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吊装防变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5312发布日期:2019-07-31 21:13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笼吊装防变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吊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笼吊装防变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中桩基础在公路、民用建筑、桥梁等中得到广泛应用,钢筋笼正是桩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钢筋笼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桩基础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加工制作场地与桩孔存在一定距离,需要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转运至吊装位置。而钢筋笼的吊运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超长钢筋笼由于其结构细长,刚度小,在吊运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造成成品的损伤,影响成桩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钢筋笼在吊装的过程中变形的钢筋笼吊装防变形装置。

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笼吊装防变形装置,包括管体和卡钩,所述管体与钢筋笼的长度相同,穿插在钢筋笼的内部;所述卡钩间隔均匀设置多个,固设在管体的同一侧,所述卡钩与钢筋笼的主筋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装钢筋笼时,将管体插入钢筋笼内部,通过管体上的卡钩与钢筋笼主筋连接固定。起吊设备直接钩设在管体上,同时,穿插管体增加钢筋笼的刚度,防止钢筋笼在吊装的过程中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为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的强度高,稳定性好,在吊装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同时钢管的造价低,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钩包括钩体和卡舌,钩体和卡舌铰接,所述钩体和卡舌铰接的位置设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将卡舌抵紧在钩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舌与钩体铰接,便于卡钩与钢筋笼主筋的连接;同时由于卡舌可以绕钩体发生相对转动,在吊装的过程中,卡舌易与钩体脱离,造成吊装的不稳定,在铰接的位置设置弹性件,可以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将卡舌抵紧在钩体上,避免卡舌自动与钩体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钩每隔2-4m设置一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卡钩设置间距,便于管体稳定的与钢筋笼固结,同时防止卡钩间距太大,设置数量太少,导致管体与钢筋笼之间的连接不稳固;或者卡钩间距太小,设置数量太多,施工繁琐,影响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分别在靠近管体两端的位置固结吊环,所述吊环与卡钩位于管体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吊设备吊装时,直接将起吊设备的吊钩与管体两端的吊环连接,将管体和钢筋笼一起水平吊起即可,便于吊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侧壁上间隔均匀固设多个转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钢筋笼的长度过长时,管体的穿插比较麻烦,所以设置转动轮,带动管体在钢筋笼内部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轮设置在背离卡钩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转动轮和卡钩位于同一侧,转动轮在带动管体移动的过程中,卡钩与钢筋笼下部的加强筋和主筋会有接触,影响管体向钢筋笼内部穿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轮包括连接杆和三项轮,所述连接杆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连接杆的一端与管体固结,另一端与三项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穿管的过程中,三项轮的其中两个轮子带动管体移动,在遇到钢筋笼内部的加强筋或者主筋时,三项轮无法转动时,三项轮的三个轮子就会绕着转动轴发生转动,越过障碍物,从而继续带动管体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利用在钢筋笼内穿管,提高了钢筋笼的刚度,防止在吊装的过程中,钢筋笼发生变形;

2.通过设置转动轮,通过转动轮带动管体在钢筋笼内部移动,便于管体插入钢筋笼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突出卡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插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笼;11、钢筋笼主筋;2、管体;3、卡钩;31、钩体;32、卡舌;33、弹性件;4、吊环;5、转动轮;51、连接杆;52、三项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筋笼吊装防变形装置,包括管体2和卡钩3。管体2为钢管,直径100mm,长度与钢筋笼1的长度相同。管体2的管壁上每隔2-4m固结卡钩3,所有卡钩3位于管体2的同一侧面,卡钩3包括钩体31和卡舌32,卡舌32与钩体31的上端铰接,同时卡舌32和钩体31铰接的位置设置有弹性件33,在弹性件33的作用下,卡舌32抵紧在钩体31的端部,防止卡钩3勾在钢筋笼1上时,卡舌32与钩体31分开,造成吊装不稳定。

吊装时,先将管体2插入钢筋笼1内部,使管体2带有卡钩3的一侧朝向钢筋笼1的上侧;将管体2上所有的卡钩3勾在钢筋笼主筋11上;起吊设备上的钢丝绳将管体2和与管体2连接的钢筋笼主筋11的两端绑扎,然后水平吊起,移动至桩孔处;将钢筋笼1竖直立起,安放至桩孔内。在下放钢筋笼1时,每到一个卡钩3的位置将卡钩3与钢筋笼主筋11分离,以便钢筋笼1安装完成后将管体2取出。

参照图1,为了便于钢筋笼1的吊装,在管体2靠近两端的位置固设吊环4,吊环4与卡钩3位于管体2的同一侧,便于在卡钩3与钢筋笼1固定之后,起吊设备的吊钩直接与吊环4连接。在管体2穿入钢筋笼1,卡钩3与钢筋笼主筋11固定连接之后,将起吊设备的吊钩与管体2两端的吊环4连接,将管体2连同钢筋笼1一块水平吊起,至桩孔处,将起吊设备与吊环4连接的一端拆离,将管体2竖直吊起,放入桩孔内部。

参照图1和图3,由于在钢筋笼1的长度比较长,钢筋笼1直径较小时,管体2穿入钢筋笼1内部比较难,为了便于管体2穿入钢筋笼1还设置了转动轮5,转动轮5固设在背离卡钩3一侧的管体2上,沿管体2长度方向4-6m设置一个,所有转动轮5设置在管体2的同一侧。转动轮5包括连接杆51和三项轮52,连接杆51为两个,呈八字形布置,连接杆51的一端与管体2固结,另一端与三项轮52固结。三项轮52设置在连接杆51下端的侧壁上。在穿管的过程中,三项轮52的其中两个轮子带动管体2移动,在遇到钢筋笼1内部的加强筋或者主筋时,三项轮52无法转动时,三项轮52的三个轮子就会绕着转动轴发生转动,越过障碍物,从而继续带动管体2移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利用在钢筋笼1内穿管,提高了钢筋笼1的刚度,防止在吊装的过程中,钢筋笼1发生变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