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660发布日期:2019-05-11 00:4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大量的河流地貌,随着工业的发展,很多河流现如今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污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健康环保地利用河流资源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康、环保的江河环保治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河流的引水道,所述引水道与河流之间的连接通道内设有两道闸门,所述引水道的前端部从前向后间隔设置有拦鱼栅和至少两层过滤网,所述引水道中部设置有两根向外供水的第一管道,所述引水道的后端部从前向后间隔设有闸门和至少两层过滤网,所述引水道的后端设有两根向外供水的第二管道。每个闸门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水位表用于检测水位,本引水道的底部根据当地前两年的最低水平面减去至少2米进行建造,引水道边缘的最高高度根据当地前两年的最高水位加上至少2米进行建造,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入口低于引水道底部1米左右,并且根据分流以及安装发电设备等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进一步的,可以在连接通道的闸门外侧加设拦鱼栅。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河流包括江河与内河,所述引水道的前端分别与内河和江河连通,所述引水道与江河之间的连接通道内间隔设置有两道闸门,所述引水道与内河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外端部内间隔设置有两道闸门,所述引水道与内河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内端部从外到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两层过滤网,所述连接通道的内端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拦鱼栅,在水流方向上越接近引水道的后端的过滤网的网孔越小。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引水道沿江河的流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引水道与内河的连接通道的外端通过水渠连通,水渠的中部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外部连接有与连接通道外端部连通的第三水管,所述沉淀池从内到外间隔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水渠的两端设有闸门,所述内河与水渠以及连接管道的接口处设置有闸门。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河流内沿其流向间隔设有两对闸门,两对闸门在水流方向上分别设于引水道与河流的连接通道的前后两侧,两对闸门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挡流堤,所述挡流堤上固定有过滤网,所述挡流堤的前侧挖设有沉淀池,两对挡流堤在水流方向上分别位于引水道与河流的连接通道的前后两侧。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第一管道依次连接有发电机和生活供水装置,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有饮用供水装置。本饮用供水装置适用于地势高度落差较大、水流充沛、环境污染少、远离人口密集区的位置,并且该处水质要符合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同时,要做好饮用水源头的日常看护、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上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铺设时,首先在上游处沿水平方向想下游埋设于地下,然后当下游的地势低于水管水位时,铺设于地表。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第一管道边上设置有与引水道中部连通的备用管道,所述备用管道的中部同时与发电机上端的两根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备用管道的下端同时与发电机下端、生活供水装置上端的两根第一管道连通。上述备用管道能够增加水的流量,并且当其中一根第一管道损坏维修过程中,依旧能够为下游正常供水,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引水道的中部连接有将水输送到内河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引水管与内河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引水道的后端部的上方设置有防尘棚,所述防尘棚将引水道的后端部上设置的闸门和过滤网全部覆盖。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的每层拦鱼栅和过滤网的下端均固定有挡流堤,所述挡流堤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将挡流堤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有网栅,所述挡流堤上侧面上固定有用于安装拦鱼栅或过滤网的凹槽,所述挡流堤的前侧设置有与挡流堤平行的沉淀池。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挡流堤的上侧面上竖直固定有若干对“凹”字型的支撑架,每对支撑架相对的侧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槽,相邻的两个支撑架相向设置且固连,所述拦鱼栅和过滤网均固定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均能够从上往下插入所述导向槽内;每个导向槽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块,每个限位块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插接有内端凸出于限位块内表面的定位铜杆,所述安装槽内固定有复位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线垂直于安装架所在的平面,所述滚轮能够沿导向槽上下滚动。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引流道的上方固定有操作架,所述操作架上固定有驱动安装架上下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和安装架一一对应设置。上述驱动件为电机或者气缸,上述设计可以单独的将一块过滤网或拦鱼栅取出进行清洗、检修、更换等操作,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操作更加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拦鱼栅包括竖板和斜板,相邻两块竖板平行且前后错开设置,所述斜板的两侧分别与两块竖板的侧边固连,设置在竖板两侧的斜板关于该竖板对称,所述竖板上设置的长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呈方形阵列分布,所述斜板上设置的长孔沿水平方向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有两根主管道,两根主管道的进水口处均设置有主阀门,两根主管道上均间隔设置有出水口,每个出水口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出水阀门和用于连接两根主管道的连接管道,连接管道与出水口的距离小于出水阀门与出水口的距离,所述连接管道内设置有连接阀门。实施时,可以在两根主管道的入口处设置管道水质净化装置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使用时,当其中一根主管道的出水口处故障时,可以通过关闭该出水口两侧的出水阀门,打开该出水口两侧连接管道的连接阀门,该主管道的水可以先通过连接管道进入另一个主管道内,使另一个主管道内的水量更加充沛,然后通过下侧的连接管道将另一根主管道内的水引入故障的出水口后侧的主管道内,确保不影响下一个出水口的正常供水。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出水口外设置有次级管路,所述次级管路呈蜂窝状连接,每根次级管路的两端均设置有次阀门。上述主管道、连接管道和次级管路的设置能够通过控制阀门的方式,确保在上一个出水口或者使用节点坏掉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连接管道或者蜂窝状连接的次级管路将水输送到下一个出水口或者使用节点,方便维修。

在上述的一种江河环保治理系统中,所述主阀门的后侧的主管道上设有水质净化装置,所述水质净化装置内间隔设置有水质净化过滤网,所述水质净化过滤网包括框体以及固定于框体内的滤网,所述框体的下端部为与水质净化装置固连的隔离板,上端部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滤网的方格。

本江河环保治理系统可以建造于河道流入江河的入口处,具有不改变现有河道、江河流向,不影响河床等优点,最优的,本应用系统应该建设在地势高、面积大、容易蓄水、以及下方有沟渠容易排水的区域,利用内河以及沟渠、湖泊蓄水,建造饮水、用水水库,并在附近挖深、挖宽水域,提高蓄水和泄洪能力;进一步的,本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内河与江河的水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长期服务于人们的饮用水、生活用水的安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系统利用江河来水引水进行过滤,达到饮用水标准以及生活用水、河道出水口水道进行沉淀过滤,改善江河、内河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两个引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河流水质治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发电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的挡流堤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拦鱼栅或过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拦鱼栅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拦鱼栅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输送管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支撑架固定拦鱼栅或过滤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水质净化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水质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流;2、引水道;3、闸门;4、过滤网;5、拦鱼栅;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抽水泵;9、引水管;10、防尘棚;11、挡流堤;12、通孔;13、网栅;14、凹槽;15、沉淀池;16、支撑架;17、导向槽;18、限位块;19、安装槽;20、定位铜杆;21、复位弹簧;22、驱动件;23、竖板;24、斜板;25、长孔;26、主管道;27、主阀门;28、出水口;29、出水阀门;30、连接管道;31、连接阀门;32、次级管路;33、次阀门;34、安装架;35、水质净化装置;36、水质净化过滤网;37、框体;38、隔离板;39、发电机;40、生活供水装置;41、饮用供水装置;42、水渠;43、第三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14:

本江河环保治理系统包括连通河流1的引水道2,引水道2与河流1之间的连接通道内设有两道闸门3,引水道2的前端部从前向后间隔设置有拦鱼栅5和至少两层过滤网4,引水道2中部设置有两根向外供水的第一管道6,引水道2的后端部从前向后间隔设有闸门3和至少两层过滤网4,引水道2的后端设有两根向外供水的第二管道7。每个闸门3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水位表用于检测水位,本引水道2的底部根据当地前两年的最低水平面减去至少2米进行建造,引水道2边缘的最高高度根据当地前两年的最高水位加上至少2米进行建造,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的入口低于引水道2底部1米左右,并且根据分流以及安装发电设备等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进一步的,可以在连接通道的闸门3外侧加设拦鱼栅5。

如图2所示,河流1包括江河与内河,引水道2的前端分别与内河和江河连通,引水道2与江河之间的连接通道内间隔设置有两道闸门3,引水道2与内河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外端部内间隔设置有两道闸门3,引水道2与内河之间的连接通道的内端部从外到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两层过滤网4,连接通道的内端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拦鱼栅5,在水流方向上越接近引水道2的后端的过滤网4的网孔越小。

如图3所示,引水道2沿江河的流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引水道2与内河的连接通道的外端通过水渠42连通,水渠42的中部设置有沉淀池15,沉淀池15的外部连接有与连接通道外端部连通的第三水管43,沉淀池15从内到外间隔设置有过滤网4,水渠42的两端设有闸门3,内河与水渠42以及连接管道30的接口处设置有闸门3。

如图4所示,河流1内沿其流向间隔设有两对闸门3,两对闸门3在水流方向上分别设于引水道2与河流1的连接通道的前后两侧,两对闸门3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挡流堤11,挡流堤11上固定有过滤网4,挡流堤11的前侧挖设有沉淀池15,两对挡流堤11在水流方向上分别位于引水道2与河流1的连接通道的前后两侧。

如图2所示,第一管道6依次连接有发电机39和生活供水装置40,第二管道7连接有饮用供水装置41,本饮用供水装置41适用于地势高度落差较大、水流充沛、环境污染少、远离人口密集区的位置,并且该处水质要符合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同时,要做好饮用水源头的日常看护、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上述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铺设时,首先在上游处沿水平方向想下游埋设于地下,然后当下游的地势低于水管水位时,铺设于地表;第一管道6边上设置有与引水道2中部连通的备用管道,备用管道的中部同时与发电机39上端的两根第一管道6连通,备用管道的下端同时与发电机39下端、生活供水装置40上端的两根第一管道6连通,上述备用管道能够增加水的流量,并且当其中一根第一管道6损坏维修过程中,依旧能够为下游正常供水,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引水道2的中部连接有将水输送到内河的抽水泵8,抽水泵8的出水口28通过引水管9与内河连通;引水道2的后端部的上方设置有防尘棚10,防尘棚10将引水道2的后端部上设置的闸门3和过滤网4全部覆盖。

如图6、图7、图11和图12所示,的每层拦鱼栅5和过滤网4的下端均固定有挡流堤11,挡流堤1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将挡流堤11前后贯穿的通孔12,通孔12内固定有网栅13,挡流堤11上侧面上固定有用于安装拦鱼栅5或过滤网4的凹槽14,挡流堤11的前侧设置有与挡流堤11平行的沉淀池15;挡流堤11的上侧面上竖直固定有若干对“凹”字型的支撑架16,每对支撑架16相对的侧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槽17,相邻的两个支撑架16相向设置且固连,拦鱼栅5和过滤网4均固定于安装架34上,安装架34的两端均能够从上往下插入导向槽17内;每个导向槽17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块18,每个限位块18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安装槽19,每个安装槽19内插接有内端凸出于限位块18内表面的定位铜杆20,安装槽19内固定有复位弹簧21;安装架34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滚轮,滚轮的轴线垂直于安装架34所在的平面,滚轮能够沿导向槽17上下滚动。

如图7所示,引流道的上方固定有操作架,操作架上固定有驱动安装架34上下移动的驱动件22,驱动件22和安装架34一一对应设置。上述驱动件22为电机或者气缸,上述设计可以单独的将一块过滤网4或拦鱼栅5取出进行清洗、检修、更换等操作,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8和图9所示,拦鱼栅5包括竖板23和斜板24,相邻两块竖板23平行且前后错开设置,斜板24的两侧分别与两块竖板23的侧边固连,设置在竖板23两侧的斜板24关于该竖板23对称,竖板23上设置的长孔25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呈方形阵列分布,斜板24上设置的长孔25沿水平方向设置。

如图10所示,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均有两根主管道26,两根主管道26的进水口处均设置有主阀门27,两根主管道26上均间隔设置有出水口28,每个出水口28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出水阀门29和用于连接两根主管道26的连接管道30,连接管道30与出水口28的距离小于出水阀门29与出水口28的距离,连接管道30内设置有连接阀门31。实施时,可以在两根主管道26的入口处设置管道水质净化装置35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使用时,当其中一根主管道26的出水口28处故障时,可以通过关闭该出水口28两侧的出水阀门29,打开该出水口28两侧连接管道30的连接阀门31,该主管道26的水可以先通过连接管道30进入另一个主管道26内,使另一个主管道26内的水量更加充沛,然后通过下侧的连接管道30将另一根主管道26内的水引入故障的出水口28后侧的主管道26内,确保不影响下一个出水口28的正常供水。进一步的,出水口28外设置有次级管路32,次级管路32呈蜂窝状连接,每根次级管路32的两端均设置有次阀门33。上述主管道26、连接管道30和次级管路32的设置能够通过控制阀门的方式,确保在上一个出水口28或者使用节点坏掉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连接管道30或者蜂窝状连接的次级管路32将水输送到下一个出水口28或者使用节点,方便维修;

如图10、图13和图14所示,主阀门27的后侧的主管道26上设有水质净化装置35,水质净化装置35内间隔设置有水质净化过滤网36,水质净化过滤网36包括框体37以及固定于框体37内的滤网,框体37的下端部为与水质净化装置35固连的隔离板38,上端部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滤网的方格。

本江河环保治理系统可以建造于河道流入江河的入口处,具有不改变现有河道、江河流1向,不影响河床等优点,最优的,本应用系统应该建设在地势高、面积大、容易蓄水、以及下方有沟渠容易排水的区域,利用内河以及沟渠、湖泊蓄水,建造饮水、用水水库,并在附近挖深、挖宽水域,提高蓄水和泄洪能力;进一步的,本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内河与江河的水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长期服务于人们的饮用水、生活用水的安全,本系统利用江河来水引水进行过滤,达到饮用水标准以及生活用水、河道出水口28水道进行沉淀过滤,改善江河、内河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