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090发布日期:2019-04-17 00:1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道路工程建设中,常出现高半填半挖的情况,现有高半填半挖路段路面常见施工如图3所示,路面中心线2右侧高坡处为挖方侧4,路面中心线2左侧低洼处为填方侧3,挡土墙1设置在填方侧3的外侧用于阻挡填方侧3的路基,将挖方侧4的原始土质路基进行挖掘填充到填方侧3的低洼处,然后在原始土质路基上铺设级配碎石基层,最后在级配碎石基层上铺设混凝土路面面层,从而形成可供通行的路面。

由于道路横断面路面中心线2两侧高差较大,通常在路面范围填方侧3采用加厚道路基层使填方侧3路基与挖方侧4路基承载力、回弹模量接近,减少道路在运行使用过程中路面中心线2两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纵向裂缝的发生,或者在路基土中铺设高韧聚酯有纺土工布,提高基层与路基的整体承载力与刚度,减小填方侧3路基与挖方侧4路基的整体刚度差,但是,无论是加厚道路基层或在基层中布设土工布,填方侧3路基为填方土,在高半填半挖路段受压实机具工作地形限制影响,填方侧3路基难以达到压实要求,承载力及路基整体刚度较小,挖方侧4路基为原状土或岩石,承载力及路基刚度较大,随着道路使用时间的推移,道路中心线2两侧路面难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裂缝产生,影响路面路基整体安全稳定性及行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包括挡土墙和路基,所述路基包括挖方侧以及填方侧,所述挡土墙设置于填方侧的外侧,还包括作为路面的悬臂挑板,所述挡土墙顶面设置有第一支撑面,所述挖方侧路面设置有第二支撑面,所述悬臂挑板一侧设置于第一支撑面上,另一侧设置于第二支撑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土墙内设置有延伸出挡土墙顶面的预埋钢筋,预埋钢筋的延伸部分连接于悬臂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土墙底面设置有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通过连接结构与挡土墙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凸台和凹槽,所述凸台连接于凹槽内,凸台和凹槽分别设置于承重底座和挡土墙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设置于承重底座上,所述凹槽设置于挡土墙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底座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挑板内设置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交叉设置于纵向钢筋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在挡土墙和挖方侧上设置悬臂挑板作为道路路面,使悬臂挑板、填方侧与挡土墙作为整体结构共同承受路面车辆荷载,减小由路面传递至路基的荷载,解决了路面中心线两侧路面的不均匀沉降、路面纵向裂缝等问题,保证路面路基整体安全稳定性及行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悬臂挑板内部钢筋排布示意图;

图3是现有高半填半挖路段路面常见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挡土墙;2-路面中心线;3-填方侧;4-挖方侧;5-悬臂挑板;6-预埋钢筋; 7-横向钢筋;8-纵向钢筋;9-承重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半填半挖路段一体化路面结构,包括挡土墙1和路基,所述路基包括挖方侧4以及填方侧3,以路面中心线2为基准线,高于路面中心线2的一侧为挖方侧4,低于路面中心线2的一侧为填方侧3,所述挡土墙1设置于填方侧3的外侧,还包括作为路面的悬臂挑板5,所述挡土墙1顶面设置有第一支撑面,所述挖方侧4路面设置有第二支撑面,所述悬臂挑板5一侧设置于第一支撑面上,另一侧设置于第二支撑面上,第一支撑面作为第一支撑点支撑悬臂挑板5一侧,第二支撑面作为第二支撑点支撑悬臂挑板5另一侧,两侧的支撑点共同实现悬臂挑板5的平稳支撑,保证将悬臂挑板5设置于挡土墙1和挖方侧4上作为路面使用,挡土墙1和挖方侧4作为两个支撑点与悬臂挑板5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共同承受路面车辆荷载,减小由路面传递至路基的荷载,路基力学特性对路面的影响几乎为零,避免因高半填半挖路段填方路基难以达到压实要求,填方侧3路基与挖方侧4路基承载力及路基刚度等力学特性差别较大而导致的路面不均匀沉降、路面纵向裂缝等不良现象,保证路面路基整体安全稳定性及行车舒适性。

为了加强挡土墙1与悬臂挑板5连接的整体性,所述挡土墙1内设置有延伸出挡土墙1 顶面的预埋钢筋6,预埋钢筋6的延伸部分连接于悬臂挑板5上。预埋钢筋6一部分埋在挡土墙1内,增加挡土墙1的结构强度,另一延伸部分连接于悬臂挑板5内,不仅能够增加悬臂挑板5的结构强度,而且能够增加两者的连接整体性,使悬臂挑板5与填方侧3路基、挡土墙1作为整体结构共同承受路面车辆荷载。

由于挡土墙1与悬臂挑板5形成一个整体,挡土墙1因此也会承受一定的路面车辆荷载,为了减少挡土墙1底部的承重应力,所述挡土墙1底面设置有承重底座9,所述承重底座9 通过连接结构与挡土墙1相连。承重底座9的设置加强了挡土墙1的承重能力,能够延长挡土墙1的使用寿命。

挡土墙1可以直接连接于承重底座9上,但是在长期承受载荷的情况下,挡土墙1与承重底座9之间容易出现位移的情况,因此,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凸台和凹槽,所述凸台连接于凹槽内,凸台和凹槽分别设置于承重底座9和挡土墙1上。所述凸台可以设置在承重底座9 上,也可以设置在挡土墙1上,所述凹槽同样可以设置在承重底座9上,也可以设置在挡土墙1上,当凸台设置于承重底座9上时,凹槽即设置于挡土墙1上,当凸台设置于挡土墙1 上时,凹槽即设置在承重底座9上,采用凸台凹槽结构的连接结构,使得挡土墙1能够卡接在承重底座9上,相互之间起到一个限制限位作用,避免出现位移情况的发生。

凹槽可以设置于承重底座9上,但是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承重底座9的厚度,降低承重底座的强度,一种优选的方式为,所述凸台设置于承重底座9上,所述凹槽设置于挡土墙1上。将凸台设置于承重底座9上能够保证承重底座9的厚度,确保承重底座9的结构稳定性,由于挡土墙1本身厚度大,将凹槽设置于挡土墙1上不会对其本身的结构强度造成太大的影响,凸台与凹槽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路面使用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承重底座9的结构强度,保证承重时的稳定性,所述承重底座9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车辆荷载。

为了保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悬臂挑板5的结构强度,所述悬臂挑板5内设置有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所述横向钢筋7交叉设置于纵向钢筋8上。横向钢筋7与纵向钢筋8交叉设置能够更好的保持悬臂挑板5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结构强度,提高受荷载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