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023发布日期:2019-11-05 23:4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对基坑监控测量,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坑底层存在着相当的变异性和离散性,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设计和变形估计,分析基坑支护结构本身与实际状况存在的近似性。通过检测,能够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里的变化情况,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地反馈信息,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并将监测结果和理论测试值比较分析,检验设计理论,为以后的工程施工做好技术储备。尤其是对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的测量更为重要。对于基坑支护结构,选择部分典型测量进行轴力变化观测,以掌握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支护轴力测量通常采用埋入振弦式轴力计的方法,通过测定传感器频率的变化得出支护结构的应变量,再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支护轴力。在工程实践中,对于测量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测量点不合适,所测量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难以掌握支护结构的内力情况,另外,如果测量设备安装不正确,也会经常出现支护轴力测量值与实际值不相符的情况。

因此,设计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合理选择监测点,优化测量装置的安装方法,提高支护结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现有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优化测量装置的安装方法,以提高支护结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基坑壁四周的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均匀等间隔分布在基坑壁四周;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内预先埋设有钢板;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之间设置有轴力计装置,所述轴力计装置一端与所述基坑拐角处侧壁内埋设的钢板相连接,另一端经钢支撑与基坑拐角处对应侧壁内埋设的钢板相连接;所述钢支撑外部设置有表面应变计装置。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力计外部固定套有圆桶形安装保护架,所述圆桶形安装保护架一端采用电焊接方式与加强垫板一侧面相连接,所述加强垫板另一侧面与所述基坑拐角处侧壁内埋设的钢板相连接,所述圆桶形安装保护架另一端与所述钢支撑经电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圆桶形安装保护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支撑的中心轴线相对齐。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护桩包括地表支护桩和地下支护桩两部分,所述地表支护桩采用钢板桩,所述地下支护桩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所述地下支护桩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冠梁,所述地表支护桩经钢板桩隔离装置与所述混凝土冠梁相连接。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护桩外部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力计装置、表面应变计装置和温度测量装置内均设置有无线电发送装置,所述无线电发送装置通过无线信道与设置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基坑参数显示装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进行测量,将轴力计装置设置在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之间;所述轴力计装置一端与所述基坑拐角处侧壁内埋设的钢板相连接,另一端经钢支撑与基坑拐角处对应侧壁内埋设的钢板相连接;进一步,所述轴力计与基坑侧壁钢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垫板,增加了轴力计装置的受力面积,提高了感应轴力的灵敏性,同时,又可防止轴力计装置受力后陷入钢板,影响测量结果。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优化测量装置的安装方法,提高了支护结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所公开的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所公开的轴力计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列所公开的支护桩组成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

支护桩1、钢板2、轴力计装置3、钢支撑4、表面应变计装置5、圆桶形安装保护架6、加强垫板7、混凝土冠梁8、钢板桩隔离装置9、温度测量装置10、地表支护桩101、地下支护桩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现有技术中,支护轴力测量点的选择不合理,测量数据不具有代表性,难以掌握支护结构的内力情况;测量设备安装方式也不科学,经常出现支护轴力测量值与实际值不相符的情况。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量基坑参数的基坑支护结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基坑壁四周的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均匀等间隔分布在基坑壁四周;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内预先埋设有钢板2;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之间设置有轴力计装置3,所述轴力计装置3一端与所述基坑拐角处侧壁内埋设的钢板2相连接,另一端经钢支撑4与基坑拐角处对应侧壁内埋设的钢板2相连接;所述钢支撑4外部设置有表面应变计装置5,用于测量表面应变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支护结构的轴力测量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基坑拐角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测量点选择不合理的问题,使轴力测量值能够准确反应支护结构的内应力。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内预先埋设有钢板2;基坑拐角处相邻侧壁之间设置有轴力计装置3,所述轴力计装置3一端与所述基坑拐角处侧壁内埋设的钢板2相连接,另一端经钢支撑4与基坑拐角处对应侧壁内埋设的钢板2相连接;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力计装置3外部固定套有圆桶形安装保护架6,所述圆桶形安装保护架6一端采用电焊接方式与加强垫板7一侧面相连接,所述加强垫板7另一侧面与所述基坑拐角处侧壁内埋设的钢板2相连接,所述圆桶形安装保护架6另一端与所述钢支撑4采用电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圆桶形安装保护架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钢支撑4的中心轴线相对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力计装置3与基坑侧壁钢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垫板7,增加了轴力计装置3的受力面积,提高了感应轴力的灵敏性;同时,又可防止轴力计装置受力后陷入钢板,影响测量结果。

在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桩为了挡土和防渗止水,支护桩通常采用灌注桩与止水桩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支护功能,但是造价高。事实上,对于基坑深层土体,通常为坚硬的实土或岩石结构,不需设置止水桩。然而,地表浅层区,水土压力较小,也不需要灌注桩结构,而可采用钢板桩支护结构即可,这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约了造价成本。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护桩1包括地表支护桩101和地下支护桩102两部分,所述地表支护桩101采用钢板桩,所述地下支护桩102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所述地下支护桩102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冠梁8,所述地表支护桩101经钢板桩隔离装置9与所述混凝土冠梁8相连接。所述支护桩的组成示意图如图3所示。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护桩1外部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10,用于收集支护结构的温度数据。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力计装置3、表面应变计装置5和温度测量装置10内均设置有无线电发送装置,所述无线电发送装置通过无线信道与设置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基坑参数显示装置相连接。所述轴力计装置3、表面应变计装置5和温度测量装置10所测量的数据,经数据处理后,通过所述无线电发送装置进行无线发送,所述基坑参数显示装置通过无线信道接收所述监测数据,从而使得基坑监测数据能够实现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至显示装置上,提高了监测的自动化水平。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的运用方式。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