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806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随着大型深基坑的不断开挖,其支撑系统也就越发重要。目前的基坑支撑系统大多采用立柱加实心的支撑梁结构,这种结构的基坑支撑系统不但耗费成本,而且由于自身重力大,易出现沉降,同时在侧部受力过大时易出现移动,维修困难,拆卸不便,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公开号为CN201721690521.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机构其技术要点是: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机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机构包括顶盖;卡槽,卡槽设置于顶盖的侧部;支撑机构包括预留孔、混凝土梁和水泥涂层,且混凝土梁卡合连接卡槽,混凝土梁的底部设有预留孔,且混凝土梁的侧部设有水泥涂层;中空腔;中空腔为支撑机构与顶盖形成的区域;固定螺杆,固定螺杆插入到预留孔的内部;内撑机构,内撑机构包括固定柱、第一斜撑、第二斜撑和螺杆,水泥涂层的侧部设有固定柱;第一斜撑、第二斜撑转动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基坑的侧壁进行支撑时,通过固定柱、第一斜撑、第二斜撑对其进行支撑,只能对其两个侧壁进行支撑,难以对其所有侧壁进行支撑。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能够提高支撑机构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包括外支撑机构,所述外支撑机构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机构,所述内支撑机构包括位于基坑中央并插入泥土中的支柱,所述支柱上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四个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示支撑杆的端部连接于外支撑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支撑工作时,转动连接于滑块四个侧壁的支撑杆能够对基坑的四个侧壁同时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机构的整体稳定性,且能够不多占用基坑内的空间,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支撑机构包括基坑侧壁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表面设置有水泥层,所述水泥层的侧壁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于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与水泥层能够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对基坑四个侧壁的泥土起到稳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插入泥土中紧贴于水泥层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杆插入泥土中,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杆的稳定性,能够对基坑的侧壁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的侧壁开设有用于连接支撑杆的凹槽,所述凹的两侧沿纵向开设有若干穿孔,穿孔内穿设有插销,用于将支撑杆活动固定于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基坑的大小调整支撑杆在第一支杆上的位置,将其端部的槽孔对准第一支杆上的穿孔,在穿孔与槽孔中穿设插销固定,将其牢固地将支撑杆固定在第一支杆上,且方便拆卸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与支柱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紧贴于基坑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的底部且在支柱与第一支杆之间设置第二支杆,能够对基坑的底部提供支撑力,且能提高支柱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的上端侧壁均匀设置有凸楞,所述滑块开设有与凸楞配合滑动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支撑工作时,滑块在支柱上可能会发生偏转,设置凸楞滑槽能够保证滑块在支柱上不发生偏转,继而保证第一支杆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端部抵接于支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滑块在支柱竖直轴向上的稳定,由于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滑块,所以也保证了支撑杆与第一支杆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的侧壁设置有报警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支柱侧壁且位于滑块的上方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设置有报警按钮,所述报警按钮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下表面,弹簧的下端悬空且与滑块之间留有安全距离,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坑的侧壁发生较大角度的倾斜时,第一支杆通过支撑杆使得滑块沿着支柱向上滑动,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滑块上方设置报警组件,当基坑的侧壁发生较大角度的倾斜时,第一支架通过支撑杆推动滑块向上滑动,滑块触碰到报警按钮以启动报警器,使得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修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且位于固定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十字支撑架,所述十字支撑架的四个端部抵接在基坑的四个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字支撑架对基坑四个侧壁的上端进行进一步的支撑,进一步提高支撑机构的整体稳定性,也进一步提高看支柱在基坑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支撑工作时,滑块四个侧壁的支撑杆能够对基坑的四个侧壁同时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机构的整体稳定性,且能够不多占用基坑内的空间,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2. 结构简单,方便拆卸安装与维护。

3. 当基坑的侧壁发生倾斜时,能够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块支柱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外支撑机构;2、内支撑机构;3、支柱;4、滑块;5、支撑杆;6、混凝土层;7、水泥层;8、第一支杆;9、凹槽;10、穿孔;11、插销;12、第二支杆;13、凸楞;14、滑槽;15、螺栓;16、报警组件;17、固定块;18、报警按钮;19、弹簧;20、十字支撑架;21、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支撑机构1,外支撑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机构2。内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于基坑内部且连接于外支撑机构2。

外支撑机构1包括基坑侧壁表面的混凝土层6,混凝土层6的表面设置有水泥层7,水泥层7的四个侧壁竖直设置有四根第一支杆8,第一支杆8的底部为尖端且插入基坑底部的泥土,提高支撑第一支杆8的稳定性。

内支撑机构2包括竖直插入在基坑中央的支柱3,其底端呈尖端,便于施工时将其固定于基坑中。支柱3的上部侧壁开设有滑槽14,在滑槽14上套设有与滑槽14配合滑动的滑块4,滑块4的横截面为八边形,滑块4的四个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第一支杆8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9,支撑杆5的端部嵌设于凹槽9,凹槽9的两侧与支撑杆5的端部开设有穿孔10,穿孔10穿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杆5的插销11。在施工时,可根据基坑的大小,调整支撑杆5在第一支杆8上的位置,将支撑杆5固定于合适的穿孔10,插入插销11,进行固定,且滑块4的高度始终高于支撑杆5与第一支杆8的连接部。滑块4的另外四个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栓15,螺栓15的端部抵接于支柱3,用于固定滑块4。在基坑的底部位于支柱3与基坑的四个侧壁固定连接有四根第二支杆12,第二支杆12的一端抵接在支柱3的侧壁,另一端抵接在基坑的四个侧壁。

在支柱3上端还设置有报警组件16,报警组件16包括安装在支柱3侧壁且位于滑块4上方的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按钮18,报警按钮18套设有弹簧19,弹簧19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滑块4的下表面,弹簧19的的下端悬空且位于滑块4的上表面。在支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21,当滑块4上移触碰到报警按钮18时,报警器21启动,提醒施工人员基坑的侧壁发生较大幅度的倾斜,对其及时进行修复。

位于固定块17上方的支柱3固定套设有十字支撑架20,十字支撑架20的四个端部抵接于基坑的四个侧壁,对基坑的上部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进行工作时,基坑内壁的混凝土层6、水泥层7与第一支杆8构成稳定的外支撑机构1,通过内支撑机构2的支撑杆5进一步提高外支撑机构1的稳定性。在基坑侧壁向基坑内发生较大幅度的倾斜时,第一支杆8通过支撑杆5带动滑块4沿着支柱3向上滑动,当滑块4触碰到报警按钮18时,报警器21启动,提醒施工人员及时对其修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