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8473发布日期:2019-06-15 00: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



背景技术:

边坡工程在整个大土木工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原因是边坡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事故率高。边坡工程对象是岩体或土体,岩土体是天然生成的,不能人为制造,特点是:性质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人类了解不能详尽;不能准确的提供力学参数;设计水平因人而异。这些特点存在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其结果是:对岩土体把握不当,事故率大(据了解,建筑工程中,边坡事故率占70%左右);设计方案不同,成本差异大;地质条件变化大,在很多情况下缺少经济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法。

目前,高填方边坡治理中采用的结构体主要有:悬臂桩挡土墙、锚拉桩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斜桩自平衡挡土墙等。其中:重力式挡土墙高度大于8米时,工程成本增加很快,对于高挡土墙而言经济性特别差;悬臂桩挡土墙的弯矩是所有结构类型中最大的一种,所以成本也非常高;对于高大挡土墙而言,相比之下,锚拉桩挡土墙的成本比前两者低,而斜桩自平衡挡土墙成本最低,所以近年来这两种挡土墙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锚拉桩挡土墙需要有锚拉条件,而斜桩自平衡挡土墙不依赖锚拉条件,在经济和地质条件适应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斜桩自平衡挡土墙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斜桩支护减小边坡推力;采用上部挡土墙重力产生的反弯矩平衡边坡推力弯矩。这种结构具有受力合理的特点,使边坡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且对地质条件的依赖很小,所以适用性很强。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要求边坡要有一定斜度(一般与铅垂线夹角20度),这意味着边坡支挡要占一定空间。但是,某些没有放坡空间的边坡工程,斜桩自平衡挡墙的应用就受到限制。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与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不同,装配式挡土墙面板由于采用工厂化标准预制、现场安装施工的方式,使装配式挡土墙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即较短的装配工期,且预制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尤其在大中型城市道路级桥梁引道工期的建设中,路肩挡土墙施工由于受工期短。与周围建筑物的限制,就使其必须采用装配式挡土墙进行施工。此外,对于那些地基条件差且缺乏石料的地区,由于其要求墙身轻小、占地较少且地基承载力低,因此采用装配式挡土墙是其最佳的选择。

装配式挡土墙,由于能够使工程缩短工期,因此其施工对周边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小,由此便能够将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这样一来,就对建设低碳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有效解决了装配式混凝土挡土墙的标准化、通用化等问题,并显著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挡土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尤其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包括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原土、填土,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一行一行砌筑,在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原土之间填充填土;

第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均置于原土上,且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顶面与外侧的原土顶面标高相同;

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与相邻下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相比,均向内收进,下部一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外表面上台阶的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底部外边缘契合;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内表面下台阶与下部一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顶部内边缘契合;

每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等腰梯形榫、等腰梯形卯、直角梯形榫和直角梯形卯均分别与相邻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等腰梯形卯、等腰梯形榫、直角梯形卯和直角梯形榫相契合;相邻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相互契合的接缝均相互错开;

除顶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所有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最外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均露出,形成一排外露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同一行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均对齐,横向形成一排一排的上下联通生态孔;除了最外部一排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底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所有排上下联通生态孔均与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上下联通生态孔一排一排对齐;上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跨过下部相邻的两个上下联通生态孔,上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与下部两个上下联通生态孔重叠的面积为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上下联通生态孔的面积;所有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内逐层填满填土;最外部外露的一排上下联通生态孔以及顶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的所有排上下联通生态孔均种植草。

进一步地,所述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包括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内表层混凝土横肋、内混凝土横肋、混凝土纵肋、等腰梯形榫、等腰梯形卯、直角梯形榫、直角梯形卯、上下联通生态孔、外表面上台阶、内表面下台阶;

两个相对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内表层混凝土横肋的立面均为竖直平面,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和内表层混凝土横肋之间为2~5个内混凝土横肋;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内表层混凝土横肋、内混凝土横肋均竖直平行且均匀分布;在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内表层混凝土横肋、内混凝土横肋的两端为将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内表层混凝土横肋、内混凝土横肋连接为整体的混凝土纵肋;在混凝土纵肋上设置两个端部的直角梯形榫、直角梯形卯,直角梯形榫、直角梯形卯为若干个相互交替的等腰梯形榫、等腰梯形卯;

两个相对混凝土纵肋的等腰梯形榫与等腰梯形卯相对应,直角梯形榫与直角梯形卯相对应;

等腰梯形榫为向外突出的等腰梯形榫,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卯为向内收进的等腰梯形卯,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与等腰梯形榫横截面相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榫为向外突出的直角梯形榫,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卯为向内收进的直角梯形卯,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与直角梯形榫横截面相同的等腰梯形;

外表层混凝土横肋、内表层混凝土横肋、内混凝土横肋、混凝土纵肋围成了均匀分布的上下联通生态孔,上下联通生态孔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

在外侧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外围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混凝土纵肋、等腰梯形榫、等腰梯形卯、直角梯形榫、直角梯形卯均向上突出,形成向上突起的外表面上台阶;

在内侧的上下联通生态孔外围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混凝土纵肋、等腰梯形榫、等腰梯形卯、直角梯形榫、直角梯形卯均向下突出,形成向下突起的内表面下台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实现混凝土挡土墙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并且成本低,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另外,使各部分土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建造生态化挡土墙。

附图说明

图1为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俯视示意图。

图3为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俯视示意图。

图4为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侧视示意图。

图中:1为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2为原土,3为填土;1-1为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2为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3为内混凝土横肋;1-4为混凝土纵肋;1-5为等腰梯形榫;1-6为等腰梯形卯;1-7为直角梯形榫;1-8为直角梯形卯;1-9为上下联通生态孔;1-10为外表面上台阶;1-11为内表面下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土墙,包括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原土2、填土3,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一行一行砌筑,在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原土2之间填充填土3;

第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均置于原土2上,且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顶面与外侧的原土2顶面标高相同;

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与相邻下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相比,均向内收进,下部一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外表面上台阶1-10的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底部外边缘契合;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内表面下台阶1-11与下部一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顶部内边缘契合;

每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和直角梯形卯1-8均分别与相邻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等腰梯形卯1-6、等腰梯形榫1-5、直角梯形卯1-8和直角梯形榫1-7相契合;相邻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相互契合的接缝均相互错开;

除顶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所有行的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最外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露出,形成一排外露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同一行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对齐,横向形成一排一排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除了最外部一排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底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所有排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与上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一排一排对齐;上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跨过下部相邻的两个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上部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与下部两个上下联通生态孔1-9重叠的面积为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上下联通生态孔1-9的面积;所有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内逐层填满填土3;最外部外露的一排上下联通生态孔1-9以及顶部一行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的所有排上下联通生态孔1-9均种植草。

所述互锁式混凝土生态砌块1包括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混凝土纵肋1-4、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上下联通生态孔1-9、外表面上台阶1-10、内表面下台阶1-11;

两个相对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的立面均为竖直平面,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和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之间为2~5个内混凝土横肋1-3;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均竖直平行且均匀分布;在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的两端为将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连接为整体的混凝土纵肋1-4;在混凝土纵肋1-4上设置两个端部的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为若干个相互交替的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

两个相对混凝土纵肋1-4的等腰梯形榫1-5与等腰梯形卯1-6相对应,直角梯形榫1-7与直角梯形卯1-8相对应;

等腰梯形榫1-5为向外突出的等腰梯形榫,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卯1-6为向内收进的等腰梯形卯,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与等腰梯形榫1-5横截面相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榫1-7为向外突出的直角梯形榫,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卯1-8为向内收进的直角梯形卯,从上至下横截面均相同,均为与直角梯形榫1-7横截面相同的等腰梯形;

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内表层混凝土横肋1-2、内混凝土横肋1-3、混凝土纵肋1-4围成了均匀分布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上下联通生态孔1-9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

在外侧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外围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混凝土纵肋1-4、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均向上突出,形成向上突起的外表面上台阶1-10;

在内侧的上下联通生态孔1-9外围的外表层混凝土横肋1-1、混凝土纵肋1-4、等腰梯形榫1-5、等腰梯形卯1-6、直角梯形榫1-7、直角梯形卯1-8均向下突出,形成向下突起的内表面下台阶1-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