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组合式地下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801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单排组合式地下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单排组合式地下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坑的支护结构中,灌注桩由于其刚度较大,抗弯能力强,变形相对较小,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成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桩,但是由于其自身施工的特点,相邻的两根灌注桩之间无法进行搭接,桩间至少要留有100-200mm的间隙,挡水效果较差,为了弥补挡水效果,一般将其与水泥土搅拌桩组合使用,灌注桩用于抗弯,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起挡水作用。

灌注桩与水泥土搅拌桩的组合使用,虽然保证了挡水效果,但延长了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排组合式地下支护结构,该地下支护结构中,可以有效地将两根相邻的灌注桩之间的间隙封闭掉,无需水泥土搅拌桩所形成的止水帷幕即可满足挡水要求,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单排组合式地下支护结构,其由H钢桩和灌注桩交替布置而形成,在地下支护结构的横截面上,H钢桩的腹板沿地下支护结构的厚度方向延伸,相邻的H钢桩和灌注桩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灌注桩与相邻的H钢桩的腹板之间的间隙为10-20mm。

H钢桩与灌注桩交替布置,灌注桩桩孔内的水泥砂浆会渗入桩孔周围的土体中,当H钢桩与灌注桩的间隔距离较小时,这些渗入桩孔周围的水泥砂浆会碰撞到H钢桩的腹板的外侧面以及翼缘的朝向腹板的侧面,并凝结到腹板的外侧面以及翼缘的朝向腹板的侧面上,甚至部分水泥砂浆还会包裹部分翼缘,当这些水泥砂浆完全凝固后,会形成具有低透水性的壳层,该壳层将灌注桩与H钢桩之间的间隙封闭,从而H钢桩及上述壳层将相邻的两根灌注桩之间的间隙封闭,使由灌注桩和H钢桩所形成的挡墙具有挡水功能,由于避免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在保证了挡水效果的基础上,不但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还可以减低一定的施工成本。

由于有H钢桩的防护作用,在挖掘灌注桩的桩孔时,不会对邻近的已完成挖局的桩孔或刚浇注完成的灌注桩造成影响,使相邻的两个灌注桩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度地缩少。

进一步,H钢桩的截面高度为灌注桩直径的75-95%。H钢桩的截面高度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具有与灌注桩内钢筋笼的直径大致相同,在受到外部压力使,会使H钢桩与灌注桩产生大致一致的弯曲度,保持支护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地聚拢从桩孔内渗出的水泥砂浆。

进一步,沿竖直方向观察,H钢桩的中间部经过其两侧的灌注桩的中心点的连线。优选地,H钢桩的中心点以及灌注桩的中心点位于一直线或一圆弧线上。

上述设计可以使H钢桩与相邻的灌注桩大致位于一直线上,避免H钢桩向内或向外超出灌注桩所在的连接线上,以使地下支护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尤其是将H钢桩的中心点以及灌注桩的中心点位于一直线或一圆弧线上时,使该地下支护结构更能适用于呈直线状或圆弧状的基坑支护。

为保证基坑边缘的垂直度以及受力的均匀性,H钢桩的垂直度≤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单排组合式地下支护结构,其由H钢桩和灌注桩交替布置而形成,在地下支护结构的横截面上,H钢桩的腹板沿地下支护结构的厚度方向延伸,相邻的H钢桩和灌注桩之间具有间隙。在图1中示例性的地显示了四根H钢桩和四根灌注桩,四根H钢桩分别为第一H钢桩201、第二H钢桩202、第三H钢桩203、第四H钢桩204,四根灌注桩分别为第一灌注桩101、第二灌注桩102、第三灌注桩103、第四灌注桩104,四根H钢桩的中心点211 以及四根灌注桩的中心点111沿一直线200间隔排布,使地下支护结构呈直线状,使本实施例中的地下支护结构适合用于具有直线状边缘的基坑。

H钢桩具有腹板213以及设置在腹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翼缘212,上述的H钢桩的中心点211是指沿H钢桩的截面的中心点。为表示清楚,灌注桩的中心点以及H钢桩的中心点均用一个小的圆圈表示。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具体要求,H钢桩的中心点可以略微偏离直线 200,即只需要沿竖直方向观察,H钢桩的中间部经过其两侧的灌注桩的中心点的连线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灌注桩与相邻的H钢桩的腹板之间的间隙B为15mm。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灌注桩桩径的大小,间隙B可以在10-20mm选择。

本实施例中的H钢桩的截面高度H为灌注桩直径D的90%。在其它实施例,H钢桩的截面高度H可以在灌注桩直径D的75-95%范围内选取。

本实施例中的H钢桩的垂直度≤1%。

在其它实施例中,H钢桩的中心点以及灌注桩的中心点还可以位于一圆弧线上,以适用于圆形基坑,或具有部分弧状边缘的基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