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倒钩式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9111发布日期:2019-10-30 00:07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倒钩式锚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倒钩式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是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使围岩自身支护自身。现在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在基坑支护中,锚杆为常用的支护形式之一,锚杆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但是,锚杆一般为圆柱状的钢筋杆,钢筋杆与土体的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导致支护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锚杆支护效果较差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倒钩式锚杆,该组合倒钩式锚杆通过增加锚杆与土体相对移动的阻力,进而增加锚杆的支护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倒钩式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用于打入地面、另一端插装有内拉杆的外套筒,所述内拉杆的侧壁上的设有可相对所述内拉杆转动的倒钩,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可使所述倒钩伸出的长孔,当拉动所述内拉杆使其相对所述外套筒轴向移动时,所述倒钩可从所述长孔中伸出。

优选的,所述倒钩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内拉杆的外壁,所述倒钩在靠近所述内拉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抵住所述内拉杆的外壁以限制所述倒钩转动范围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倒钩的与所述内拉杆通过螺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倒钩相对所述内拉杆的最大夹角为90°。

优选的,沿所述内拉杆沿其轴向上设有多组所述倒钩,每组所述倒钩沿所述内拉杆的外周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呈螺纹状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上用于打入地面的一端为圆锥头。

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包括一端用于打入地面、另一端插装有内拉杆的外套筒,内拉杆的侧壁上的设有可相对内拉杆转动的倒钩,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可使倒钩伸出的长孔,当拉动内拉杆使其相对外套筒轴向移动时,倒钩可从长孔中伸出。

其中,外套筒为筒状结构,外套筒的一端用于打入地面,或者作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提前放入浇筑池中的部件,外套筒的另一端插装有内拉杆,内拉杆可相对外套筒轴向移动,内拉杆的侧壁上设有可相对内拉杆转动的倒钩,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可使内拉杆上的倒钩伸出的长孔,在将外套筒打入地面或者放入浇筑池内后,可将内拉杆相对外套筒向外拉出,以使内拉杆上的倒钩从外套筒上的长孔伸出,进而使倒钩伸入土体或浇筑的混凝土中,以增加外套筒与土体之间相对移动的阻力,从而增加锚杆整体的支护效果。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通过在内拉杆上设置可相对内拉杆转动的倒钩,并在外套筒上设置可使内拉杆上的倒钩伸出的长孔,在将外套筒打入土体或放入浇注池后,将内拉杆相对外套筒向外拉动,以使内拉杆上的倒钩从外套筒上的长孔中伸出,进而可使内拉杆上的倒钩插入土体内或浇筑的混凝土中,从而增大了外套筒与土体或混凝土的相对阻力,提高了锚杆的支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组合倒钩式锚杆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组合倒钩式锚杆在使用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组合倒钩式锚杆的内拉杆的示意图。

其中,1-外套筒、2-内拉杆、3-倒钩、4-长孔、5-凸台、6-圆锥头、7-螺栓、8-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组合倒钩式锚杆,该组合倒钩式锚杆通过增加锚杆与土体相对移动的阻力,进而增加锚杆的支护效果。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组合倒钩式锚杆在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组合倒钩式锚杆在使用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组合倒钩式锚杆的内拉杆的示意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包括一端用于打入地面、另一端插装有内拉杆2的外套筒1,内拉杆2的侧壁上的设有可相对内拉杆2转动的倒钩3,外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可使倒钩3伸出的长孔4,当拉动内拉杆2使其相对外套筒1轴向移动时,倒钩3可从长孔4中伸出。

其中,外套筒1为筒状结构,外套筒1的一端用于打入地面,或者作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提前放入浇筑池中的部件,另一端插装有内拉杆2,内拉杆2可相对外套筒1轴向移动,内拉杆2可为圆柱形杆状结构,内拉杆2的侧壁上设有可相对内拉杆2转动的倒钩3,外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可使内拉杆2上的倒钩3伸出的长孔4,在将外套筒1打入地面或者放入浇筑池内后,可将内拉杆2相对外套筒1向外拉出,以使内拉杆2上的倒钩3从外套筒1上的长孔4伸出,进而使倒钩3伸入土体或浇筑的混凝土中,以增加外套筒1与土体之间相对移动的阻力,从而增加锚杆整体的支护效果。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通过在内拉杆2上设置可相对内拉杆2转动的倒钩3,并在外套筒1上设置可使内拉杆2上的倒钩3伸出的长孔4,在将外套筒1打入土体或放入浇注池后,将内拉杆2相对外套筒1向外拉动,以使内拉杆2上的倒钩3从外套筒1上的长孔4中伸出,进而可使内拉杆2上的倒钩3插入土体内或浇筑的混凝土中,从而增大了外套筒1与土体或混凝土的相对阻力,提高了锚杆的支护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倒钩3的具体设置方式,由于倒钩3可相对内拉杆2转动,且在未拉动内拉杆2前,倒钩3应当缩在外套筒1内,当拉动内拉杆2使内拉杆2相对外套筒1向外拉出时,倒钩3跟随内拉杆2沿外套筒1的内壁滑动,当倒钩3滑动至外套筒1侧壁上的长孔4处时,倒钩3便可相对内拉转动并从外套筒1上的长孔4伸出,优选的,倒钩3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内拉杆2的外壁,倒钩3在靠近内拉杆2的一端设有用于抵住内拉杆2的外壁以限制倒钩3转动范围的凸起8。

倒钩3上的凸起8可限制倒钩3的转动范围,倒钩3大致是棱锥状,倒钩3底面的凸起8与内拉杆2的接触阻止倒钩3的进一步转动,以避免在内拉杆2的持续拉动下倒钩3又缩回至内套筒中。因此,随着倒钩3的转动,当倒钩3上的凸起,8与内拉杆2的侧壁接触时,倒钩3便无法继续转动,从而也可起到限制内拉杆2继续向外拉出的作用,倒钩3从长孔4中伸出后,便可插入到土体中,以加强土体与锚杆整体的固定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倒钩3相对内拉杆2转动的方式,优选的,倒钩3的与内拉杆2通过螺栓7转动连接,可在倒钩3的一端设置用于插装螺栓7的通孔,在内拉杆2的侧壁上设置用于连接倒钩3的沟槽,同时在沟槽的两侧设置用于插装螺栓7的通孔,以将倒钩3插装在内拉杆2上的沟槽内,并使倒钩3上的通孔与沟槽两侧的通孔对齐,然后将螺栓7穿过通孔,并在螺栓7的另一端拧入螺母,从而便可实现倒钩3与内拉杆2的转动连接,需要指出的是,沟槽的宽度应当大于倒钩3插入沟槽的部分的宽度,以保证当倒钩3移动至外套筒1上的长孔4处时,倒钩3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长孔4处伸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倒钩3相对内拉杆2转动角度的具体设置,由于倒钩3转动的目的是从外套筒1上的长孔4处伸出,以使倒钩3伸入土体或者浇筑的混凝土中,因此,倒钩3相对内拉杆2的最大夹角可为90°,当倒钩3为内拉杆2的夹角为90°时,则倒钩3即与内拉杆2以及外套筒1垂直,此时,倒钩3插入土体或伸出外套筒1的长度最大,以保证锚杆的支护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提高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的支护效果,优选的,可沿内拉杆2沿其轴向上设有多组倒钩3,且每组倒钩3沿内拉杆2的外周对称设置。如此,在拉动内拉杆2使内拉杆2相对外套筒1向外伸出时,设置在内拉杆2上的多组倒钩3便可同时从外套筒1上的长孔4中伸出,已插入到土体中,以提高锚杆与土体的固定强度。需要指出的是,外套筒1上也应当设置与多组与内拉杆2上的倒钩3相对应的长孔4,以保证内拉杆2上的多组倒钩3便可同时从外套筒1上的长孔4中伸出。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提高锚杆的支护效果,优选的,可在外套筒1的外壁上设有呈螺纹状的凸台5,凸台5可增大外套筒1与土体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增加粘结力的效果。以提高锚杆与土体或待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相对移动阻力,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的支护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方便将锚杆打入土体中,优选的,可将外套筒1上用于打入土体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即外套筒1上用于打入地面的一端为圆锥头6,以便于将锚杆打入土体中。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倒钩式锚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