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9105发布日期:2019-10-30 00:0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预制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预制桩,就是指在打桩现场或者附近就地预制,较短的桩也可以在预制厂生产。特点是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施工程序为预制、运输、堆放、沉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中国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

其中钢筋混凝土实心桩,断面一般呈方形。桩身截面一般沿桩长不变。实心方桩截面尺寸一般为200×200mm-600×600mm。钢筋混凝土实心桩桩身长度:限于桩架高度,现场预制桩的长度一般在25-30m以内。限于运输条件,工厂预制桩,桩长一般不超过12m,否则应分节预制,然后在打桩过程中予以接长。接头不宜超过3个。钢筋混凝土实心桩的优点:长度和截面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选择,由于在地面上预制,制作质量容易保证,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因此,工程上应用较广。材料要求:钢筋混凝土实心桩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30n/mm2)。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主筋根据桩断面大小及吊装验算确定,一般为4-8根,直径12-25mm;不宜小于φ14,箍筋直径为6-8mm,间距不大于200mm,打入桩桩顶2-3d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桩尖处可将主筋合拢焊在桩尖辅助钢筋上,在密实砂和碎石类土中,可在桩尖处包以钢板桩靴,加强桩尖。

我国幅员辽阔,海洋环境各异且气候多样,如东南沿海地区的湿热、碳化和氯盐腐蚀,北方沿海地区的冻融、碳化和氯盐腐蚀,西部盐湖地区的干冷、干热、氯盐和硫酸盐腐蚀,这些都使得预制混凝土的破坏形式普遍、多样且复杂。1991年召开的第二届混凝土耐久性国际会议上,metha在题为“混凝土耐久性-五十年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混凝土构件破坏的主要原因按重要性递减排列顺序:钢筋锈蚀、冻融循环、侵蚀环境的物理化学作用”,也就是说,腐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腐蚀包括酸、碱、盐对混凝土的腐蚀。

现有的预制方桩为了解决抗盐碱问题,大多采用在桩表面设置耐腐蚀层的方式进行保护,或者是在混凝土原料内添加抗腐蚀性材料,一方面耐腐蚀层与预制方桩的结合力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分渗透作用下容易出现脱落和腐蚀空洞,进而造成桩体的腐蚀,另一方面耐腐蚀层的抗盐碱作用有限,在高盐高碱环境下无法满足预制方桩的耐腐蚀要求,而添加抗腐蚀性材料可能对混凝土原有的性能造成影响,且抗腐蚀性材料很难均匀的在混凝土里面形成全面无漏洞的防护,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对预制方桩的耐久性提出了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它可以实现通过磁力引导的方式,向混凝土内均匀添加抗盐碱防腐剂,并依靠聚丙烯纤维的负载作用及纳米乳液的粘结作用,赋予自身软磁性的同时搭载抗腐蚀组分,同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混凝土表层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破碎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实现微观层面上的微振捣效果,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强度,并在磁场的连续作用下在表层与混凝土结合形成致密的网状抗腐蚀层,同时具有优越的憎水防渗性能,在高盐高碱环境下既起到优异的抗腐蚀性,又具有极强的防水抗渗性能,进而提高预制方桩的使用寿命及强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现场桩基础实际要求设计预制模板,并在浇筑前涂上一层隔离层;

二、根据待制备预制方桩的尺寸加工所需的桩身钢筋笼、桩尖钢筋和桩端网片,并组装成整体骨架;

三、设计抗腐型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进行试验调整后确定实际配合比,并按实际配合比制备抗腐型混凝土;

四、将整体骨架安装至预制模板中,通过张拉机进行预应力张拉,待张拉至钢筋抗拉强度的70%-75%后锚固;

五、张拉检验合格后,浇筑抗腐型混凝土,并通过双环磁导装置添加抗腐防渗纤维;

六、采用常压蒸汽养护24h左右,拆模,修整处理后得预制方桩。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模板包括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和内模之间形成方桩成型腔,所述外模的桩身部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外模的桩尖部截面为方锥形,所述内模的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桩身钢筋笼包括若干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且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均沿桩身纵轴方向通长设置,所述桩尖钢筋包括一中心主筋和若干边缘主筋,所述中心主筋沿桩尖纵轴通长设置,所述边缘主筋沿桩尖斜面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主筋的数量为四个,且沿桩身对角分布,所述普通主筋以10-15cm的间距设置两两相邻的预应力主筋之间,所述环形箍筋以20-30cm的间距交错设置在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两侧,并通过焊接或者绑扎钢丝的方式连接,所述边缘主筋是由预应力主筋通过折弯而来,所述中心主筋上端通过加强筋与预应力主筋的折弯处通过钢丝绑扎,所述主筋下端直接与边缘主筋焊接在一起,提高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抗腐型混凝土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310-360份、粗砂400-480份、中粗砂160-285份、碎石980-1150份、水125-175份、钢渣30-40份、硅质铁尾矿粉25-40份、石膏18-25份、高钙灰12-20份、硅粉25-45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2-1.8份、钼酸钠1-1.2份、丁苯胶乳10-15份、氯化亚锡0.5-1份、天然沸石超细粉15-30份、引气剂1-1.4份、超细粉煤灰220-400份,加入粗砂、中粗砂、钢渣、天然沸石超细粉、硅质铁尾矿粉、硅粉,利用各组分粒径的不同,在混凝土材料中实现充分填充,减小了各组分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孔结构,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腐蚀性和强度,硅质铁尾矿粉、钼酸钠、亚硝酸钠、氯化亚锡配合使用,有效减缓或阻止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侵蚀,其中硅质铁尾矿粉与钢渣配合作用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加入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经改性后性能稳定,易于存储,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需要,与引气剂复合使用,增加了引气量,有效提高减水率,减小水灰比,拌入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小而独立的小气泡,同时改善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保水性和坍落度。

进一步的,所述双环磁导装置包括主动磁环和从动磁环,所述主动磁环与外模相匹配,所述从动磁环与内模相匹配,所述外模前后两端均开凿有滑槽,所述主动磁环内端安装有一对与滑槽相匹配的滚轮,所述主动磁环内端开凿有第一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安装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电磁铁,所述从动磁环内端开凿有第二环形空腔,所述第二环形空腔内安装有环形气囊,所述从动磁环外端开凿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释液微孔,且释液微孔与第二环形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抗盐碱防腐剂,可以实现利用磁吸力吸附的作用,配合环形气囊的匀速挤压,驱动抗盐碱防腐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抗腐蚀层,由于是一体化成型,不仅粘结力大,同时可以起到优异的抗腐蚀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磁环采用铁磁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释液微孔的孔径为0.2-0.5mm,且释液微孔的数量为16-24个,从动磁环可以响应电磁铁的磁吸力进而实现同步移动,并通过释液微孔均匀的向混凝土内添加抗盐碱防腐剂,易于抗腐蚀层在表面的无缝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抗盐碱防腐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硅灰20-30份、混凝土膨胀熟料粉10-15份、超细石灰石粉20-30份、七钼酸铵0.1-0.2份、六偏磷酸钠0.1-0.2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纳米乳液30-45份、纳米铁磁溶液15-20份和聚丙烯纤维25-35份,通过加入微硅灰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在海水或污染水体环境中各龄期的强度;通过硅灰和超细石粉的加入,在有效抗氯离子渗透的作用下,使各龄期混凝土的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均明显下降;通过加入七钼酸铵、六偏磷酸钠,对混凝土中的金属构件有明显的防锈作用,延长了钢筋等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葡萄糖酸钠可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强度,且有阻滞作用,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大大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纳米乳液在保持良好胶粘功能前提下,提供阻隔和防水的功能,它可以促进成膜后能形成网状结构能增大水泥浆体的粘稠度,可大幅提高水泥浆的流动分散性,降低水泥浆的表面张力,水化过程中生成硅酸盐相水化物晶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憎水性薄膜,在混凝土内部能够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道,形成致密的互穿网络结构,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抵抗腐蚀介质渗入内部造成结构破坏的能力和抗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纤维表面粗糙多孔,且直径为10-20μm,所述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10mm,大大提高了纤维与水泥基集料的结合力,纤维能轻易迅速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乱向支撑体系,分散了混凝土的定向应力,阻止混凝土中原生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消除或减少原生微裂缝的数量和尺度,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防裂抗渗能力,改善混凝土韧性,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并形成的锚固作用,其在瞬间可吸收一定的破坏能量,相当于混凝土的“次要加强筋”。

进一步的,每立方米的所述抗腐型混凝土添加8%-10%的抗盐碱防腐剂,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调整抗盐碱防腐剂用量。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磁力引导的方式,向混凝土内均匀添加抗盐碱防腐剂,并依靠聚丙烯纤维的负载作用及纳米乳液的粘结作用,赋予自身软磁性的同时搭载抗腐蚀组分,同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混凝土表层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破碎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实现微观层面上的微振捣效果,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强度,并在磁场的连续作用下在表层与混凝土结合形成致密的网状抗腐蚀层,同时具有优越的憎水防渗性能,在高盐高碱环境下既起到优异的抗腐蚀性,又具有极强的防水抗渗性能,进而提高预制方桩的使用寿命及强度。

(2)预制模板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和内模之间形成方桩成型腔,外模的桩身部截面为正方形,外模的桩尖部截面为方锥形,内模的截面为圆形。

(3)桩身钢筋笼包括若干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且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均沿桩身纵轴方向通长设置,桩尖钢筋包括一中心主筋和若干边缘主筋,中心主筋沿桩尖纵轴通长设置,边缘主筋沿桩尖斜面方向设置。

(4)预应力主筋的数量为四个,且沿桩身对角分布,普通主筋以10-15cm的间距设置两两相邻的预应力主筋之间,环形箍筋以20-30cm的间距交错设置在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两侧,并通过焊接或者绑扎钢丝的方式连接,边缘主筋是由预应力主筋通过折弯而来,中心主筋上端通过加强筋与预应力主筋的折弯处通过钢丝绑扎,主筋下端直接与边缘主筋焊接在一起,提高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5)抗腐型混凝土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310-360份、粗砂400-480份、中粗砂160-285份、碎石980-1150份、水125-175份、钢渣30-40份、硅质铁尾矿粉25-40份、石膏18-25份、高钙灰12-20份、硅粉25-45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2-1.8份、钼酸钠1-1.2份、丁苯胶乳10-15份、氯化亚锡0.5-1份、天然沸石超细粉15-30份、引气剂1-1.4份、超细粉煤灰220-400份,加入粗砂、中粗砂、钢渣、天然沸石超细粉、硅质铁尾矿粉、硅粉,利用各组分粒径的不同,在混凝土材料中实现充分填充,减小了各组分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孔结构,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腐蚀性和强度,硅质铁尾矿粉、钼酸钠、亚硝酸钠、氯化亚锡配合使用,有效减缓或阻止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侵蚀,其中硅质铁尾矿粉与钢渣配合作用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加入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经改性后性能稳定,易于存储,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需要,与引气剂复合使用,增加了引气量,有效提高减水率,减小水灰比,拌入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小而独立的小气泡,同时改善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保水性和坍落度。

(6)双环磁导装置包括主动磁环和从动磁环,主动磁环与外模相匹配,从动磁环与内模相匹配,外模前后两端均开凿有滑槽,主动磁环内端安装有一对与滑槽相匹配的滚轮,主动磁环内端开凿有第一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安装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电磁铁,从动磁环内端开凿有第二环形空腔,第二环形空腔内安装有环形气囊,从动磁环外端开凿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释液微孔,且释液微孔与第二环形空腔相连通,第二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抗盐碱防腐剂,可以实现利用磁吸力吸附的作用,配合环形气囊的匀速挤压,驱动抗盐碱防腐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抗腐蚀层,由于是一体化成型,不仅粘结力大,同时可以起到优异的抗腐蚀效果。

(7)从动磁环采用铁磁性金属材料制成,释液微孔的孔径为0.2-0.5mm,且释液微孔的数量为16-24个,从动磁环可以响应电磁铁的磁吸力进而实现同步移动,并通过释液微孔均匀的向混凝土内添加抗盐碱防腐剂,易于抗腐蚀层在表面的无缝成型。

(8)抗盐碱防腐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硅灰20-30份、混凝土膨胀熟料粉10-15份、超细石灰石粉20-30份、七钼酸铵0.1-0.2份、六偏磷酸钠0.1-0.2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纳米乳液30-45份、纳米铁磁溶液15-20份和聚丙烯纤维25-35份,通过加入微硅灰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在海水或污染水体环境中各龄期的强度;通过硅灰和超细石粉的加入,在有效抗氯离子渗透的作用下,使各龄期混凝土的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均明显下降;通过加入七钼酸铵、六偏磷酸钠,对混凝土中的金属构件有明显的防锈作用,延长了钢筋等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葡萄糖酸钠可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强度,且有阻滞作用,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大大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纳米乳液在保持良好胶粘功能前提下,提供阻隔和防水的功能,它可以促进成膜后能形成网状结构能增大水泥浆体的粘稠度,可大幅提高水泥浆的流动分散性,降低水泥浆的表面张力,水化过程中生成硅酸盐相水化物晶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憎水性薄膜,在混凝土内部能够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道,形成致密的互穿网络结构,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抵抗腐蚀介质渗入内部造成结构破坏的能力和抗渗性能。

(9)聚丙烯纤维表面粗糙多孔,且直径为10-20μ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10mm,大大提高了纤维与水泥基集料的结合力,纤维能轻易迅速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乱向支撑体系,分散了混凝土的定向应力,阻止混凝土中原生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消除或减少原生微裂缝的数量和尺度,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防裂抗渗能力,改善混凝土韧性,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并形成的锚固作用,其在瞬间可吸收一定的破坏能量,相当于混凝土的“次要加强筋”。

(10)每立方米的抗腐型混凝土添加8%-10%的抗盐碱防腐剂,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调整抗盐碱防腐剂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要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预制模板及双环磁导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从动磁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从动磁环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添加抗盐碱防腐剂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外模、2内模、3主动磁环、4从动磁环、5滑槽、6释液微孔、7环形气囊、8抗盐碱防腐剂、9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现场桩基础实际要求设计预制模板,并在浇筑前涂上一层隔离层;

二、根据待制备预制方桩的尺寸加工所需的桩身钢筋笼、桩尖钢筋和桩端网片,并组装成整体骨架;

三、设计抗腐型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进行试验调整后确定实际配合比,并按实际配合比制备抗腐型混凝土;

四、将整体骨架安装至预制模板中,通过张拉机进行预应力张拉,待张拉至钢筋抗拉强度的70%后锚固;

五、张拉检验合格后,浇筑抗腐型混凝土,并通过双环磁导装置添加抗腐防渗纤维;

六、采用常压蒸汽养护24h左右,拆模,修整处理后得预制方桩。

请参阅图1,预制模板包括外模1和内模2,外模1和内模2之间形成方桩成型腔,外模1的桩身部截面为正方形,外模1的桩尖部截面为方锥形,内模2的截面为圆形。

桩身钢筋笼包括若干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且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均沿桩身纵轴方向通长设置,桩尖钢筋包括一中心主筋和若干边缘主筋,中心主筋沿桩尖纵轴通长设置,边缘主筋沿桩尖斜面方向设置,预应力主筋的数量为四个,且沿桩身对角分布,普通主筋以10cm的间距设置两两相邻的预应力主筋之间,环形箍筋以20cm的间距交错设置在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两侧,并通过焊接或者绑扎钢丝的方式连接,边缘主筋是由预应力主筋通过折弯而来,中心主筋上端通过加强筋与预应力主筋的折弯处通过钢丝绑扎,主筋下端直接与边缘主筋焊接在一起,提高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抗腐型混凝土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310份、粗砂400份、中粗砂160份、碎石980份、水125份、钢渣30份、硅质铁尾矿粉25份、石膏18份、高钙灰12份、硅粉25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2份、钼酸钠1份、丁苯胶乳10份、氯化亚锡0.5份、天然沸石超细粉15份、引气剂1份、超细粉煤灰220份,加入粗砂、中粗砂、钢渣、天然沸石超细粉、硅质铁尾矿粉、硅粉,利用各组分粒径的不同,在混凝土材料中实现充分填充,减小了各组分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孔结构,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腐蚀性和强度,硅质铁尾矿粉、钼酸钠、亚硝酸钠、氯化亚锡配合使用,有效减缓或阻止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侵蚀,其中硅质铁尾矿粉与钢渣配合作用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加入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经改性后性能稳定,易于存储,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需要,与引气剂复合使用,增加了引气量,有效提高减水率,减小水灰比,拌入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小而独立的小气泡,同时改善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保水性和坍落度。

请参阅图2-5,双环磁导装置包括主动磁环3和从动磁环4,主动磁环3与外模1相匹配,从动磁环4与内模2相匹配,外模1前后两端均开凿有滑槽5,主动磁环3内端安装有一对与滑槽5相匹配的滚轮,主动磁环3内端开凿有第一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安装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电磁铁9,从动磁环4内端开凿有第二环形空腔,第二环形空腔内安装有环形气囊7,从动磁环4外端开凿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释液微孔6,且释液微孔6与第二环形空腔相连通,第二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抗盐碱防腐剂8,可以实现利用磁吸力吸附的作用,配合环形气囊7的匀速挤压,驱动抗盐碱防腐剂8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抗腐蚀层,由于是一体化成型,不仅粘结力大,同时可以起到优异的抗腐蚀效果。

请参阅图4,从动磁环4采用铁磁性金属材料制成,释液微孔6的孔径为0.2mm,且释液微孔6的数量为16个,从动磁环4可以响应电磁铁9的磁吸力进而实现同步移动,并通过释液微孔6均匀的向混凝土内添加抗盐碱防腐剂8,易于抗腐蚀层在表面的无缝成型。

抗盐碱防腐剂8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硅灰20份、混凝土膨胀熟料粉10份、超细石灰石粉20份、七钼酸铵0.1份、六偏磷酸钠0.1份、葡萄糖酸钠0.05份、纳米乳液30份、纳米铁磁溶液15份和聚丙烯纤维25份,通过加入微硅灰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在海水或污染水体环境中各龄期的强度;通过硅灰和超细石粉的加入,在有效抗氯离子渗透的作用下,使各龄期混凝土的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均明显下降;通过加入七钼酸铵、六偏磷酸钠,对混凝土中的金属构件有明显的防锈作用,延长了钢筋等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葡萄糖酸钠可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强度,且有阻滞作用,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大大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纳米乳液在保持良好胶粘功能前提下,提供阻隔和防水的功能,它可以促进成膜后能形成网状结构能增大水泥浆体的粘稠度,可大幅提高水泥浆的流动分散性,纳米铁磁溶液赋予抗盐碱防腐剂8磁性,一起附着在聚丙烯纤维上,降低水泥浆的表面张力,水化过程中生成硅酸盐相水化物晶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憎水性薄膜,在混凝土内部能够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道,形成致密的互穿网络结构,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抵抗腐蚀介质渗入内部造成结构破坏的能力和抗渗性能。

聚丙烯纤维表面粗糙多孔,且直径为10-20μ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10mm,大大提高了纤维与水泥基集料的结合力,纤维能轻易迅速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乱向支撑体系,分散了混凝土的定向应力,阻止混凝土中原生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消除或减少原生微裂缝的数量和尺度,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防裂抗渗能力,改善混凝土韧性,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并形成的锚固作用,其在瞬间可吸收一定的破坏能量,相当于混凝土的“次要加强筋”。

每立方米的抗腐型混凝土添加8%-10%的抗盐碱防腐剂8,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调整抗盐碱防腐剂8用量。

添加时,技术人员在抗腐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启动电磁铁9,使得主动磁环3与从动磁环4之间建立隔空磁性连接,同时启动环形气囊7均匀缓慢的充气膨胀,移动主动磁环3带动从动磁环4同步移动,从动磁环4在移动的同时,第二环形空腔内的抗盐碱防腐剂8在环形气囊7的挤压作用下,均匀的从释液微孔6中向抗腐型混凝土内扩散,同时在电磁铁9的磁场作用下,向抗腐型混凝土表层移动,移动的过程中会刺破混凝土中的气泡,实现微振捣作用,提高抗腐型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可以代替传统的电动振捣,在微观层面上的振捣效果要更为优越,同时抗盐碱防腐剂8在磁场作用下在抗腐型混凝土表面与其共同形成一体的抗腐蚀层,且由于磁场的连续性,聚丙烯纤维由于磁性会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进而通过对抗腐蚀组分的搭载实现无缝抗腐蚀作用,可以在高盐高碱环境下实现对预制方桩的环境防护作用。

本发明可以实现通过磁力引导的方式,向混凝土内均匀添加抗盐碱防腐剂8,并依靠聚丙烯纤维的负载作用及纳米乳液的粘结作用,赋予自身软磁性的同时搭载抗腐蚀组分,同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混凝土表层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破碎混凝土中存在的气泡,实现微观层面上的微振捣效果,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强度,并在磁场的连续作用下在表层与混凝土结合形成致密的网状抗腐蚀层,同时具有优越的憎水防渗性能,在高盐高碱环境下既起到优异的抗腐蚀性,又具有极强的防水抗渗性能,进而提高预制方桩的使用寿命及强度。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现场桩基础实际要求设计预制模板,并在浇筑前涂上一层隔离层;

二、根据待制备预制方桩的尺寸加工所需的桩身钢筋笼、桩尖钢筋和桩端网片,并组装成整体骨架;

三、设计抗腐型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进行试验调整后确定实际配合比,并按实际配合比制备抗腐型混凝土;

四、将整体骨架安装至预制模板中,通过张拉机进行预应力张拉,待张拉至钢筋抗拉强度的75%后锚固;

五、张拉检验合格后,浇筑抗腐型混凝土,并通过双环磁导装置添加抗腐防渗纤维;

六、采用常压蒸汽养护24h左右,拆模,修整处理后得预制方桩。

桩身钢筋笼包括若干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且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均沿桩身纵轴方向通长设置,桩尖钢筋包括一中心主筋和若干边缘主筋,中心主筋沿桩尖纵轴通长设置,边缘主筋沿桩尖斜面方向设置,预应力主筋的数量为四个,且沿桩身对角分布,普通主筋以15cm的间距设置两两相邻的预应力主筋之间,环形箍筋以25cm的间距交错设置在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两侧,并通过焊接或者绑扎钢丝的方式连接,边缘主筋是由预应力主筋通过折弯而来,中心主筋上端通过加强筋与预应力主筋的折弯处通过钢丝绑扎,主筋下端直接与边缘主筋焊接在一起,提高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抗腐型混凝土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340份、粗砂440份、中粗砂220份、碎石1050份、水150份、钢渣35份、硅质铁尾矿粉35份、石膏20份、高钙灰16份、硅粉35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5份、钼酸钠1份、丁苯胶乳12份、氯化亚锡0.8份、天然沸石超细粉20份、引气剂1.2份、超细粉煤灰300份。

请参阅图4,从动磁环4采用铁磁性金属材料制成,释液微孔6的孔径为0.4mm,且释液微孔6的数量为16个,从动磁环4可以响应电磁铁9的磁吸力进而实现同步移动,并通过释液微孔6均匀的向混凝土内添加抗盐碱防腐剂8,易于抗腐蚀层在表面的无缝成型。

抗盐碱防腐剂8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硅灰25份、混凝土膨胀熟料粉12份、超细石灰石粉25份、七钼酸铵0.15份、六偏磷酸钠0.15份、葡萄糖酸钠0.08份、纳米乳液35份、纳米铁磁溶液18份和聚丙烯纤维30份。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一种内层抗渗透的抗腐型混泥土预制方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现场桩基础实际要求设计预制模板,并在浇筑前涂上一层隔离层;

二、根据待制备预制方桩的尺寸加工所需的桩身钢筋笼、桩尖钢筋和桩端网片,并组装成整体骨架;

三、设计抗腐型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进行试验调整后确定实际配合比,并按实际配合比制备抗腐型混凝土;

四、将整体骨架安装至预制模板中,通过张拉机进行预应力张拉,待张拉至钢筋抗拉强度的75%后锚固;

五、张拉检验合格后,浇筑抗腐型混凝土,并通过双环磁导装置添加抗腐防渗纤维;

六、采用常压蒸汽养护24h左右,拆模,修整处理后得预制方桩。

桩身钢筋笼包括若干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且预应力主筋、普通主筋和环形箍筋均沿桩身纵轴方向通长设置,桩尖钢筋包括一中心主筋和若干边缘主筋,中心主筋沿桩尖纵轴通长设置,边缘主筋沿桩尖斜面方向设置,预应力主筋的数量为四个,且沿桩身对角分布,普通主筋以15cm的间距设置两两相邻的预应力主筋之间,环形箍筋以30cm的间距交错设置在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两侧,并通过焊接或者绑扎钢丝的方式连接,边缘主筋是由预应力主筋通过折弯而来,中心主筋上端通过加强筋与预应力主筋的折弯处通过钢丝绑扎,主筋下端直接与边缘主筋焊接在一起,提高混凝土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抗腐型混凝土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360份、粗砂480份、中粗砂85份、碎石1150份、水175份、钢渣40份、硅质铁尾矿粉40份、石膏25份、高钙灰20份、硅粉45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8份、钼酸钠1.2份、丁苯胶乳15份、氯化亚锡1份、天然沸石超细粉30份、引气剂1.4份、超细粉煤灰400份。

请参阅图4,从动磁环4采用铁磁性金属材料制成,释液微孔6的孔径为0.5mm,且释液微孔6的数量为16个,从动磁环4可以响应电磁铁9的磁吸力进而实现同步移动,并通过释液微孔6均匀的向混凝土内添加抗盐碱防腐剂8,易于抗腐蚀层在表面的无缝成型。

抗盐碱防腐剂8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微硅灰30份、混凝土膨胀熟料粉15份、超细石灰石粉0份、七钼酸铵0.2份、六偏磷酸钠0.2份、葡萄糖酸钠0.1份、纳米乳液45份、纳米铁磁溶液20份和聚丙烯纤维35份。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