内且与截污挂篮14上表面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提手长度小于或等于截污挂篮14深度。

实施例2:如图2和3所示,所述截污挂篮包括PE壳体140和过滤篮147;所述PE壳体底部固定设置在截污井11底;所述过滤篮147与PE壳体140活动连接;所述过滤篮147顶端中间通过水平的连接杆142架设有固定环143。

实施例3:如图2和3所示,所述过滤篮147上端边缘围成圆形;所述连接杆142包括有四根且对称设置在固定环143外壁上;所述连接杆142和固定环143上表面均与过滤篮147上端边缘表面齐平;所述固定环143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实施例4:如图2和3所示,所述提手包括有第一转动杆141和第二转动杆145;所述第一转动杆141伸入过滤篮147内;所述第二转动杆145水平设置第一转动杆141上端且与第一转动杆1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41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转动杆141外表面上的外螺纹与固定环143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适配。

实施例5: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二转动杆145总长度与过滤篮147上端边缘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转动杆141底端边缘处设置有挡片148;所述挡片148直径大于固定环143内径。

实施例6: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转动杆145上表面上设置有手柄146;所述第二转动杆145两端下表面上设置有凸起149;所述过滤篮147上端边缘对称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与凸起149相适配。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